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溜须丞相、驱驴宰相、模棱丞相、棉花丞相,都是谁?

2024-07-27历史

宋朝还有一位溜须丞相叫丁谓。寇准寇老西被贬的那么惨,很大一部分是丁谓是功劳。

丁谓特别会溜须拍马。有一次宋真宗和贵妃一起钓鱼,钓了好久一条鱼也没钓上了,心烦气躁的皇帝把钓竿都扔了,陪着来的臣子都不敢说话,这时丁谓就出场了。他说「莺惊凤辇穿花去,鱼畏龙颜上钓迟」。

一句话就把皇帝贵妃的面子都赚回来了。

如此钻营,寇准自然看不上。当时寇准是丞相,丁谓是副丞相,两人经常一起办公。有一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寇准的胡子上沾了菜汤。丁谓一看,上级的胡子被菜汤污染了,自己一定得表现表现。他赶紧起身帮助寇准把胡子弄干净了。

但是他没想到寇准不但不感谢,反而阴阳怪气地说了一句「参政,国之大臣,乃为长官拂须耶?」堂堂国之重臣,难道只会在长官面前溜须么?寇准这话有点损,丁谓面子上下不来台,从此就把寇准恨上了。

宋理宗的丞相贾似道被称为蟋蟀丞相。

贾似道不仅是斗蟋蟀的高手,还写了一本【促织经】,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如何养蟋蟀、斗蟋蟀、选蟋蟀,还写了蟋蟀生病了要怎么治疗,是世界范围内第一本研究蟋蟀的书籍。

说到与动物相关的丞相,咱们就不得不提王及善 。

王及善没什么本事,但是他的父亲是邢国公,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只要不是傻子都能有个一官半职,王及善躺在祖辈的功劳本上就成了大官。因为没有真才实学,被人嘲讽为「鸠集凤池」。「斑鸠占了凤凰池」,大概和「占着茅坑不拉屎」是一个意思。

虽然没本事,但是王及善却官运亨通,还在武则天时期成了丞相。没有本事,当了丞相也做不出来政绩。王及善任职期间唯一的一项政令就是,不许官员牵驴进入官署。

那么多的国家大事不管,两只眼睛就盯着驴。因为这件事,王及善被调侃为「驱驴宰相」。

唐朝还有一位丞相叫卢怀慎,他因为躺平而出名。

卢怀慎出身范阳卢氏,名门望族,自己也是科考出身,猜测应该有真才实学。只是谁也没有想到,他与名相姚崇同时拜相后,竟然说自己能力不足,把所有工作都推给了姚崇。

姚崇能青史留名,工作能力一定很强,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也没问题,但是谁还没有点事情呢。有一次姚崇家里发生了大事十几天没上班,卢怀慎眼看着文件越堆越多,但是一个政令都不敢下达,最后只能向皇帝唐玄宗请罪。

一国丞相啊,这也太无能了,县令恐怕都比他有魄力。因为卢怀慎只吃饭不干活,所以被后人称为「伴食宰相」。

卢怀慎的前辈苏味道,也是一位有绰号的丞相。

【旧唐书·苏味道传】中说苏味道的至理名言是「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摸棱以持两端可矣」。处理事情的时候不要想着可以一清二白,如果办错了是要遭到处罚的,咱们只要把事情办得模棱两可就行了。成语「模棱两可」就是从这来的。

因为这些事情,苏味道被称为「苏模棱」,后来又被称为「模棱宰相」。

明朝成化年间的内阁首辅刘吉,被人称为「棉花丞相」。

刘吉这个人阴险狡诈善于逢迎,很多正直的官员都看不上他,因此他经常被弹劾。但是被弹劾也没事,因为皇帝昏庸,就喜欢这类人。刘吉天天被人弹劾,自己啥事都没有,反倒是弹劾他的人都被贬了,刘吉的官却越做越大。所以刘吉被人称为「刘棉花」,意思是能像棉花一样越弹越高。

刘吉还担任内阁首辅的时候就听说了这件事,他怀疑这个外号是落榜举子给他起的。为了打击报复,他对皇帝说,那些落榜三次以上的考生,想来也没有什么能力,就不要让他们再参加考试了。皇帝也没多想,一听就同意了。

古代科考,很多人都考了几十年,三次落榜还在坚持的人太多了。这条政令一出,断了很多读书人的路。因此在刘吉被罢官后,这条规定也就没有了。

北宋还有两个丞相也与刘棉花一样不务正业。他们一个叫李邦彦,一个叫王珪。

李邦彦是个富二代,擅长踢球,在球场上可以说没有对手。还擅长写荤段子,每次他的新曲一出来,京城各大妓院的老板都跑过来争着买版权。这样的人去当个运动员或者作曲家都不错,但是他是丞相。一个丞相不干正事天天琢磨这些东西,被人嘲讽为「浪子宰相」。

王珪从小失怙,寄人篱下,特别谨慎。后来当了丞相,还是特别谨慎,甚至都谨慎过头了。他当了16年丞相,一点政绩都没有。每次有事情要处理,他就把这些奏章呈给皇上,跪地高呼「取圣旨」。皇上批阅完了,他跪地高呼「领圣旨」。向下级传达旨意,喊一声「得圣旨」。

这点事情哪里能用得上丞相,不是哑巴就能做。因为一点担当都没有,他被人称之为「三旨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