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45年,苏联百万红军进驻东北,当年苏军抢走了多少财富?

2024-04-16历史

1945年8月6日,美国让日本广岛上空炸开了第一朵蘑菇云,9日凌晨,苏联也坐不住了,急不可耐地出兵中国东北。此举加速了日本投降,但苏联的目的其实并非如此单纯。

苏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击退了盘踞于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彻底击溃了日军最后的心理防线。然而苏军此后在东北的所作所为,也显得吃相极其难看。

当时苏美英三国始终虎视眈眈,妄图在东北这片土地上来分一杯羹。苏军进入东北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竟然拆走了价值20亿美元的工业设备,大赚了一笔。

那么,苏军为何会如此着急地出兵东北呢?苏联方面到底对东北有何图谋?日本投降后,东北局势又经历了怎样的波折?

1945年8月14日,当时的中国国民政府同苏联方面签下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斯大林对此表现得十分得意,他沾沾自喜地说道:

「如今,千岛群岛是我们的了,库页岛是我们的了,多棒呀!就连旅顺口、大连都是我们的了。」

这份条约的签订时,已经是中苏之间针对所谓的【亚塔尔协定】进行的第10次会谈了。

早在1945年2月,美英两国为了督促苏联对日出兵,在没有知会中国的情况下,与苏联签下了【亚塔尔协定】,其中给了斯大林不少好处,主要包括:

「承认外蒙独立;将大连开为国际商港,苏联有优惠权利;苏联租赁旅顺为海军基地;中东、南满铁路由中苏共管。」

当月下旬,蒋介石得知此事后顿感惊愕,随即数次派人与苏方进行谈判。6月30日,宋子文、蒋经国等人前往莫斯科与斯大林会面。

然而在次日的谈判中,斯大林摆出一副有恃无恐的姿态,表示只要中方不同意【亚塔尔条约】中的条件,就不会对日出兵。这次谈判让中方代表碰了一鼻子灰,

然而局势很快又发生了变化,7月16日,日本贼心不死,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而此时美国已经用了毁灭性武器——原子弹。

美国自然也有自己的小算盘,既然已经手握大杀器,那自然也就不愿意苏联再出兵来插一脚了,所以便密告蒋介石,让其不要对斯大林让步。

在这样的情况下,8月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了第一枚原子弹,可以说是一招定乾坤,战争局势由此发生了根本变化。

苏联见此情形就慌了,再不出兵就什么甜头都捞不到了,于是在8月8日便对日本发出了宣战通告。

8月9日,150万苏联大军正式挺进中国东北,对盘踞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起总攻。

那么,斯大林匆忙出兵究竟有何意图?苏军进入东北后,局势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当时的东北作为伪满洲国的「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其经济和城市发展成绩都相当耀眼,自然是引得各方垂涎。

并且由于与苏联的特殊地缘关系,斯大林对东北这块「肥肉」可以说是「势在必得」。

而曾经不可一世的关东军虽然在此处已经盘踞多年,但由于日本方面的轻敌和莫名自信,一下就如绣花枕头般,被苏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甚至直到双方开火时,日军司令官山田乙三大将竟然还悠然自得地在大连看歌舞演出。苏军则一路高歌挺进,8月14日就已经抵达平原地区,准备进入东北腹地。

最后,日本在本土连吃两颗原子弹,以及在东北地区节节败退的情况下,与8月15日正式发布投降诏书。

随着日本投降,苏联在东北地区的势力一时之间变得有些「势不可挡」了,大有赖着不走架势。

此外,蒋介石还担心苏联会进一步向华北渗透,从而与共产党方面达成联手。这让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于是决定想个办法来「约束」一下苏联。

于是8月14日,蒋介石在密电中指示可以再向苏联做出一些让步,条件就让是苏联方面承认中华民国政府为中国合法政府,并且让苏军在日本投降后的3个月内从东北撤兵。

然而,这份条约的签订也就意味着,国民政府承认了外蒙的独立,并且让苏联能够在我国东北堂而皇之地形式特权,正中斯大林的下怀。

随后,日军自8月19日起开始陆续向苏军投降,截止20日,苏军在东北地区已击毙、俘虏了70多万日军。

同时,八路军和国民党方面也都陆续派兵进入东北。

实际上,斯大林虽然嘴里说着只承认国民政府,行动上却始终在阻挠国民党军队进入东北,这客观上为中共进入东北创造了条件。

8月30日,曾克林率部解放山海关,随后又解放了锦州,并于9月6日顺利进入沈阳。然而,进入沈阳后,苏军却与曾克林部兵戎相见,双方一度剑拔弩张。

因为【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存在,苏联方面起初只接受让国民党接手东北。当然,美国也不会仅仅隔山观虎斗,随着美国的插手,斯大林的态度也很快发生了转变。

9月中旬,美军提出将会对国民党提供军事支援,同时,美军海军陆战队也在青岛登陆。

这无疑挑动了斯大林最敏感的那根神经,在他看来美国人在青岛登陆就意味着他们的手很快就会伸到东北,进而威胁苏联远东地区。

所以,斯大林又改了主意,打算转向中共,以此来制衡和威胁国民党。然而国民党此时已经抱上了美国的大腿,自是不再那般忌惮苏联了。

随着美军接连在天津和秦皇岛登陆,斯大林稳不住了,决定让中共出手,阻止美国和蒋介石方面继续逼近东北。

一直到11月底,中共部队共计有13万余人进入东北,事实上抢先于国民党控制了东北这块100多平方公里的战略重地,为此后的解放战争抢占了先机。

然而苏联的计谋并没有就此结束,1946年苏联从东北撤军前,态度再次发生了转变。

斯大林为何几次三番翻脸不认人?苏军在东北地区的图谋最终是否得逞了呢?

眼见国民党受到中共的牵制,无法顺利打入东北地区,美国决定出手帮助国民党对秦皇岛与山海关间的铁路进行抢修。

这下彻底惹毛了斯大林,随即宣布中断与国民党方面的交涉,并且开始向共产党提供武装支持,要求我们全力阻止国民党继续挺进东北。

随着争夺行动的顺利推进,10月底,中共中央下令将进入东北的部队进行整编,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

然而没想到,还不出一个月,斯大林又变卦了。他要求中共,在苏军撤退前的5日起不能再与国民党军队开火,并允许其空运进入东北的各大城市。

之所以这么做,就是想「得了便宜还卖乖」,在最后关头,将东北交由国民党方面接手,但没想到这次却偷鸡不成蚀把米。

11月12日,因为苏联方面的要求,长春及其周边的中共军队开始撤离,结果却引得蒋经国一下子跳脚了。

因为看到蒋经国看到中共大批军队集结行进,误以为是在准备对即将空运进城的国民党军队发起袭击。

蒋介石得知后,赶紧向美国打了小报告,说苏联有意捣乱,阻止国民党进城。于是美国方面也立即对苏联发出警告。

这样一来,苏联的撤离行动也就无法再顺利进行,并且陷入了与美军的对峙当中,一时之间骑虎难下,进退两难。

随后,中国各地开始爆发反苏游行,国际上美、英等国家也纷纷跳出来指责苏联的「不仁不义」之举。

同时,苏军驻扎东北期间的种种行径引起各界关注,导致国际舆论不断发酵。

自1945年8月进入东北后,直到次年2月开始撤军,苏军犹如强盗一般在东北肆无忌惮地掠夺,将各处工业设施、材料拆除并运走,总价值高达20亿美元。

原本繁荣的东北被席卷一空,各处先进的工厂几乎被苏军搬运得干干净净,一车一车地拉回苏联国内,只留下一处处残垣断壁。

见此情景,国民政府心急如焚地想要赶紧接管东北,美英等国也纷纷跳出来谴责苏联,使其处于舆论的重压之下。

最终,1946年3月,苏联正式从东北撤军,丢下了这块「烫手的山芋」。

而国民党虽然得以进入东北接管,但是此前中共部队已经进入城中抢占了先机,在此后的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最后取得了辽沈战役的胜利,进入沈阳。

1948年11月3日,东北全境宣告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2月14日,随着【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此前公民政府同苏联签订的丧权辱国之条约也宣告作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