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39年,李克农与国军上校打招呼,周总理狠批:他暴露了你负责?

2024-02-27历史

1939年春,桂林「国统区」某街道上,李克农将军显得异常开心,或许是为即将筹措到的抗日资金而兴奋,又或许是真的想到了什么开心的事情,他春风得意的走着路上难掩笑意,正巧一辆国民党军官的汽车路过,他下意识的就和车上的上校说了一句话,然而殊不知正是这句话却令现场的气氛陷入了死寂。

此事过后李克农将军万分后悔,他主动找到周总理承认错误,没想到平日里向来好说话的周总理这次非但没有原谅他,反倒是大声怒斥道:

「李克农你发什么疯!谢和庚要是暴露了,你来负责吗?」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个谢和庚是谁,李克农和他说了什么,周总理又为何会发这么大的火呢?

出身名门参与革命

通过周总理的话相信很多人都猜到了,这个谢和庚显然是我党安插在国民党内部的谍报人员,而提到他,我们就不得不从头开始说起了。

1912年谢和庚出生于广西桂林的一户书法世家,其父谢顺慈乃是与徐悲鸿齐名的书法大家,就连孙中山先生都曾上门求过他的墨宝,用在了临时总统府的牌匾之上。

出身如此名门意味着谢和庚的起点远超常人,自幼他便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上过私塾去过新式学校,还被父亲生拉硬拽学起了书法。

然而让谢顺慈没想到的是,这个儿子居然对书法没有半分兴趣,反倒是一心向往革命,简单一想他就明白了其中的关节,谢和庚之所以这样,完全是受到了他二儿子谢铁民的影响。

谢铁民是我党早期的领导人之一,和毛主席等人共同领导过多次农民运动,谢铁民向来最疼这个弟弟,革命间隙一有空他就会回家陪着谢和庚玩耍,给他讲自己打过的仗,说共产主义思想有多么的伟大,尤其是1924年后的国民大革命期间,他更是时常给弟弟写信,讲述自己的征程和战绩。

那时,谢和庚每天都会在家门口等待,盼望着哥哥早点回家给自己讲故事,然而天不遂人愿,他苦苦等了三年,非但没有等到哥哥回来,还得知了一个消息,那就是谢铁民牺牲了...

原来1927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于4月发起了惨绝人寰的「412惨案」,不幸的是,谢铁民正好牺牲在了敌人的迫害之下。

得知此事后谢和庚悲痛欲绝,悲痛之余他也下定了决心,那就是一定要继承哥哥的遗愿,彻底改变这个腐朽不堪的世界。

这也就是谢和庚心向共产党、热爱共产主义的原因所在,谢顺慈清楚儿子的想法,俗话说「儿大不由爹」,他即使再担忧也不能阻止儿子的理想,所以为此他不仅没有阻拦,反倒是继续供谢和庚学习,最终将其送去了革命思想最为昌盛的北京大学就读。

当然,谢和庚也没有辜负父亲的付出,学习期间他片刻都没有忘怀兄长的教诲,也没有忘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梦想。

努力总会得到回报,就这样1933年3月,在谢和庚的出色表现下,时任中国共产党军事委员会常委的宣侠父同志注意到了这位后起之秀,他清楚其兄长的壮举,也知晓谢家的情况,故而没做犹豫,宣侠父立刻答应了谢和庚的入党申请,使得其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党员。

当然了,由于谢和庚是文人出身,宣侠父起初并没有为其安排危险的任务,只是让他担任组织宣传方面的工作,可对此谢和庚却十分不满,他认为共产党就是要革命,革命就是要流血与牺牲,怎能因为他肚子里有几斤墨水就搞特殊、不上战场呢?

正巧,1933年5月,为了打击入侵东北日寇的嚣张气焰,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成立,谢和庚便向宣侠父提出了参军申请,希望获批成为一名光荣的同盟军战士。

对于谢和庚的请求,宣侠父同志十分纠结,他之所以让对方从事文职,为的就是给谢老爷子留个后,让谢铁民同志的在天之灵能够放心,可谁知这小子竟然...

无奈,既然谢和庚主动请战,宣侠父也只得选择答应,他本以为这小子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体会过当兵的苦后就会退缩,但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谢和庚不单不怕苦不怕累,甚至还敢当着全体将士的面和大名鼎鼎的吉鸿昌将军「叫板」!

初生牛犊不怕虎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抗日同盟军在正式出征前举办了一场誓师大会,会议上一众军官正在台前商议如何惩处贪腐问题,讨论进行的十分激烈,大家的想法差的很多。

有人认为手下招募的这些士兵有绝大部分都不是共产党人,更有甚者还有一些土匪和军阀的败兵,他们是拿钱当兵,打起仗来肯定多多少少会有些手脚不干净的行为,上级应该宽松对待,发现后要以口头教育为主,不该过于严格。

也有人说,既然是当了兵,既然是去打日本人,那就该遵守军规军纪,只要是发现贪污问题就该严肃处理,否则一旦开了这个口子后果将不堪设想。

对此吉鸿昌将军亦是十分苦恼,毕竟他自己就是出身军阀,虽然1932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其手底下却还是有不少「兵痞」,这些人能打仗不怕死就是有些贪财好色,此前他也的确没拿这当一回事,认为当兵嘛就是把脑袋别进裤腰带里的人,不一定哪天就光荣了,拿点钱说几句就得了用不着上纲上线。

可现在吉鸿昌将军已经入党了,不遵守部队纪律又不行,他一时间也陷入了迷茫。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洪亮的声音却喊醒了他,此人正是初出茅庐的谢和庚,见会议上讨论如此激烈,就连将军都面露难色,他当即喊道:

「贪污一百块钱大洋以上者,应该立刻枪毙以儆效尤!」

听闻此话现场瞬间安静了下来,吉鸿昌将军先是瞪大了双眼,随后又不禁失笑,谢和庚他认识,他知道此人才刚刚入党参军不由得心想:

「一个后辈尚且知道军纪的重要性,我一个将军还在犹豫些什么呢?」

故而想到此处,吉鸿昌先是大笑,随后立刻转为严肃,他对着台下的将士们说道:

「好,就得这么来,不过100大洋太多了,咱们定50,谁敢贪污超过五十块大洋,我吉某亲自砍了他的头!」

就这样,一场争论被谢和庚一人一句话解决,大家都称赞他是「当阳桥上的张飞」,一语惊醒梦中人,吉鸿昌将军也不例外,他不但口头夸赞了谢和庚,更是直接将他提拔成了自己的贴身秘书,并辅以上尉军衔。

自此,谢和庚正式开始了自己的秘书之旅,为何这么说呢?因为除了吉鸿昌将军外,他还给多位大名鼎鼎的将领当过秘书,并且其中大部分还都是国民党将领。

那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身为共产党员他怎会去给国民党将领当秘书呢?

原来这一切都是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计着想。

抗日同盟军战败后,国内的局势很糟糕,蒋介石没了后顾之忧企图用「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方针全力对付我党,对此党中央和毛主席十分气愤,气的倒不是蒋介石讨共,而是他看不清谁才是中华民族的大敌。

彼时日军已然占领了东北全境,眼看着就要对华北下手,外敌都打到家门口了蒋介石居然还想着内战,这别说毛主席了,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不会答应,因此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逼蒋抗日」,可该怎么逼呢?

思来想去之下,毛主席、周总理等人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通过国民党内部的问题,利用桂系军阀李宗仁、白崇禧与蒋介石的矛盾,逼迫蒋介石抗日,简单来说就是,桂系和蒋介石有仇,且力量比蒋介石弱小,这样的一支队伍都选择抗日了,你作为国民党的领袖还能好意思坐视不理吗?

不得不说这着实是一条攻心之策,成功的概率很高,那么该让谁去劝说白崇禧、李宗仁抗日呢?我党高级干部?肯定不行,桂系与我党之间也是有着不小的仇恨,高级干部去了很有可能适得其反,因此最终思虑再三党中央选中了彼时身为吉鸿昌秘书的谢和庚。

为何选择谢和庚原因也很简单,其一他是广西桂林人,老乡见老乡嘛肯定较为亲切,其二谢和庚的父亲谢顺慈是白崇禧的书法老师,谢和庚小时候见过白崇禧,二人不说关系多好,反正不至于喊打喊杀,其三白崇禧老婆的弟弟与谢和庚是同学,白崇禧的老婆又是个「伏地魔」,枕边风必须得利用起来。

综上所述谢和庚显然是接近桂系军阀最佳的人选。

对于上级的安排谢和庚欣然接受,不过他却并没有直接去找白崇禧,而是先找到了吉鸿昌和冯玉祥,让两位将军给自己写了几封推荐信,又找了几位白崇禧的熟人做担保,做好准备工作后这才启程回到了广西。

拿着推荐信谢和庚找到了白崇禧,并且成功靠着自己的学识和谈吐获得了对方的青睐,打入了广西当地的经济建设部门。

不过光是当官可不够,谢和庚要的是成为白崇禧最亲近的人,这样才能有机会让其听从自己的建议逼蒋抗日。

于是,为了拉近与白崇禧的距离,谢和庚再度玩起了手段,听说白崇禧的岳父生病急需药品,他二话没说坐上一架没有顶盖的飞机便赶去了桂林,这才及时救下了对方的性命。

这次事件后,白崇禧和其妻子对谢和庚更加信任了,他的官职自然也是水涨船高,从一介科长成为了商业部门的高级官员,成为了白崇禧的心腹爱将,不仅如此为了表示答谢,白崇禧的妻子还将自己的表妹介绍给了谢和庚,不由他拒绝便为二人举办了婚礼。

谢和庚娶了白崇禧的小姨子,合着二人就成为了连襟,这般为了革命甘愿牺牲个人生活的觉悟当真令人敬佩,但做戏总归是做戏,谢和庚可不想真的和妻子发生什么,因此仅仅半年后他便向女方提出了分居。

对此谢和庚本以为白崇禧会生气,没想到对方却是一脸理解自己的样子,仿佛他也受够了妻子一家的脾气想要分居一般。这可真的是意外之喜,所以感到时机成熟的他立刻就想完成任务,劝告白崇禧积极抗日,结果不成想还没等他开口呢,中国便发生了两件大事。

一是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于陕西西安挟持蒋介石,逼迫其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积极抗日,二是日军彻底失去了耐心,于1937年7月7日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打响了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一枪。

这两件事情一发生,谢和庚的任务俨然失去了作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格局已经形成,而在上级的命令下,他的任务也发生了更改,从原先的逼蒋抗日变成了劝导白崇禧、李宗仁抗日。

抗日功臣、险些暴露

先来说说桂系军阀这边的反应,李宗仁在得知蒋介石邀请桂系联手抗日之际态度十分强硬,那就是拒绝和蒋介石合作,以免受到对方的「背刺」,而白崇禧就显得犹豫了许多,他有心为国出力却碍于李宗仁的态度不敢说话。

基于这种局面,谢和庚意识到是时候该自己出手了,他连夜给白崇禧写了一封信,信上的大体内容是这样的:

联合抗战是每个中国人应尽的义务,蒋介石断然不会选这个时候内讧,桂系应以大局为重,摒弃前嫌与蒋合作,再者说一直躲在广西偷闲,什么时候才能问鼎中原呢?

谢和庚的一番话深深打动了白崇禧,的确他是有自己的顾虑,但他首先是个中国人,是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看着山河破碎同胞受辱他良心难安,所以没再想其他,白崇禧不顾李宗仁的不满,带着谢和庚毅然赶去了南京,不仅达成了联合抗日的共识,更是帮谢和庚获得了蒋介石的信任,使得他再度升官获得了国民党上校军衔。

自此谢和庚圆满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由于国共展开了合作,他的工作内容也发生了改变,上级要求他无需再有行动,只需要安静的躲在国民党高层发育,争取越爬越高为战后做准备。

终于可以休息一会了,谢和庚倍感欣慰,可让他没想到的是,组织上都批准自己休息了,白崇禧却不乐意了,他早已将谢和庚视为了自己的首席智囊,为了抗日他还有一堆任务要让谢和庚办呢,他休息了谁来替自己分忧呢?

于是乎,就在短暂的休息后,谢和庚又迎来了更加忙碌的工作,他开始帮着白崇禧处理一些关键的工作,例如书写演讲稿、为广西的建设出谋划策、为前线的桂系部队规划战略战术、为后勤提供保障等等。

一年多下来,谢和庚忙的没睡过一个安稳觉,然而敌人的事情都够他头疼了,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人也在这个时候「插了他一刀」。

1939年春,随着南京武汉的相继失守,谢和庚跟随白崇禧再度回到了广西桂林,许久未归谢和庚要处理的事情有很多,其中最关键的就要数为抗日筹措资金一事了。

为此,李宗仁夫妇特地找来了两位国内当红的电影明星,王莹、金山二人来到桂林演出,希望当地的富绅们能够出些钱援助抗战,最好之后二人还能去趟南洋,向海外华侨们募捐些善款。

李宗仁将这件事交给了白崇禧,而白崇禧则是全权托付给了谢和庚,让他去接待两位电影明星,共同商议演出以及远赴南洋的事情。

为了抗日谢和庚欣然接受,他带着两人开始了忙碌的排练、演习,在工作中谢和庚发现,这两人经常会有意无意的接近自己,向自己表达对白崇禧的善意,希望能够获得国民党高层的支持,对此谢和庚不置可否也表示会替二人说好话。

闻言,王莹、金山二人自然愈发热情,这不就在第二天,他们便邀请谢和庚去一家当地有名的饭店吃饭,二人步行赶往饭店,谢和庚则是驱车前往,可就在即将抵达目的地时,他却看到了三个熟悉的身影。

他们分别是王莹、金山和他的顶头上司李克农,这些年谢和庚向上级传递情报一直是和李克农单线联系的,只是抗战开始后二人这才减少了见面的频率,许久未见谢和庚倍感欣喜,不过大街上人多眼杂的他也没法直说,况且那两名心系国民党的演员还在那,所以他也只是在车里向李克农点头致意。

之后谢和庚便驱车准备离开,可就在这时李克农的一句话却险些将他吓死,李克农亲昵的说:

「和庚啊,怎么有空来这边,是不是来送演出报告的啊?」

这句话本身没什么问题,但问题是双方明面上一个是国民党高官,一个是共产党高官,用这种亲昵的语气讲话,很容易受到敌人的怀疑,如果王莹二人将此事告知白崇禧,那他辛辛苦苦多年的谋划不单会毁于一旦,还很有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因此谢和庚直接愣在了原地,王莹、金山二人也是一样,现场的气氛瞬间降到了冰点,还是直到这时李克农才终于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他开口说:

「瞧我这记性,都是自己人有点放松警惕了。」

听闻此话谢、王、金三人这才恍然大悟,三人异口同声道:

「原来是自己人啊!」

好在是一场误会,不过事后几人也都十分后怕,尤其是李克农,身为上级他居然犯了如此低级的错误简直是荒唐,于是他赶忙找到了周总理,主动将此事告知了对方,这才有了开篇时的那一幕。

当然,凡事有利也有弊,李克农的此举虽然犯了严重的错误,却也促成了一段姻缘,此事过后王莹便与谢和庚之间便互相有了好感,最终于1950年时结为了夫妻,而李克农将军也算是将功补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