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75年,周总理做政府报告,年近九旬的朱老总为何站着陪到最后?

2024-04-28历史

1975年1月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为给住院多时的周总理减轻负担,撰稿人邓小平在主席的指示下将稿子压缩成了5000字左右,既确保时间不会太长,又保证讲话能清晰明了的传达意思。

可是这期间,却发生了一件怪事,在周总理讲话期间,坐在一旁的朱老总却突然颤颤巍巍的站了起来。以为他是因为凳子不舒服的工作人员连忙跑过来询问,并准备搀扶他坐下。但朱老总却只是摆了摆手,一直陪总理站到了最后。这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朱老总会突然站起来呢?

新中国成立后,为国家来回奔波的周总理患上了严重的疾病。可是一心惦念国家的他却迟迟不愿就此停下脚步住院治疗。急得直掉眼泪的医护人员,只得求助叶剑英等领导人,将这一情况告知主席,在主席的要求下,周总理这才不得不暂时住进了医院。

术后不久,周总理将办公室直接定在了医院,可是他一天比一天虚弱的身体状况,让所有人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1975年1月,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此时周总理因为病情的蔓延,身体状况已经十分堪忧。

可为了安顿中国未来,确保未来的人事分工必须要尽快安排好。所以,本来应该在医院中好好休息的周总理,冒着巨大的危险,离开305医院,乘坐飞机飞赴长沙与毛主席对于中国未来的政治格局进行敲定。

这一次,毛主席与周总理共进行了4次促膝长谈,并为了保证国家安定团结,把国民经济尽快搞上去,毛主席指示必须要尽快「解放」一批干部。其中毛主席再次重申「总理还是我们的总理,邓小平顶上去」,于是在这样形势下,「长沙决策」正式敲定。

但是因为周总理的身体太虚弱了,以至于为周总理起草稿子的邓小平很是忧虑,经过再三思考,在毛主席「 最好能让周总理在半个小时内站着读完 」的嘱托下,邓小平最后将【政府工作报告】的字数控制在5千字,这样既能清晰的阐明「 四个现代化 」的中心意思,又不会让周总理太累。可所有人都很清楚,可能这一次将会是周总理一生中最后一次做政府报告。

然而,在周总理说话期间,年近90的朱老总却突然颤颤巍巍的站了起来。以为是因为朱老总是因为座位不舒服而站起来的工作人员,连忙赶来为他整理座位,并搀扶着他坐下。

可是,只见朱老总摆了摆手,随后与周总理肩并肩,努力控制着自己已经不太听使唤的身体,直到周总理发言完毕。关于这一段特殊的情况,在彼时的相关文字中,并没有记载关于朱老总这一行动的原由。甚至,对于在主席台上,朱老总与周总理同时站立的行为很多人都感到很是奇怪。

虽然说作为彼时主持大会的主持人,朱老总在周总理做完报告后,是可能会存在起身主持的情况。但很显然,朱老总的行为并不属于这一种,或许这是朱老总想要用自己年迈的身躯,在这一场合,用这种特殊的方式,继续支持陪伴自己的老伙计最后一程。

但关于这一行动,如果了解过朱老总与周总理友谊的人,就不会对朱老总的这一行为感到奇怪。

1922年,周总理辗转来到柏林勤工俭学。在莱茵河畔,一心想要为解放中国做贡献的朱德与孙炳文,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找到了周总理。

随后,在三人一连数日的秉烛夜谈中,朱德及孙炳文向周总理吐露了,自己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放弃了在彼时众人纷纷为之追求的官位爵禄,以及在此之前为此做出的种种。了解到朱德等人想要入党的决心后,年仅24岁的周总理拿着笔记记录着比自己大12岁的朱德的肺腑之言,帮助身份特殊的朱德成为了他心心念念的共产党员,并就此开始了两人近50年的革命友谊。

在周总理的建议下,朱德在周总理的建议下,赶赴苏联学习。应周总理的要求,此时已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朱德,在不暴露身份的情况下潜入国内,尽可能的在隐蔽战线上为我党在后续的革命发展中,培养军事骨干,积蓄力量。

1927年,背叛自己革命初心的蒋介石,悍然发动了「四一二」政变,疯狂地对中国共产党人进行屠杀。意识到只有枪杆子中才能夺取政权的共产党那个人委派周总理前往南昌,与贺龙、叶挺、朱德等人一起,秘密策划「八一」南昌起义。

随着起义成功,朱德成为了起义第九军的副军长,而原本处于隐蔽战线的朱德也就此与周恩来成为了公开战线上的相互合作伙伴。

在之后的抗日战争中,虽然因为战事繁忙,可是志同道合的两人却依旧关心着对方。1936年,张学良为了逼蒋抗日,与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这期间,周总理受到委派从延安乘坐卡车到西安与国民党谈判。在为周总理送行的时候,朱德却突然发现,周总理随行的行李十分单薄,担心周总理被冻到的朱德,将自己很是珍惜的毛毯送给了周总理。

这以后,周总理不管到哪里都会将这一毛毯随身携带着,就如同自己的亲密战友一般。可很遗憾的事情是,在再一次战斗中,怀抱着毛毯的战士,因为在途中遭遇国民党武装土匪的袭击,不幸牺牲。

并且因为毛毯不慎被敌人用刀一连捅了数下,还留下了几个大窟窿。好在红军及时赶到,这才将这伙敌人打跑,并捡回了这条沾着烈士鲜血的毛毯。随后,在邓颖超精心的缝补之下,这条几经磨难的毛毯才勉强被修补完成,继续陪伴在周总理身边。

随着抗日高潮的到来,国共两党达成二次协议,建立起了全面抗日统一战线。经中央委派,朱老总担任八路军总司令,即将带领八路军奔赴山西抗战前线。因为前线十分艰苦,担心年龄比较大的朱老总身体吃不消,于是周总理又将这条几经缝补的毛毯再次转送给了朱老总。

在八年抗战以及三年解放战争中,这条跟随朱老总与周总理南征北战,且历经炮火洗礼的毛毯,见证了两人坚不催的革命友谊。

并且在北京中南海西花厅中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小细节,在周总理的卧室西侧的一张小圆桌上,端端正正的摆放着一张年迈的朱老总带着老花镜,正在认认真真看着文件的照片。而在照片前,还平整地铺着一条花毛巾,就像是接待国宾时铺设的红地毯一般。

正是这一简单的小细节,却足以显现出周总理对朱老总的深厚的情谊。对于朱老总的与周总理的感情,朱敏曾满是动情的说道「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周伯伯与父亲生死攸关,休戚与共 他们互相尊重,政治上互相鼓励,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怀 。」

可是,正是这样这样一对感情深厚的老战友,却还是因为时间与岁月被迫天人两隔。1975年,很早以前就知道周总理因病住院的朱德,一直想要去探望自己的老伙计,可是彼时总理身体一直不太好,不愿意让已经年近90岁的朱老总看到了伤心难过,所以没有答应。

而因为担心自己贸然前去会打扰周总理的治疗与休息,朱老总也没有在表示。但是在这一年的7月11日,知晓朱老总将要到北戴河两个月后才能回来的周总理,因为担心自己的身体可能不会有到时好后。

于是,便托人前去请朱老总前来。看到满脸病容,瘦骨嶙峋的周总理,朱老总担心不已,连忙上前握住周总理的手,用颤抖的声音问道「你好吗?」。两人一起交谈了20分钟,到了下午6点15分,因为知道朱德有严重的糖尿病,所以不想耽误朱德吃饭的周总理只得依依不舍的起身送客。

在这之后,周总理的身体情况不断恶化,并且在1976年临近之时,周总理甚至出现了长期昏迷的情况,所有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却依旧期望着能有奇迹出现。

可是,1976年1月8号9时许,周总理所在的病房外突然警铃大作。随时待命的医护人员们冲进了病房中,只看到监护器上原本一直显示100多次的心跳显示,骤然下跌,70次、60次、50次......

医生们为周总理采用了所有抢救措施,呼唤、人工呼吸、心脏起搏.....但最后都无济于事,守在监护器旁的护士泪眼婆娑的看着专家们正在全力施救却依旧无法阻止监护器前的心跳渐渐变成一条直线。

1976年1月8号9时57分,人们的好总理永远地离开了人世。消息传到朱德处的时候,因为担心朱老总刚出院,身体无法承受这样大的打击,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告知他。

而是交由康克清在朱德晚上回家的时候,先是要他做个思想准备,随后才将周总理去世的讣告告知他。可是,朱德根本不愿意相信这一消息是真的,并一直期盼着有人能告诉他这一切都是假的时候。

晚上8点,中央广播电台就在哀乐中,播报了这则让无数国人痛心不已的新闻。当这则新闻内容传入朱老总耳朵的时候,一直不愿相信的他,再也压力不住内心的情绪,泪水一颗接一颗落了下来,他静静的坐在沙发上,久久没有说话。

工作人员告诉朱老总,周总理遗愿是希望能将骨灰撒到祖国的大地与江河里。这是,朱老总眼睛里再次蓄满了泪水,他哽咽的说道「过去人们死后要用棺材埋在地里,后来进步了,死后火化,这是一次革命。总理为党、为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真是一个真正的彻底的革命家。」

1976年1月11日,周总理神态安详,身上覆盖着一面鲜红的党旗,静静的躺在一张白布平台上。接到周总理遗体告别通知的朱老总,特意换上整齐干净的军装,在家人的陪同下赶到了医院。

当他走近周总理的遗体时,看到友人熟悉的面庞的他,他脑中闪过两人一起经历过的种种,悲伤的情绪再次涌上心头,泪水情不自禁的再次滑落。他痛心不已的呼唤「恩来!恩来!」可总理就像睡着了一般,静悄悄的。

朱老总左手托着军帽,眼睛直直的像是要将周总理的脸刻在自己心上一般。他表情肃穆地鞠了个躬后,努力将身体绷得直直的,对着周总理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而这也是他人生中最后一个军礼,只为他的入党介绍人,为他这辈子的知己。

告别仪式结束后,朱老总一天好几天都吃不下、睡不着,精神状态急转直下。1月15日,周总理的追悼会召开,可是任凭他如何努力,他都站不起来。对于自己的身体「不争气」,他难过地连连摇头「唉!去不成了,这怎么行,这怎么对得起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