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关羽大意失荆州,谁来守荆州最合适?可惜诸葛亮非常讨厌此人!

2024-02-05历史

前言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关羽的一时大意失荆州成为了那个时代最为令人唏嘘的故事之一。当时,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众人面前:谁来守荆州最合适?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诸葛亮竟然对此人深感厌恶。

这个题为「关羽大意失荆州」的历史章节,好似一幕戏剧,揭示了在战争与政治的巨大漩涡中,即便英勇无双的关羽也难逃失策的厄运。然而更为引人关注的是,当关羽失守荆州后,谁能胜任这个关键职责?可惜,正是诸葛亮对某人的深刻反感,使得本可成为荆州守护者的人选变得扑朔迷离。

在这个前言中,我们将深入挖掘这个历史故事的复杂性,剖析关羽失荆州的原因,以及诸葛亮为何如此不满某人接手荆州这一关键任务。让我们一同探寻三国时期这个错综复杂的局面,揭开历史长河中这段让人唏嘘的故事。

魏延守荆州或成就汉室江山?

当荆州失守,关羽被擒杀之际,刘备集团无不痛心疾首。荆州作为大汉势力范围的重镇,一旦沦陷,势必极大削弱汉室响应天命,复兴汉室江山的壮志。

能否找出最佳的荆州守将,稳住大业,乃成就大事的关键。这也让人不禁想起,当初若非诸葛亮执拗偏见,置国家大计于不顾,一力排斥魏延镇守荆州,或许大汉江山早已复兴!

魏延初投刘备时便遭诸葛疑忌

公元214年冬,长沙城破,太守韩玄被部将魏延所杀。当时魏延年仅二十出头,已是新涌进的汉室武将中最杰出的一员。他不仅武艺超群,更有出众才干,深谙攻城略地之道。

此次攻占长沙,魏延便已表露锋芒。当时韩玄固守城池,魏延却能挥军反复攻城数月不辍。终于一日城中守军稍有懈怠,魏延便趁夜顺城而入,直捣韩玄官邸。

韩玄虽然惊恐交加,仍然亲自迎战。两人在官邸相持了数十回合,魏延终于一剑刺穿韩玄咽喉。此时天色将明,魏延也不恋战,当即打开城门迎入早已派来接应的军队。一行人杀入城中,很快占领了整座长沙城。魏延的残酷果断和出色战术,令所有人刮目相看。此次攻城略地,魏延可谓立下汗马功劳。

然而此人竟在最初面圣时便遭诸葛亮冷眼断送。当魏延恭恭敬敬地被引入军帐,向刘备和诸葛亮叩首报到时,诸葛亮冷然开口:「来人,收下此贼,速速斩首!」一旁侍立的刀斧手立时上前,欲将魏延拖出斩杀。所幸刘备识人不泊,立即大喝一声,方保全魏延性命。

当时魏延顿感错愕惶恐,一时之间难以反应。而诸葛亮目光如炬,死死盯着眼前这个刚投降的青年武将,脸上仿佛写满了嫌恶。刘备知诸葛向来严谨,如此大逆不道之举必有缘由,于是问起原因。

诸葛亮便道:「此人为韩玄心腹,反覆叛杀主公。能背叛旧主,必然也能背叛新主。此类叛徒骨子里就是奸佞凶残之人,不可相信,不可留用。"他说完,又毫不掩饰地冷笑着扫视魏延,目光中尽是轻蔑。

而刘备只淡淡地说了一句「国家艰难之时,岂能轻弃人才。」便顺手招呼魏延起身。魏延这才稍稍松了口气,脸上却仍是惊魂未定之色。而诸葛亮的态度没有丝毫转变,始终是防备和厌恶。虽然此次魏延幸免一死,但是诸葛对他成见已深,显然是很难深交的。这也让魏延对刘备谦恭有加,却也对诸葛亮永远警惕防范。

北伐之际仍不信任任用魏延

时过数年,关羽北伐之时,诸葛亮已步入中军帅帐,执掌军政大权。而魏延先后在荆州和汉中立下汗马功劳,也已是汉室猛将之一。然而诸葛的态度从未改变过,对魏延仍旧防范警惕。

其时汉军各路出征,关羽率大队北上中原,诸葛亮和刘备则西入益州。许多汉室精锐悉数出动,留守荆州防务空虚。而诸葛亮作为统领全军的军师之首,本应提前布置,预防风险。奈何直到关羽兵败被擒,荆州陷落,他才慌了手脚。诸葛本可以及时调遣魏延、马超等猛将东返救援,而此时他却丝毫未加防范。

当刘备接到荆州沦陷的噩耗,气得七窍生烟、暴病而亡。此时诸葛亮掌握军政大权,却仍旧我行我素,排斥异己。

即便荆州失守刺痛全军,他也未对魏延有任何重用,只将前线大权交给魏延死对头杨仪。诸葛一心只图北伐中原,却未想荆州乃大业根本。荆州既失,大计便难成。诸葛不待见魏延的成见未变,也让刘备集团付出了惨痛代价。

魏延若守住荆州,诸葛必北伐有日

当荆州守将,诸葛亮理应选择用兵最为老辣,谋略最为缜密的猛将。而此时魏延更是汉室武将中的翘楚。他不仅勇猛果敢,攻城拔寨出神入化;更为人谨慎稳重,善守不善攻,守土有方。当年在汉中,魏延便以重门之计,既攻且守,终使曹军无计可施。其用兵之巧,当真无人能及。

且魏延为荆州派系武将,深得荆州士民拥戴。他若为荆州守将,必能振奋士气,稳住军心。士卒将士尽皆荆州乡贤,见到才貌双全的魏延镇守疆土,必定倍感荣耀,誓死效忠。以魏延严谨细致的治军方式,整顿军纪,士气必定高昂。

万一遭遇外敌入侵,魏延又必定能挥军死战,深入敌后,迎击来犯。甚或能重演当年汉中的辉煌战例,以进可攻,退可守,终将荆州固若金汤。到时诸葛亮再北伐中原,又有何忧?

然诸葛亮偏见难移,始终不信任魏延。其实诸葛亮何尝不知魏延才能出众?但他更忌惮魏延日后窥觊自己军权,甚至谋反夺权。因此他宁可荆州失守,也绝不放手让魏延镇守要地。这也让魏延在刘备集团再无施展才华的机会,只能眼睁睁看着荆州沦陷,刘备集团江山黯淡。

数年后,诸葛北伐至五丈原时,发现大业无人可继,遂病而亡。这一切结局,若非当初诸葛亮刻意排挤魏延,又会如何?这也让人不得不痛惋,当时若魏延守荆,或许刘备集团早已踏上复兴之路!

结语

当今回望,诸葛亮排挤魏延的举动已成定局,我们也无从推测历史的如果。荆州的沦陷和刘备大业的落空已成事实,这是无可改变的历史进程。

然而这段往事提醒我们,一个杰出政治家也绝非全知全能,同样会有偏颇与误判。诸葛亮不待见魏延,最终也只能让刘备集团付出惨痛代价。他排斥异己,也终究害了自己,未能完成北伐梦想。

这些年来,人们总归诸葛亮于完人,其实他也只是一个凡人,与我们并无不同。我们在评论历史名人时,也应抱着谦逊谨慎的态度。因为再聪明睿智的人,也难免有错漏疏忽。

当我们审视一个政治家作为时,也需要深入具体情境,透过表象看本质。如此或许才能对历史人物作出相对公允的评判。不盲目颂扬,也不必妄加攻讦。因为他们终究也是普通人,会有普通人的偏差与过犯。我们唯有平和地审视,方能明白历史进程的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