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55年,彭德怀因手下军衔评低有怨言,毛主席拍板:可为少将之首

2024-04-26历史

1955年,新中国军衔评定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此时,罗荣桓却将一份报告放到了毛主席的身边。

军衔评定是由解放军总政治部负责的,而罗荣桓作为总政治部主任、又是总干部管理部部长,自然要主抓这份重要的工作。

可是眼下,他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难题: 担任过志愿军参谋长,现在又是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部副部长的解方,该授予什么军衔呢?

对于这个问题,政工出身的罗荣桓苦思冥想了几天,也没能理出个头绪。

无奈之下,罗荣桓只好把他的详细资料写成报告,希望由毛主席来定夺他的军衔评定问题。

当毛主席仔细看完报告之后,当即给罗荣桓打去了电话: 「我的建议是,授予解方同志少将军衔,你看怎么样?」

其实,按照罗荣桓最初的设想,也是授予解方少将军衔,只是考虑到解方作为志愿军参谋长,在军队中的威望颇高,如果自己给他定一个少将军衔的话,恐怕会引起军中的不满。

而现在,有了毛主席的批复,自己的工作就好继续开展了。

所以,罗荣桓当即回答道: 「报告主席,我也认为少将军衔合适。」

然而,当军衔名单确定之后,却引起了彭德怀的极大不满,他甚至直接找到了毛主席,希望能够重新评定解方的军衔。

这个解方究竟是何人,为什么军衔评定的过程中,竟然引起毛主席、彭德怀的如此重视?

当彭德怀找到毛主席之后,两人之间又发生了什么呢?

1

1908年,解方出生于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小四平镇的一个富足家庭。

因为家境优越,解方从小就被家人送到了学堂读书,并且凭借着刻苦努力、最终考入奉天第三高等中学,与张学铭成为了同学。

张学铭,是奉系军阀张作霖的次子,张学良的亲弟弟。

在学校读书的那段时间里,张学良经常前来看望张学铭,也渐渐地对弟弟身边这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有了印象。

1928年,张学良为了培养弟弟,决定派张学铭到日本学习军事,并且安排解方同行,彼此之间也好有个照应。

正是这次赴日本留学的经历,让解方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原本的理想,是毕业之后当一名医生,靠医术救死扶伤。然而,当他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之后,已经深刻地意识到,只有国家军事力量强大、才能挽救更多人的性命。于是,解方毅然决然地投笔从戎。

1930年,张学铭担任天津市警察局局长,解方则被任命为天津市警察局特务总队队长。

不久之后,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东北。此时,远在天津的解方主动找到了张学良,加入了东北军的队伍中,从最底层一步步成长为中校参谋,后来更是在东北军中担任副旅长。

此时,蒋介石为了消灭红军,命令张学良带领东北军前往陕西,并且委任他担任西北「剿总」司令一职。

在东北军与工农红军打交道的过程中,解方渐渐意识到,老蒋的南京政府其实就是一个独裁政权。于是,1936年4月,解方秘密加入了共产党,并且协助周恩来与张学良会面,促成了西安事变。

当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解方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已经暴露,于是几经辗转来到了延安,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恩来等领导人的亲自接见。

毛主席紧紧握着他的手说道: 「过去你一直在东北军工作,现在到了延安,这才是真正回家了。」

在延安的那几年时间里,解方深受组织上的器重,历任中央军委情报部第3局局长、中央党校军事训练班秘书长、八路军120师358旅参谋长等重要职务。

2

辽沈战役结束之后,1948年底,东北野战军直逼北平、天津。

此时的解方已是第12兵团参谋长,协助司令员肖劲光指挥了这场战斗,最终取得了平津战役的胜利。

后来,解方跟随部队一路南下,先后参加了衡宝、广西、海南岛等诸多战役,立下了赫赫战功。

1950年6月,解放海南岛的战役刚刚结束之后,解方就来到了武汉疗养。

那时的解方和军队中大多数人都认为,之后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都不会再有什么仗可以打了。

所以,解方来到武汉之后,每天就是赏花遛弯,调养身体,虽然清闲了不少,但总归觉得有几分落寞。

然而不久之后的一个消息,让他将要沉寂的心再次燃烧了起来。

朝鲜战争爆发了,美国悍然出兵朝鲜,威胁我国东北安全。而为了保卫边疆,中央军委决定成立东北边防军。

得知这个消息,解方立即给自己的老上级、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写了一封信,希望自己能够前往东北。

很快,他就得到了回电,组织上任命他为第13兵团参谋长,邓华任兵团司令员、洪学智任副司令员。

解方看完电报后,便迫不及待地收拾行李、踏上了北上的火车,最终在1950年8月抵达东北边境。

1950年10月9日,中央军委已经决定,由彭德怀担任总指挥,带领志愿军部队入朝作战。

在行动之前,彭德怀特意召开了一次会议,商讨部队入朝之后的部署问题,而解方趁着这个机会,给彭德怀提了两条至关重要的建议。

志愿军过江时,为防止敌机轰炸桥梁,需将志愿军入朝部队全部集结江岸待命,在夜间分别由安东、长甸河口、辑安3路过江,防止过江后兵力不足,陷入被动。

入朝作战难以就地取给,应充分准备一切靠国内供应,有计划地建立固定的战役供应点、线。

对于解方提出的这两条建议,彭德怀深表赞同。

从那之后,彭德怀每次召开战前部署会议,都要特意把解方找来,听取他的意见。

久而久之,彭德怀再也不直呼「解方」的名字,每次见到他总是喊着: 「咱们的诸葛亮来了,请诸葛亮谈谈对这次战役的见解。」

从这个称呼上足以看出,彭德怀对解方有着十分的信任与倚重。

事实也正是如此,正是因为解方的出谋划策,才使得志愿军初到朝鲜便能五战五捷。

1951年夏天,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刚刚结束,彭德怀便决定派解方回国,向毛主席汇报朝鲜战场的最新局势。

可是解方对此却有些闷闷不乐,这让彭德怀感到疑惑,便找到他问道: 「毛主席对朝鲜局势十分关心,眼下咱们打了打胜仗,应该把这里的最新情况向主席汇报,难道你不想接受任务?」

听到这句话,解方稍作迟疑,这才说道: 「接受任务可以,但是汇报完战况之后,我还要回来接着干我的参谋长。」

听到这话,彭德怀哈哈大笑。

原来,解方之所以闹情绪,是误以为自己不要他了、想趁着解方回国的时候换个参谋长。

为了打消他的顾虑,彭德怀承诺道: 「你放心,参谋长的位子给你留着。」

1951年5月27日,解方在陈赓的陪同下来到了中南海丰泽园。

一边走着,解方一边欣赏着周边的景色,此时正是春暖花开之际,中南海内百花齐放,一片生机盎然之色。

看着解方的样子,陈赓忍不住打趣道: 「这马上要见毛主席了,心里啥滋味?」

解方回过神来,干笑了两声道: 「之前我在延安见过毛主席,平易近人、没有架子。可不知咋地,现在我这心里很紧张,就跟要打仗一样。」

谈话间,两人已经来到了菊香书屋门前,陈赓走上前去轻轻敲门,等听到屋内传来「请进」二字后,这才推门而入。解方则紧跟在陈赓身后,跨进了菊香书屋内。

刚一见面,毛主席就指着解方道: 「彭老总在电报里和我说,你解方是他的诸葛亮?」

解方闻言不知该如何回答,只是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毛主席则接着说道: 「你们在朝鲜打得不错,灭了美帝国主义的威风,这其中你有不小的功劳。」

3

值得一提的是,解方不仅在战场部署上有一套,在谈判桌上更是有着不俗的表现。

1951年7月,在战场上五次失利的美军无奈之下、向志愿军提出谈判愿望,彭老总在得到中央军委的允许后,欣然同意。

解方从北京回到朝鲜之后,彭德怀当即找到他。

「你懂外国话,又懂打仗,派你去谈判再合适不过了。」

对于这个艰巨的任务,解方没有推辞,在谈判桌上与美军代表据理力争、寸步不让,以至于 美国军史专家赫姆斯看过当时的记录后都忍不住赞叹: 「解方在谈判桌上足智多谋,令人望而生畏。」

1953年7月,中美双方在板门店签订【停战协议】,不久之后解方被召回国内,担任解放军总参谋部 军训部副部长一职。

当1955年授衔时,负责此次工作的罗荣桓、对于解方的军衔评定却犯了难。

虽然解方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时期都立下过赫赫战功,可他参加过奉系东北军的经历、在当时来说却是一个「污点」。

最终,在毛主席的拍板下,解方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当评定名单公示之后,彭德怀当即找到毛主席,提出了心中的不满。

他拍了拍自己的胸膛说道: 「志愿军司令员是元帅,参谋长却是个少将,我认为不合适。」

随后,彭老总又两手一摊、嘟囔道: 「要是解方评少将,那我最多也就是个中将嘛!」

毛主席闻言,拍了拍彭德怀的肩膀安抚道: 「解方同志的军衔,是综合考量之后评定的。中将嘛、够不上,少将嘛、你觉得有些低,经你这么一说,我也觉得不合适。」

稍一思量后,毛主席提出了个折中的建议: 「这样吧,解方同志为少将之首!」

就这样,在彭老总的争取下,虽然解方最终仍是少将军衔,但却有着「第一少将」的名号,也算是对他戎马一生、立下卓越战功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