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西安事变中的何应钦:是真心要救老蒋,还是想取而代之的背刺者?

2024-07-21历史

提及国军黄埔嫡系时,何应钦系总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作为该派系的领袖,何应钦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在黄埔学生中,他被称为他们「蒋爹何妈」中仅次于蒋介石的另一位重要人物。然而,在抗战后期,何应钦系却被陈诚土木系赶超,而何应钦也因为派系斗争失败而被蒋介石派往国外考察,最终在与陈诚的斗争中失利。

许多人认为,何应钦在西安事变中面对老蒋被张公子扣押为人质的情况,仍然决定不顾老蒋的安全,选择「武力解决西安事件」,导致两人彻底决裂。此后,老蒋对何应钦进行打压,并开始支持陈诚。

那么,让我们来重新审视一下西安事变中的何应钦,究竟是蒋介石身边忠心耿耿的属下,还是一个看似忠诚实则背叛的人呢?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将从两个角度探讨,来揭示西安事变中「多面手何应钦」的真相。

国民党军队的第二号人物何应钦(剧照)

西安事变的何应钦

在许多人固有的观念中,何应钦急于「武力救援大兵老蒋」的主要原因是想要迫使杨虎城将军和张公子,在压力下将老蒋推出去,以便于自己上位。

这一看法主要源于一些国民政府军事界的蒋中正亲信。

就拿孔祥熙来说吧,他是孔家这一大家族的负责人。

西安事变发生后,孔祥熙立即向张公子发去电报,表示理解张公子是出于爱国之心,希望他能保护介公。

孔祥熙对主张进行讨伐的军政部长何应钦表示,应当暂停军事施压,并指出

「别这么着急,如果真急坏了,校长就要遭殃了。」

西安事变时期的孔祥熙

还有比如,专心拯救丈夫的蒋夫人。

在军事领域,复元以迅速调动军队讨伐西安,毫不犹豫,认为不能推卸责任,我更加不得不怀疑这是不明智的行动。

值得一提的是,蒋夫人在私下里被何应钦指责为「不过是一位妇人,唯知救助其丈夫而已」,表达了她对军事的无知。

上述内容皆源于「反何」派的观点。

一心要救夫的蒋夫人

然而,从何应钦的视角,或从军事的角度来看,情况则大相径庭。

经过综合考虑,不难发现:

何应钦从未有过取代老蒋并自立的意图。

与四大家族的个人私利不同,何应钦则是从国民政府的立场出发。

对张杨两人过度妥协,必然导致自己处于弱势地位。

比如戴季陶就说过:

「张、杨等人劫持了最高领导,这必然会将蒋的生死作为政治筹码。我们一方面不能屈服于他们的疯狂行为,让国家陷入混乱;另一方面,也不能过于关注蒋的安危,而忽视国家的法纪。因此,中央的对策必须保持坚定。」

不仅何应钦,四大家族中的陈氏兄弟(CC系)也支持军事讨伐张杨,他们对老蒋更为忠诚。在国民政府内部,许多人也赞同对张杨进行讨伐。难道所有这些人都希望老蒋牺牲吗?

因此,何应钦的观点实际上反映了当时国军大多数士兵的想法,完全可以看出他并没有明显地要削弱蒋的意图。

提倡战争的戴季陶及CC集团的主要决策者。

此外,何应钦施加的军事压力确实使得「西安事变」的局势发生了变化。

1936年12月19日,老蒋注意到在何应钦发起讨伐行动一周后,多个势力开始介入,包括我军在内。他意识到,何应钦的计划确实让张杨二人感到顾忌,甚至张公子也曾去找他,请求何应钦不要轰炸西安。

在与前来洽谈的姐夫宋子文见面时,老蒋还让他返回时向何应钦转达说:

「依照我的计划,五天内便能围攻西安,因此,我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也毫无畏惧。」

宋子文在21日返回南京后,立刻秘密通知了何应钦。何应钦随后将停战日期延长了4天,并准备带领东、西两路「讨逆」军,按照蒋介石的计划包围西安。

老蒋大舅哥宋子文

何应钦的军事压力,的确在促进和谈方面发挥了作用。

何应钦的"讨伐"行动虽然声势浩大,但实际上只对渭南等地进行了轰炸,而没有向西安发动进攻,陆军也没有大规模推进。这表明他当时还存在顾虑。当蒋介石让蒋鼎文带着亲笔信去见何应钦,告诫他要谨慎行动时,何应钦立刻改变了态度,主动邀请阎老西、黄绍竑等人进行和谈。

尽管何应钦是一个讨伐派,但他始终将「老蒋的安全」置于首位,并没有像外界所说的那样不顾老蒋的性命。

在动员部下的何应钦

何应钦是否可能接替蒋中正的位置?

即使我们再退一步讨论,何应钦的「主战」立场让老蒋陷入困境,他是否因此能顺利取代老蒋呢?

答案也是——否定的。

何应钦在国民政府内属于老蒋的亲信,是军方的次要领导人。

然而在国民政府内部,何应钦可能连前五名都上不了。国民政府并非国军,其中既有政客如汪先生、居正,也有代表地方势力的人物如阎老西、冯玉祥。对于他们而言,何应钦只是一个高级管理者。事实上,一旦脱离蒋介石,无论是在资历、声望还是实力方面,何应钦都不如被蒋介石镇压在广西的李白桂系军阀。

何应钦的地位不及李宗仁。

何应钦年轻时曾有过创业的想法,只是并非没有想过独立立业。

1927年8月,他默认桂系将老蒋赶下台,之后又迟迟不肯发拥蒋的电报。而老蒋在二次上台后,除了撸掉了何应钦第一路军司令官的位置,还让他在冷板凳上坐了几年,对老蒋的威胁,何应钦仍然很害怕。

许多人认为如果没有蒋介石,何应钦也不会存在。

自黄埔军校起何应钦便追随老蒋,坚持和我军交战,同时还整合异己势力,由此声势显赫。

他们之间形成了安危与甘苦共享的利益共同体。

何应钦和老蒋

何应钦本人性格温和稳重,以忠诚谦和著称。

他并没有自己的支持基础,简单来说,就是没有能够独立于老蒋的势力,他的权力完全受制于老蒋。长期在老蒋的控制下,使他比任何其他人更了解老蒋。汪先生、李宗仁等人虽然曾是杰出的人物,但在与老蒋的斗争中最终还是落败,因此何应钦相较于他人更加清楚自己的局限。

他既不敢也不可能因为利益而失去理智,达到想要取代蒋的地步。

何应钦戎装照

例如,在当时南京的高层中,何应钦只是临时班子里的五位重要人物之一,位居冯玉祥、朱培德和汪先生等人的后面。如果老蒋出事,这几位将会共同分权,而不是让何应钦独占。

何应钦在老蒋身后虽是次要人物,但他是否选择再次与反蒋势力合作,却需冒被废黜的危险,作为精明的政治家,何应钦显然有自己的抉择。

1979年,何应钦在宝岛的90大寿上,蒋大公子评论了何应钦。

「西安事变爆发,敬公支持领导人,发起忠义的号召。」

可以说,蒋氏父子对这桩案件得出了最终的结论……

晚年在宝岛的何应钦

那么,何应钦为何会失去权势呢?

许多人或许会好奇,既然何应钦是支持蒋介石的,为什么他最初没有提议与蒋夫人和孔祥熙等人齐心协力呢?

从何应钦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理解他为何会被视为「坚定的主战派」。

何应钦是国民党军队中第二号高级军官,他是蒋介石的亲信和指挥官。

在那个充满斗志的时代,黄埔派系和亲信们绝不会让老蒋受到逼迫而选择谈判。在他们看来,唯有凭借武力才能拯救校长。而对于手下的这些「丘八」们,如果何应钦一开始选择与对方谈判,必然会与众多黄埔学子的立场相抵触。

抗战时期何应钦动员

对于老蒋而言,他寄望于何应钦能够借助外部军事压力促使张杨二人进行谈判。如果何应钦一开始表现出软弱,老蒋不仅会责怪他未能有效援助,甚至在「主和派」的蒋夫人和孔祥熙等人眼中,他也会被视为一个不敢承担责任的政客,而不是国军的第二把手。

对于老蒋来说,何应钦是再熟悉不过的人,自然也会选择主战,以此来「拯救校长,维护何妈的形象」。

不过反过来说,既然何应钦在西安事变中确实没有想要陷害老蒋的意图,而且还积极协助武力救助蒋。

那么为什么在抗战之后,却被蒋介石逐渐排挤,最终成为解放战争的旁观者?

何应钦在晚年选择前往宝岛,并担任了蒋军高级军官的重要职务。

何应钦虽然没有动机去清除老蒋,但这并不意味着老蒋对这件事没有顾虑。

何应钦在这件事情上的动机可以说是十拿九稳,但在进行救援时,他始终与四大家族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反而与国民党中的反蒋势力,如「朱培德、冯玉祥、汪先生、居正和于右任」等人关系密切。这一现象让老蒋十分不满。此外,何应钦在黄埔嫡系中的影响力在西安事变中超出了老蒋的预期,这同样是老蒋无法接受的。

简而言之,在西安事变中,何应钦尽管始终表现出全力营救老蒋的态度,但他的能力让老蒋感到他已经有可能威胁到自己亲信的地位。

是不是很熟悉……

当第二话事人达到一定高度时,老蒋必然会采取行动对其进行打压和削权。就像在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和美国之间的关系一样,如果某一方的GDP超过了70%,肯定会有问题。

何应钦和蒋夫人在西安事变中的合影。

总而言之……

无论何应钦想要取代老蒋的位置与否,只要老蒋认为他有能力,那么他就会被认定为有能力。

抗战开始后,老蒋逐渐支持陈诚打压他,同时还瓦解何应钦系势力,刘峙和徐庭瑶被排挤,顾祝同也与何应钦决裂,完全顺从老蒋的命令。

在西安事变中,何应钦的动机并不是想取代老蒋,而是想救老蒋。然而,他的行为让老蒋感到自己可能面临潜在的威胁。

他也自然会采取「既防既用」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