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朝鲜战争爆发后,蒋介石三次准备出兵,为何都被拒绝

2024-05-20历史

导语: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望眼欲穿地盼望着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蒋介石得知消息后,喜出望外,兴奋不已。他立马在阳明山官邸召开紧急军政会议,商讨出兵赴朝作战的准备事宜。

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后来在回忆录中说,他在得知蒋介石有派兵参加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赴朝作战的意愿后,第一反应是接受蒋介石的出兵请求。

但是在美国最高决策层慎重考虑之后,拒绝了蒋介石的出兵建议。

热切盼望出兵赴朝作战的蒋介石第一次被拒后,并没有死心。随着朝鲜战争局势的发展,蒋介石后来又有两次出兵入朝参战的机会,不过都被美国否决了。

当时,蒋介石的国民党政权已经是风雨飘摇、岌岌可危,「自身难保」的蒋介石为什么要出兵赴朝?作为所谓的「联合国军」之首的美国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拒绝了蒋介石出兵的请求呢?通过那段历史,我们能得出一些什么结论呢?

下面我们一一道来。

一、朝鲜战争爆发,蒋介石喜出望外

在蒋介石败逃台湾后,美国认清了国民党内部贪污腐化、执政作战能力差的现实,开始冷落蒋介石政权,对其先后采取「等待尘埃落定」、「撒手政策」等政策,大有「弃蒋」的意思。

对于解决台湾问题,自建国后,我国一直在筹划准备。1950年6月6日,七届三中全会专门讨论了解决台湾问题,当时毛主席的态度是:

「不打无准备之战,解放台湾必须要有绝对把握,否则结果对我军不利,此战必须要一举拿下台湾。」

1950年6月下旬,我国将准备解决台湾问题的兵力由12个军增加至16个军,共65万左右的兵力,由战神粟裕挂帅,指挥部署,计划于1950年下半年,一举解放台湾。

此时蒋介石的国民党政权已经是风雨飘摇、岌岌可危。对于自身的处境,蒋介石多少是清楚的,因此,他迫切地希望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蒋介石认为,只有世界大战爆发,世界重新「洗牌」,他的国民党政权才有可能避免覆灭的命运,在混乱中,他或许还有「翻盘」的机会。

朝鲜战争爆发前,美国远东总司令兼驻日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派前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柯克海军上将去台湾,要求蒋介石派兵开赴南朝鲜,以抵抗北朝鲜可能发起的进攻。

此时的蒋介石是非常愿意出兵赴朝的,但是为了借机向美国多要一些装备、给养,他和柯克进行了谈判,谈判中许多细节双方未达成一致,所以蒋介石迟迟未出兵。

据苏联公开的档案显示,1950年6月25日凌晨4点,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成,在斯大林同意后,派军队越过了「三八」线,发动了朝鲜战争。

发动战争之前,金日成并未向我国告知其作战计划以及发动战争的具体时间。这让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计划被打乱了。

因为朝鲜燃起战火,烧到了我国鸭绿江边,美国又借机插手,加强了蒋介石在台湾的防御力量。所以,我国解放台湾的计划不得不被迫搁置,我国因此错失了一次解决台湾问题的良机。

1950年6月25日清晨,蒋介石像往常一样洗漱过后开始吃早饭,这时,蒋经国急匆匆地赶来,给蒋介石带来了一份情报,说朝鲜南北发生战争。

得知消息后,蒋介石如同看到了救命稻草一般,喜出望外、兴奋不已。

他立马在阳明山官邸召集紧急军政会议,商讨出兵赴朝作战的准备事宜。与会人员有:陈诚、俞大维、叶公超、周至柔、孙立人、何应钦,以及蒋经国、彭孟缉、桂永清等。

会议做出如下决定:

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地区自6月26日零时起,全面进入紧急备战状态,实行宵禁;停止三军官兵的休假和外宿;加强台湾海峡和大陆沿海的海空巡逻。

当时,正和家人在密苏里州独立城休假的杜鲁门得到朝鲜战争爆发的消息后,非常震惊,立马赶回了华盛顿。

经过美国决策层的商讨研究,杜鲁门于6月27日,正式发表声明,抛出了「台湾地位未定论」,命令第七舰队阻止对台湾的任何攻击,同时要求蒋介石停止对大陆的一切海空行动。

蒋介石对于这份声明,为美国宣布防卫台湾感到欣喜的同时,也感到了几分苦涩。因为「台湾地位未定论」让蒋介石的国民党流亡政权的「合法性」成了问题,同时自己对大陆的行动被限制了。

但是为了争取美国第七舰队对台湾的协防,蒋介石只能宣布原则上接受杜鲁门的声明。

表面上接受声明,其实蒋介石也在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他迫切地希望能出兵入朝作战。

这是因为,蒋介石念念不忘的是「反共复国」,他希望在朝鲜战争扩大后从朝鲜进攻东北,同时,在东南沿海开辟第二战场,南北夹击,实现他「反共复国」的图谋。

另外,他认为扩大战争,有机会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美苏直接发生冲突,世界大国都被卷进去,动荡之后,趁乱重新夺取大陆。

二、首次被拒

朝鲜战争爆发后,蒋介石计划派其精锐部队第52军共3.3万兵力,赴朝鲜作战。

6月27日,国民党陆军总司令孙立人召集52军主要指挥官开会,调整部署兵力,让52军迅速做好入朝参战的准备。

6月28日,蒋介石命其驻美负责人顾维钧,向美国国务院递交了一份材料,内称:

台湾当局愿意提供适于平原或山地作战的富有作战经验的部队1个军约33000人用于南朝鲜,以击退北朝鲜的武装进攻。这些部队可以在5天之中准备就绪候命待发。

杜鲁门后来在回忆录中写到,他在听到顾维钧转交的蒋介石的建议后,第一反应是认为应当接受这番好意。因为他希望尽可能多的力量加入到对朝鲜的行动中。

但是时任美国国务卿的艾奇逊持有不同意见,他认为:

台湾本身就是最易遭受进攻的地区之一,美国因此才派遣第七舰队去防卫台湾。一方面美国去防卫台湾,另一方面被保护的国民党当局却又派兵到朝鲜,这种做法实在是荒谬。

6月30日,杜鲁门召开三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两个议题:一是在朝鲜投入地面部队作战的问题;二是蒋介石向朝鲜派出军队的问题。

会议上,关于蒋介石出兵朝鲜的问题,一开始杜鲁门还是倾向于同意的。而艾奇逊则依然坚持反对意见。

经过决策层的慎重考虑,最终美国拒绝了蒋介石出兵的请求。这个决定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作出的:

1、他们认为,一旦蒋介石出兵入朝,中国共产党一定也会出兵参战,这是美国决策层不愿看到的;

2、当时,英国已经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且和我国已经建立起代办级的外交关系,英国、加拿大等国不希望看到蒋介石的军队出现在朝鲜半岛,这些盟友国的意见,美国不得不考虑;

3、通过之前的作战表现,美国决策层对于蒋介石军队的战斗力表示质疑,他们不认为让蒋介石出兵参战对于战局会起到多大作用;

4、他们认为,引蒋入朝,会增加将来政治解决朝鲜问题的难度。

基于这几点考虑,美国国务卿艾奇逊于1950年7月1日,代表美国正式谢绝了蒋介石关于出兵朝鲜的建议。

第一次出兵请求被拒,蒋介石并没有死心,因为他知道美国驻日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倾向于同意他出兵入朝。

三、二次被拒

美国三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后,7月5日,美军第24师第1团史密斯特遣队在乌山投入作战,标志着美国正式参加了朝鲜战争。

麦克阿瑟性格狂妄自大、桀骜不驯,对总统杜鲁门的决策不以为然,他倾向于同意让蒋介石出兵参战。

于是,麦克阿瑟在1950年7月31日,在对美国国务院保密的情况下对台湾进行了22小时的访问,主要考察国民党在台湾的防务以及国军的实力,以权衡是否引蒋介石入朝作战。

得知此事的杜鲁门不得不派遣特别顾问哈里曼到东京做麦克阿瑟的工作,他对哈里曼提出两点要求:

第一,告诉麦克阿瑟不要和蒋介石搞到一起,从而把美国拖进和中国共产党的作战;

第二,只要可能,就满足麦克阿瑟的一切需要。

麦克阿瑟表面上同意了杜鲁门的决定,但是傲慢自负的他只相信自己的判断。

1950年8月26日,美国各报刊分发了麦克阿瑟给美国海外战争退伍军人协会主席发去的一封长信。

信中着重谈了台湾作为「不沉的航空母舰」的战略价值,暗示美国应当保卫并长期控制台湾,将来在战争时可以利用该岛作为美国的军事基地,等等。

这与杜鲁门的之前的「中立」声明明显不一致,用杜鲁门的话说「他要采取一种以台湾为据点的军事侵略政策」。

仁川登陆后,以美军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东北边境的安全。于是10月3日,周恩来发出严重警告:

「三八线是中国的底线,如果‘联合国军’再越界,我国一定会采取行动。」

杜鲁门也对麦克阿瑟下了命令:

「对于在三八线附近的作战,不要牵扯到中国和苏联的领土,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你的部队到朝鲜与中、苏交界的地区,出于政策上的考虑,在这些交界地区不得使用非韩国的地面部队。」

但是狂妄自大的麦克阿瑟料定中国不敢参战,同时认为我军战斗力一般,不足为惧。很显然,他低估了我国的胆量、捍卫主权的决心以及我军的战斗力。这也为他之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应朝鲜政府请求,1950年10下旬,中国人民志愿军赶赴朝鲜战场,投入了保家卫国的战争中。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斗力,出乎了麦克阿瑟的意料,让他很快吃到了苦头。当初麦克阿瑟狂妄地提出的「圣诞总攻势」,也随着「联合国军」的连连败退,沦为了笑柄。

深感兵力匮乏的麦克阿瑟,于11月20日致电蒋介石,请其仍派一个军前往朝鲜助战。

麦克阿瑟派出7艘运输舰、3艘货船以及30架运输机从冲绳,装载补充蒋介石军队的武器装备赴台,同时接运蒋介石的部队从空中和海上开往平壤地区。

与此同时,麦克阿瑟向杜鲁门提出建议:把蒋介石的国民党第52军编入「联合国军」,以增强美军在朝鲜的作战能力。

接到电报后,蒋介石欣喜若狂,他以为苦苦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

蒋介石立即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命令第52军限于24小时内完成出发准备。会议上,蒋介石决定派「国防部副部长」侯腾和第52军军长郭永等人飞赴汉城,与美军建立联系。

不料,美国决策层再一次拒绝了蒋介石入朝作战的建议。他们认为:

一方面,蒋介石军队入朝作战,无论是从军事战略还是从政治、外交的角度来看,都是让人无法接受的、不明智的举动;

另一方面,蒋介石的3万军队无力扭转朝鲜战局,非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就这样,蒋介石第二次出兵入朝作战的计划又「流产」了。

四、三次被拒

两次出兵计划均未实现,蒋介石对于出兵赴朝已经不抱太大幻想了。

由于麦克阿瑟在朝鲜战场的种种表现,1951年4月,他被撤职,由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兼「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司令李奇微接替。

1952年5月,李奇微调往欧洲任职,美国远东地区总司令克拉克接替了他的职位。

鉴于「后继兵员不足」的情况,克拉克向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了请求蒋介石派兵支援的问题,希望从台湾抽调一个军到朝鲜战场,以便从朝鲜抽出相应的美军去增强日本的防务。

克拉克同时还告诉蒋介石,总统和五角大楼都很重视他的建议,请蒋作好准备。

蒋介石感到出兵朝鲜似乎又有希望了,于是再次命令第52军做好赴朝作战的准备,同时通过

顾维钧转告杜鲁门,国民党军队有意同「联合国军」一同作战。

这次美国决策层对于是否同意蒋介石出兵入朝的问题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讨论。并且召回了美军驻台湾军事顾问团团长蔡斯,让他直接向总统汇报国民党军队的情况。

据蔡斯说,国民党军队中大部分军官素质低下,部队训练差,到了朝鲜肯定会全军覆没。

一向反对使用蒋介石军队的艾奇逊也认为,使用蒋介石的军队还不如让南朝鲜李承晚就地征兵。

在这种情况下,杜鲁门告诉克拉克,取消派国民党第52军入朝的计划。

至此,蒋介石三次出兵入朝作战的机会均未实现。

通过那段历史我们能得出一些什么结论呢?

五、一些结论

在我国未派兵加入朝鲜战争时,美国并不希望和我国产生正面的军事冲突,这是一开始,美国不同意蒋介石出兵赴朝参战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当时,美国对于我国有一定的忌惮。

台湾虽然是美国牵制我国的一张最重要的「牌」,但是美国绝不愿意为了保住手里的这张「牌」而承担「断臂」的风险。

迫不得已时,美国一定会放弃对台湾的扶持。

当时,美国对于国民党内部贪污腐败的问题非常清楚,对于蒋介石政权的执政能力以及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都持怀疑态度,十分不信任。

这也是美国拒绝蒋介石出兵参战的一个原因。

结语:

无论是对于70年前的国民党来说,还是对于现在的民进党来说,美国都是靠不住的。

谋「独」的道路是行不通的,回到一个中国立场,回到祖国的怀抱,才是台湾最正确的选择。

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