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周总理问溥仪想干什么,接连说出2个职业都被拒,现在依旧很热门

2024-04-21历史

1959年12月4日,末代皇帝溥仪得到了新中国的特赦。

对于溥仪出狱后的生活,周总理表现出了极大的关心。

溥仪即是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皇帝,同时也是一个被封建制度戕害的人,因此,周总理希望溥仪能够珍惜机会,重获新生。

【重入社会】

在1960年除夕的前一天,周总理主动提出要邀请溥仪共进晚餐,这令溥仪倍感荣幸和惊讶。这一举动无疑给溥仪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和快乐。

见面之后,溥仪有些紧张,因为他深知自己过去犯过很多错误,但是,周总理并未责怪他,反而热情的和他坐下,聊起了家常。

周总理关心起了溥仪的个人问题,此时溥仪已经一把年纪,但却孤身一人。

溥仪年少时娶了末代皇后婉容为妻,同时还纳了文绣为妃子,三人一同入宫生活。

但是,婉容和溥仪成了怨偶,最后更是以婉容精神失常告终。

文绣是个明白人,她很早就看清了局势。离开紫禁城没多久,她就坚决地提出了离婚,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全国的轰动。

客观而言,当时的溥仪不能被称之为一个好丈夫,婚姻的一团乱麻,他得负主要责任。

但是,此一时彼一时,经过多年的风霜,溥仪已经不再是那个自我为中心的末代皇帝了。

现在的溥仪,比任何人都想快点成为新中国的一份子,彻底改变自己。

所以,周总理希望溥仪能遇到一个合适的人,组建家庭,另外还要有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真正的找寻到自己的价值。

问题是,对溥仪而言,找到适合他的工作还真不容易,因为这位末代皇帝所掌握的技能十分有限。

他人生中第一份工作,就是当皇帝,然而偏偏是个傀儡皇帝,他还没反应过来,清王朝就灭亡了。

接下来的大半辈子,他成了封建王朝留下来的一个不合时宜的棋子,被各方势力利用来利用去,自己走了不少弯路。

如今回头一看,他根本没做过什么正经的工作,能照顾好自己就不容易了。

关于溥仪的状态,战犯管理所的同志也多次对上级反映过,他的自理能力极差,刚到管理所的时候,甚至连倒水都不利索,一副被伺候惯的模样。

后来时间久了,他总算学会了自己收拾床铺、洗脸梳头,但仍未见得多熟练。

出狱之后,溥仪甚至不敢一个人出门,因为他摸不准回去的路,也不会坐公交车。

虽然他长时间与现实世界疏远,但正因如此,他更需要有改变的决心。要改变这种脱节的状态,需要下定决心,勇敢迎接现实,努力融入其中。只有这样,才能重新建立与真实世界的联系,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因此周总理便问溥仪想做什么工作,如果不会,只当是从头开始学习。

但溥仪还是十分茫然,周总理只好问他:「今天和你谈谈,你愿意在工业部门吗?究竟哪一种更适宜?」

溥仪根本不知道工业部门要干什么,自然答不出来,周总理只能又问:「你喜欢化学还是物理?」

溥仪非常诚实地回答:「我什么也没学过。」

溥仪虽然并非自谦,但对于现代科学,这位曾居住在紫禁城的皇帝几乎一无所知。在文科方面,他的水平也只是普普通通,小时候只是粗略地读过四书五经而已。

溥仪对周总理总结说:

「这恰恰能说明封建时代的特点。我小的时候贪玩不念书,老师也不敢管,后来长大了,简直就成了老师听学生的话。学【四书】、【五经】时,只念不讲,即使讲了,也不往心里去。虽然我从6岁一直念到17岁,但念得不行。英文学了3年也忘了,简单的话还能说。至于物理、化学,都没学。」

周总理碰到个棘手的问题,溥仪动手不太灵光,文化水平也得打个问号,再加上身体状况不佳,得给他找个既能胜任又不影响他生活的工作,这可真是让人头疼啊。

【新的开始】

这时候有人给周总理出主意,让溥仪到故宫去。故宫已经被改造成了博物馆,如果末代皇帝回去当个管理员,岂不是两全其美吗?

溥仪觉得这工作挺合适,不仅轻松,还能让他回到故宫——那个他从小长大的「家」。

但周总理思考了一会儿,否认了这个提议,他说:「这样安排不妥,如果让溥仪在故宫劳动,游人一定会包围他,那让他怎样工作呢?这是显而易见的嘛!」

周总理的担忧确实有道理,故宫的人流量已经很大了,要是末代皇帝出现,他肯定会成为大家最想看的「焦点」,那样大家还哪有心思工作呢?

再说,溥仪好不容易获得特赦,就该迈入新的阶段,再进入故宫,哪怕是用工作的名义去,听起来也很不像话。

得知自己不能去故宫,溥仪又提出一个想法,他想当个医生。

他说他想当医生。其实,他早就对医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宫里的时候就把医科当作自己的爱好,读了很多中医书,还听过朱益藩老师的中医中药课。他也研究过很多中药和西药,甚至在抚顺战犯管理所也学过医,还亲自参与过听诊、打针、量血压、针灸等医疗实践。他觉得当医生对他来说是有信心的。

行医的确是溥仪一直以来的爱好。但是,过去留给溥仪发挥的空间的确不多,谁会让一个皇帝给自己治病?

尽管溥仪面临的机会并不多,但他对医术的热情并未减退。在战犯管理所度过的那些年,他最大的乐趣就是钻研医术。

可周总理依旧不同意,虽说溥仪本人兴致很高,可是,行医和别的工作还不一样,这是事关生死的大事,可不能让溥仪闹着玩。

如果溥仪真的被安排进医院,他那业余医术万一闹出人命官司,该怎么收场呢?

周总理建议道:「你虽然读了很多医书,但最好别随便给人治病。治好了还好说,万一治坏了,难免会被别人说三道四,这样不好。」

后来有人开玩笑说,溥仪真是个「行业先知」。他当初挑的两个工作——故宫博物馆管理员和医生,现在可都是炙手可热的职业,大家都争着抢呢,想进都进不去。

不过,由于溥仪特殊的身份经历,这两份热门工作到底和他无缘。

但是,既然这两个选项已经被排除,那溥仪还能去做些什么呢?

最后,还是周总理想到了办法,他安排溥仪到北京植物园,当了一名花匠。

这份工作不累,能够照顾溥仪的身体,另外,侍弄花草也符合溥仪本人的爱好,溥仪也有时间慢慢学习和融入。

就这样,1960年2月18日,溥仪正式来到了北京植物园报到。

【焕然一新】

末代皇帝的到来,成了植物园里的大新闻。

毕竟,溥仪这个名字,植物园的同志们早就听了几百遍,但如今新闻里的人物成了自己身边的同事,这感受真够新鲜的。

不过,周总理一早交代了植物园,对待溥仪,要适当照顾。

但更重要的是,不要把溥仪当做末代皇帝看待,也不要把他看做一个罪大恶极的人,要用平常心来对待溥仪,只有这样,溥仪才能真正的获得新生。

溥仪到来的第一个月,因为他对花卉养殖的专业知识一窍不通,所以植物园只能安排他浇水和打扫卫生。

溥仪干起这些活计,有些笨手笨脚,过去他可没有干过这种搞卫生的「粗活」!

但溥仪适应的很好,而且,随着时间流逝,他的精神状态也比过去积极多了。

当个普普通通的花匠,当然比不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皇帝,但溥仪心里踏实,他总算能够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了。

周总理得知溥仪的变化,心里很为溥仪高兴,同时又叮嘱植物园的同志,一次让溥仪工作半天即可,要顾及他的身体状况。

但是,溥仪的工作热情非常高,每天都是一大早过来上班,而且对花卉种植技术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他一边忙着做各种杂七杂八的活儿,一边跟植物园里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请教各种专业技能。

虽然前半生溥仪并不精通什么花卉种植的技术,但是,他进步的很快,不出一个月,他就已经把花卉种植的各项诀窍背的滚瓜烂熟。

连老师傅也不得不称赞,说这位末代皇帝是个聪明人,只要一用心,没有什么能难得住他。

又过了一段时间,因为溥仪的进步速度飞快,所以,植物园决定让他干更专业的工作。

就这样,溥仪被安排到了繁殖温室。

这下,溥仪的心中更有成就感,干起活来更卖力了,整个人的精神面貌更是焕然一新。

在北京植物园工作期间,溥仪就住在植物园的员工宿舍里。

最初有很多人觉得这不合适,溥仪过去的身份怎么说也是皇帝,他出狱之后,也是一直住在招待所里的。

但周总理认为,如果让溥仪住在员工宿舍里,更有利于他融入新中国的环境,和同事们多交流,能让他从过去的阴影里走出来。

于是,溥仪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集体生活,北京植物园特意给溥仪安排了室友,负责教溥仪各项生活技能。

面对眼前的新生活,溥仪表现得热情高涨,他什么都愿意学,什么工作都抢着做。

几个月之后,溥仪培育出来的第一批花种也长大开花了,出狱这么长时间以来,溥仪头一回如此开心。

他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来自新生活的温暖,也终于彻底的与过去的皇帝身份告别了。

这个园丁的工作对溥仪来说意义非凡,因为,过去无论他到哪里,与什么人打交道,都始终没有办法割舍掉自己的皇帝身份。

遗老遗少们追捧着他,日本人利用着他,而他自己,也沉浸在旧日的光辉之中,不愿意醒来。

皇帝身份成为了溥仪身上最沉重的枷锁,建国之后,对于身份的认知是溥仪面对的最严重的问题。

想要成为新中国的公民,就不能再留恋过去的皇帝梦。只有放下过去的身份和地位,才能迎接新的开始。

而溥仪当时的思想态度之所以如此扭曲,本质上还是因为他没有找到人生的价值。而园丁这份工作,让他终于发自内心感受到了,成为一个新社会的人,有多么的幸福。

周总理之所以特意安排溥仪到北京植物园,是因为他深思熟虑后认为这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重获新生】

在溥仪当园丁期间,周总理也为他想好了一份新工作,那就是前往政协文史资料研究会,担任研究员,对于过去的历史进行编写。

溥仪是具备一定文字功底的,【我的前半生】这本书虽然是溥仪口述,但也能显示出,溥仪并非自己当初总结的那样一无是处,他用真心写下的文字是很有感染力的。

所以,周总理不希望他的这份特长被埋没。

另外,文史资料委员会里,绝大部分的工作人员都是从战犯管理所出来的。

除了溥仪这个末代皇帝之外,还有杜聿明、沈醉这样的国民党元老。

这些人的经历是相似的,他们都曾执迷不悟过,但最终也都被新中国所感化,而由他们去记录过去的那段历史,也算是人尽其才。

在文史资料研究会,溥仪交了不少朋友,和同事们相处的很愉快。

只是,人们在提到溥仪的时候,总还是会用「末代皇帝」四个字来介绍他,而溥仪并不喜欢这个头衔。

于是,后来每次出席重要场合,溥仪都会抢先站起来,介绍说,自己是新中国的公民溥仪。

有一回,几个同事与溥仪一起出门,正准备上公交车的时候,车里忽然下来一群人,见着溥仪,张口就称呼万岁,把大家都弄得一头雾水。

后来一问才得知,这些人是旗人,作为满清旧贵族,他们心里当然对溥仪这个皇上还有留恋。

可是,溥仪一听到皇上这个称呼,顿时怒气冲冲,对着眼前对他跪拜的一众人说:「解放都这么多年了,还来这一套!」

说完之后,溥仪还是觉得很生气,于是他就很生气地离开了。

这种事情要是发生在几十年前的溥仪身上,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想都不敢想。

想当年,即便是已经沦为日本人的傀儡,溥仪还是会顾及皇帝的面子,必须要守着封建礼数,对于别人行的跪拜礼,他也是欣然笑纳。而现在,情况却完全不同了。

在此期间,溥仪还成功的与李淑贤喜结连理,成就了一段佳话。

李淑贤现在是医院的一名护士,这个职业选择也正好圆了溥仪当初没能当医生的梦想。

溥仪和李淑贤是经人介绍相亲认识,溥仪对李淑贤几乎是一见钟情。

李淑贤之前的经历坎坷,两段婚姻都不顺利,而溥仪成了李淑贤最终的归宿。

结婚之后,溥仪和妻子搬进了小胡同,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小院子,这个小院子虽然比不上气势恢宏的紫禁城,可对于溥仪来说,这里更有一个家的感觉。

在这个平凡的小院子里,末代皇帝溥仪走完了他人生最后的几年。

临终之际,他有妻子的陪伴,有无数朋友送别。

他最终以一个新中国的普通公民身份入土为安,这对于溥仪来说,已经是一个非常圆满的结局了。

当然,因为这个特殊的身份,即便他死去,关于他的种种传说,依然能引起人们强烈的兴趣。

溥仪,作为清朝最后一位皇帝,他真的是挺幸运的。与那些悲惨收场的亡国皇帝不同,他并没有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反而有了重获新生的机会。真是造化弄人啊!

而溥仪能够把握这个机会,也是值得赞许的。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地从皇帝的光环之中走出来,而溥仪完成了一个奇迹。

他从皇帝成为公民,成为了新中国的一份子,人民接纳了他,他也融入了人民,在溥仪一生之中,也许这正是最值得骄傲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