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陈立夫建议和谈,蒋经国认为危险

2024-01-30历史

图丨陈立夫陈立夫先生,一生心系国家统一。他曾在1992年接受首批访台记者时,表示:「只要国家需要,我就会去大陆,我的最大心愿就是国家强盛、人民安乐。」

在他的晚年,更是希望祖国统一,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在期盼:「如果祖国统一那该有多好哇!」 1949年1月底,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百万大军已经准备在长江北岸渡江。

此时,国民党政治中心南京形势危急,蒋家王朝已经风雨飘摇。在这样的情况下,以李宗仁为首的桂系还发起了逼迫蒋介石下台的行动。

面对眼前的重重危机,蒋介石内心万分焦急,于是在1月16日召集了国民党会议,讨论应对时局的对策。在这个会议上,一些人,包括部分国民党人士主张政府应该迅速向中共求和。

陈立夫也参加了这个会议,他虽然反对求和投降,但由于局势的发展,他已经失去了当年的自信,没有了把握。 此时,蒋介石的下野只是时间的问题,国民党政权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就是你们一班人!」

陈立夫在政治漩涡中摸爬滚打,深深理解到自己与蒋介石的紧密关系。他机智地等待蒋介石的气消后,再晋见他。这次,蒋介石的态度明显改善,对陈立夫热情款待,令陈立夫心中的不满消散。

蒋介石私下透露给陈立夫,要他在政府中游说孙科等要员,不要与李宗仁合作。陈立夫接旨后,开始秘密行动。他的努力使得李宗仁这位中华民国代总统几乎被架空。

这说明了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之激烈。面对危机,不同派系的人仍然抱有成见,内斗不断,加速了国民党的垮台。陈立夫最终跟随蒋介石逃往台湾。

蒋介石复职后,面对台湾的恐慌、混乱和人们的生存困境,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局势。他调整了各级官员,支持蒋经国和陈诚的势力,为接班人铺平道路。

然而,陈立夫并未在新的任命中获得职位,这似乎预示着他政治生涯的结束。尽管陈立夫对蒋介石忠诚,但在台湾的经历让他对蒋的行为感到不满。

因此,他提出远离台湾,意图试探蒋介石是否真的不再使用自己。

蒋介石批准了陈立夫的去美报告,陈立夫一家准备出发,但他还是向蒋介石辞行,以顾及各方影响。虽然蒋介石对陈立夫有所不满,但还是给了他五万美元作为路费。

1950年8月4日,陈立夫带着家人去瑞士开会,然后再去美国寄居。尽管送行的人很多,但陈立夫内心却十分痛苦,因为为蒋介石服务多年,却落得被遗弃的下场,还要离开故国。

陈立夫和蒋介石挥手告别,当他离开台湾后,他先去了瑞士,然后隐居在美国新泽西州湖林城外的莱克坞镇。刚开始,他对台湾的政治情况非常关心,希望能重返政界。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认清现实,不再关注台湾。然而,由于长期从事政治工作,突然的宁静让他有些不适应。

于是,他和夫人孙禄卿一起,通过银行贷款和朋友们的资助,创办了一个小型养鸡场。虽然只有他们两人经营,但他们最终养了6500多只鸡。

1951年8月25日,陈立夫的哥哥陈果夫病逝,他在美国无法参加哥哥的葬礼,这让他非常遗憾。他只能在大西洋岸边洒泪遥祭。

图丨陈果夫旧照陈果夫病逝后,陈立夫对从政的热情逐渐消退,转而将精力投入养鸡业。为了掌握养鸡的专业知识,他常常研读相关书籍,并学会了给鸡打针、喂药、捡蛋等技能。

为了节省运费,陈立夫甚至买了一辆二手车亲自驾车销售鸡蛋。经过陈立夫夫妇的精心经营,养鸡场不仅没有亏损,反而获得了不错的收益。

陈立夫发现在养鸡的过程中,他找到了比从政更有趣、更顺利的感觉。这让他从过去的苦闷情绪中解脱出来。当他的孩子们问他为什么要养鸡时,他幽默地回答说:「鸡比人听话,鸡比人好管。」

陈泽宠回忆起父亲养鸡的日子,一家人生活规律,虽然辛苦但也其乐融融。陈立夫闲暇之余喜欢看书,特别是【易经】,他深入研究并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下许多读书心得,最后汇集成册,名为【四书道贯】。

这本书在美国出版后大受欢迎,陈立夫对此非常陶醉,找到了精神寄托。然而,他隐居在莱克坞的消息被曝光后,时常有记者和作家来访,他总是热情接待,与客人分享他的农产经营和读书体会。

尽管陈立夫在美国度过了晚年,但蒋介石并未忘记他。1952年,国民党对组织进行「改造」,给陈立夫赋予了「国策顾问」和「总统府资政」的虚职,并定期寄送薪酬。

然而,陈立夫在美国只是从事「养鸡」和「办农场」的工作,不能干涉台湾事务。1957年,国民党八大召开,陈立夫被提名为中央评议委员,蒋介石继续给他寄钱。

但是,此时陈立夫所属的派系已经垮台,没有任何威胁,而蒋经国则成为了台湾新一代的政治强人。

图丨蒋介石曾多次请求陈立夫回台湾看看,但都被陈立夫义正言辞地拒绝了。1961年,陈立夫接到蒋介石从台湾发来的电报,告知他的父亲病危,需要他立即回台湾。

陈立夫内心百感交加,他十年前因为种种原因离开了80岁的老父亲,内心充满了愧疚。当初哥哥陈果夫病逝,他没有回去,如果这次父亲病逝,他再不回去,一定会被人们指责。

陈立夫晚年回到了台北,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包括陈诚、蒋经国、莫德惠等人的到场。他在机场发表了书面声明,表示自己此番回台湾只是为了探望病重的父亲,没有政治目的,并计划不久后返回美国。

在回到台湾后,他前往了总统府拜见蒋介石,并且在哥哥陈果夫的墓前祭奠,一心一意地照顾病重的父亲。陈立夫的父亲病逝后,蒋介石夫妇亲自前往吊唁,陈诚、蒋经国等众多国民党要员也参加了葬礼。

陈立夫在办完父亲的丧事后,悄悄返回了美国,总共在台湾只待了42天。回到美国后,他重新开始了充实的生活。

图丨陈立夫在美国经历过生活中的波折,但并未被击倒。1964年10月,陈立夫夫妇的农场不幸遭遇森林大火,让他们心痛不已。

然而,陈立夫并未因此而放弃,反而选择重新创业。由于之前的经验,这次创业进展顺利,农场很快恢复原貌。在宁静的田园生活中,陈立夫的夫人孙禄卿默默支持着他,两人的生活充满了和谐与惬意。

正当他们享受着田园生活时,1966年10月,远在台湾的蒋介石写信邀请陈立夫参加他的80寿辰庆祝活动。

面对这个邀请,陈立夫是否会选择回到台湾呢?

恩怨过往,岁月如流。陈立夫面对蒋介石的热情邀请,顺水推舟答应了在台湾定居的请求。彼时,他已离开祖国近20年,虽台湾非故乡,但仍是祖国的土地,踏足这片土地,陈立夫感到无比亲切。

在定居台湾后,他选择过上养老生活,远离政治。然而,当蒋介石病逝后,陈立夫心中生出促进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的想法,因为他亲眼见证了国共两党在抗战时期的谈判合作,最终打败强敌。

陈立夫先生深感民族团结就是力量,海峡两岸已多年未见,为了实现国家统一,国共两党必须通过谈判合作。为实现这一目标,陈立夫不断寻找沟通渠道。

1978年,台湾即将举行总统选举,蒋经国对此有些犹豫,于是谷正纲、张宝树请陈立夫出面劝说。这次劝说之后,人们将他们三人称为「前三老」。

1980年,陈立夫得知中共提出的「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深受鼓舞。虽然他在台湾已经居住了11年,但他仍然热切地希望祖国和平统一。

他当时说:「不妨试试和谈。」然而,他的这一建议立即遭到了蒋经国的批评,认为这是极端错误和危险的。陈立夫对此感到很委屈,从此不再过问政治。

尽管如此,他仍然在推动两岸和平统一的前线奔波。

陈立夫:希望有生之年看到中国统一,台湾当局却予以否决,但他始终坚信两岸会融为一体,中国定会统一。他的最大心愿是在有生之年看到中国统一大业实现。

2003年,陈立夫病逝,享年103岁,他的逝世让无数人为之送行,因为他的统一心愿是所有台湾人民、中国人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