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58年毛主席邀张治中全家吃饭,临别时:我还有话和你讲,稍等一等

2024-02-04历史

58年毛主席邀张治中全家吃饭,临别时:我还有话和你讲,稍等一等

1949年北平和谈时,张治中踏入北平,毛主席在香山双清别墅设宴款待。初次相见,毛主席满怀热情地说:「1945年在重庆时,感激你的热情接待。」

在毛主席看来,延安的款待让他深感抱歉。当初在重庆,张治中以上好的酒席招待毛主席,而到了延安,却只能以小米招待张治中。

张治中留居北平后,毛主席和周恩来对他的生活起居关切备至,频频收到他们送来的礼物。

一次,毛主席得到山东农民送来的特大白菜,立即派人将一颗送到张家。多年来,张治中不仅是「三次到延安的好朋友」,更是毛主席的党外好友。

肝胆相照的秘诀 尽管毛泽东和张治中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但两位深知,唯有团结合作,国家才能有出路。

1893年12月26日,湖南韶山冲生的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加入革命,毅然投身革命事业,成为中国革命的支柱。

1924年,他支持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1927年国共分裂后,他开创了井冈山道路。

红军经历了艰难的长征后,毛泽东刚到达陕北就再度发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民族革命统一战线的领导者。

比毛泽东大三岁的张治中于1890年10月27日在安徽巢县出生,青年时期曾做学徒和警察,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并在黄埔军校任教。在毛主席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他参与了北伐战争和淞沪抗日前线。

七七事变后,他担任国民党军委政治部部长等职务。

早在黄埔军校创办时期,张治中就与共产党人有了接触,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多年来,他为国内和平不懈奔走,被誉为「和平将军」。

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他向蒋介石上书万言书,希望能向共产党让步。

综上所述,毛泽东和张治中虽走上不同的生涯道路,却怀有相同的愿望。这也是两人一旦接触后,长期肝胆相照的原因。毛泽东和张志中直接接触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无条件投降后,蒋介石邀请毛泽东来重庆谈判,寻求国共和解。

实际上,众所周知这是一场「鸿门宴」,然而,为了国共两党的和平谈判,毛主席仍然冒险前往重庆。

张治中深知蒋介石的为人,也了解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为了确保毛主席的安全,应周恩来的请求,张治中甚至将自己的府邸慷慨让给了毛主席,自家则搬至一处小院。

对于毛泽东的日常事务,张治中也安排得非常周到,调派了最为可靠信任的人为毛主席提供服务。

他还调派了政治部特务营的手枪排担任毛主席的警卫工作,并多次嘱咐:「保卫毛泽东,要比我十倍更加用心。」

在经过一段时日的谈判后,双方达成了「双十协定」,基本敲定了协议内容。然时,周恩来担心国民党特务对毛泽东的安全构成威胁,与张治中商议后,张治中决定亲自将毛主席送回延安。抵达延安后,毛泽东特意为张治中举行了欢迎宴会。

在三次访延安中,毛主席的言行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正是这些举动让张治中感受到毛泽东的体贴和真诚。

「双十协定」签署后的第三天,蒋介石撕毁了协议向共产党发动进攻。为此,张治中连夜书写万言书向蒋介石建议以和平为主,自发作出让步。

张治中第三次访问延安是为了检查【停战协定】的执行情况。于3月4日再次抵达延安,中共为他准备了盛大的欢迎晚会,气氛热烈。张治中在讲话中幽默地自嘲,表示这已是他第三次莅临延安,希望将来写历史时不要忘记他。

毛泽东笑着表示未来可能还会到访延安,但张治中坚定地说:「你们以后肯定会搬到南京去。」并补充:「我从未想过共产党会失败。」

这句话反映了张治中对共产党的特殊信任,显示出他的伟大政治预见。他始终坚信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是毋庸置疑的,毛泽东回应说,写历史的人定会记住共产党。

不久后,张治中奉命前往新疆处理事务,释放了狱中的共产党员,并组织了可靠的护送队伍将131名共产党员在全面内战爆发前平安送回延安。为感谢他们,毛泽东在护送队伍返回时送给了张治中一些延安特产,如狐皮、毛毯,以表示对他的感激。

张治中一生致力于和平,与共产党保持着深厚友谊。在当时动荡的年代,与毛泽东的这段交情显得尤为珍贵,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两人的联系更加密切。

毛泽东:我还要和你说句话 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张治中多次劝阻,但蒋介石执意一意孤行。最终,在蒋介石错误领导下,国民党在军事上连连溃败,1949年,蒋介石发表文告,请求和谈。

1949年4月1日,张治中率领南京政府代表团抵达北平,次日,毛主席在香山与他会面。毛主席亲切地与张治中握手,随后关心起了他家庭的状况。

经过十几天的商议,双方决定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全国问题,但蒋介石和国民党顽固派仍然拒绝签署和谈协议。代表团的去留成了最大的争议。当时虽然有人愿意留在北平,投奔共产党,但张治中坚决准备回南京复命。

作为一位军人,他有自己的原则,然而,在革命中,张治中的态度和表现为人所瞩目。在十年内战中,他是唯一一位没有亲自带兵与红军作战的将军。

在新疆将131名共产党成员安全护送到延安,尽管他身属国民党,但却为共产党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毛泽东等人早已将他视为亲近之人。

因此,得知张治中坚持要回南京复命时,周恩来、李立三、林伯渠都前来劝解,指出目前实现全面和平的难度,但和谈仍然是可能的。

然而,张治中强调了复命的重要性,更令人担忧的是,他的妻儿仍在南京。周恩来耐心地劝解说,回南京可能会面临危险,还提及自己在西安事变时对姓张的朋友的歉疚,今天不能再对不起你。

在周恩来温和真挚的安慰下,张治中及代表团决定留在北平。

周恩来深谙人心,明白尽管张治中答应留下,他仍会为家中的孩子担忧。

于是,在各方努力下,周恩来迅速将张治中的家人接到北平。张治中看到妻女热泪盈眶,激动地握着周恩来的手说:「你们的工作真是做到家了,使我终生难忘,当犬马相报。」

在新中国即将成立之前,毛主席委托张治中成功策动了新疆的和平解放,因此毛主席亲自颁授给他一级解放勋章。

新中国成立后,张治中备受毛主席器重,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等重要职务。毛主席在做出关键决策前,总是会征询他的意见。

张治中留居北京后,两人经常坐在一起长时间交流,真诚沟通。在国家刚刚建立的初期,毛主席工作繁忙,但仍会腾出时间探访张治中,一次会谈常常持续两三个小时。反之,张治中也常常前往中南海看望毛主席,一同共进普通的便饭。

1958年8月下旬,北戴河会议期间,毛主席邀请张治中全家到自己住处共进晚餐并进行谈话。在临别时,张治中询问:「过两天我要回北京去了,主席有何吩咐?」

毛主席淡定地回答:「不着急,我还有话要和你说,稍等片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毛主席并未提及具体事宜,也没有安排任务,这让张治中颇感疑惑。

直到九月上旬,毛泽东才对张治中表示:「我打算去外地视察,你是否愿意同行?」

张治中为之兴奋,对机要秘书表示:

这次要做好准备,我会紧随毛主席的身旁,你要充分利用速记记录下他说的每句话,并留意周围环境和群众的采访。到了晚上,将这些材料整理在一起,成为一份宝贵的日记。

9月10日上午8时,毛泽东和张治中分别搭乘飞机从北京飞往武汉。经过约三个小时的飞行,他们终于抵达目的地。一下飞机,张治中立即询问毛主席的睡眠情况,他对毛主席的作息十分了解,尤其在工作繁忙时,毛主席也会通宵劳作。

毛主席告诉他,昨晚连续开了五个会议,今天早上还接见了新疆参观团,因此也没能有一个宽松的休息时间。

张治中忧心毛主席的身体状况,匆忙建议主席稍作休息。然而,毛主席却表示习惯了当前的工作强度,即便要前往长江,也早已适应。于是,下了飞机后,他们一同乘船在江上共进午餐。

第二天在武汉,毛主席计划下江游泳,欢快地在长江畅游数圈,仍然神采奕奕。对此,张治中甘拜下风,感慨:「毛主席身体强健,着实与众不同。」

张治中跟随毛主席巡视期间,仔细听取了各地政府领导对本地情况的报告。各地的飞速发展使得张治中深感惊叹,激动不已。

由于两人观念相近,在巡视途中,他们对于许多问题常常有着相似的见解,因此两人经常就一些经济和文化建设的事务进行深入探讨。

9月16日,毛泽东和张治中乘船从武汉抵达安徽,随后访问了安庆、合肥、马鞍山等地。

在跟随毛主席巡视的过程中,张治中深感领袖与群众之间的深厚感情,也更为毛主席的领导情怀所打动。

深夜叶子龙敲门:主席有事相商 9月21日,毛主席一行从南京经上海乘火车前往杭州。在漫长的行程中,张治中早早就入睡了。然而,在午夜时分,叶子龙却敲响了他的门,告知:「主席有事需要商讨。」

张治中颇感疑惑,半夜主席召见是否有什么重要事务?

他半信半疑地来到毛主席住处,看了一下表,已是凌晨一点,毛主席却仍在忙碌,一天的奔波已让他疲惫不堪。尽管毛主席表面上是国家领袖的威风凛凛,实际上却时刻为国家民众付出,消耗着自己的身体。

初次见到毛主席,张治中有些尴尬地问:「您大概是刚醒来吧?」 张治中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也是刚刚入睡。

深夜时分,毛主席召见他,目的是商讨最近的安排,决定前往上海视察上钢一厂。告知张治中自己的计划后,毛主席让他回去休息。

第二天一早,张治中赶到毛主席的住处,希望重新调整行程,提出让毛主席多休息几天。他表示已经很久没有好好休息了,而这次到杭州就可以多放松一下。

毛泽东淡淡一笑,表示自己身体仍然很强壮,三天的休息足以恢复。然而,由于杭州是终点站,毛主席和张治中的行程将分开。

张治中对毛主席的身体状况感到担忧。后来,他从叶子龙口中得知,在杭州期间,毛主席一直在夜以继日地工作,工作强度并不比在北京小。

在与毛主席一同视察的20多天里,张治中将每天的所见所闻记录成日记,并整理成册,起名为【真挚、亲切、爽快、率直、英明、伟大的人民领袖】。随后,他请毛主席审阅,并请求发表。

看到约四万字的日记,毛主席笑着说:「你的日记我是不看的,净在吹我。」张治中却坚持想请毛主席看一眼,毛主席拒绝道:「我不看你就不能发表。」张治中坚持表示自己有言论自由。

毛主席固执地表示写的是自己的事情,当然不能发表。张治中坚信自己的记述实事求是,希望毛主席看过后再决定,但毛主席仍然拒绝。最终,毛主席答应再考虑考虑。

在此次视察中,张治中印象深刻的一幕是,他多次邀请毛主席坐滑竿,但毛主席始终坚决不肯。

张治中曾提议毛主席一同游览安徽的黄山,但毛主席却发出了一个颇为奇怪的问题:「上山有路吗?汽车能不能开上去?」张治中回答说当然有路,如果汽车无法行驶,就可以使用滑竿。

毛主席拒绝道:「我不能坐滑竿。」毛主席的回答让张治中感到疑惑。后来,在一次安徽视察中,张治中再次提出前往黄山,毛主席笑着说:「你们那个偏僻的地方,谁去?」

张治中依然不明白主席的意思。在抵达杭州后,两人谈及登高山时的景色,张治中忍不住问:「有没有滑竿上山?」毛泽东笑指自己的双腿说:「我有这一副滑竿!」

尽管张治中不理解毛主席为何不坐滑竿,但毛主席作为一名共产党人深知,他可以选择坐汽车、骑马,唯独不能再坐滑竿。他认为自己坐滑竿就是把自己骑在人民的头上,这不仅触及良心,更涉及到人道。

接着,一位毛主席身边的青年工作人员告诉他们,毛主席在杭州的许多山都攀登过,他的登山能力超过我们所有人。

毛主席的充沛精力是首屈一指的,正是有着这样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他才能胜任领导中国革命和推动全球人类解放事业的沉重责任。

毛泽东与张治中之间的友谊是中国共产党人和民主人士肝胆相照的杰出典范,这段友谊在统一战线中孕育、成长。通过这次视察,张治中也间接领悟到毛泽东在工作中的谦逊、踏实和平易近人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