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赵世炎:周总理的亲密战友,26岁因叛徒出卖牺牲,有个总理外甥

2024-03-01历史

「风雨中抱紧自由。」

这是歌曲【光辉岁月】中的一句歌词,歌颂了南非国父曼德拉在种族平等的斗争中,不屈不挠地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不过,这句话恐怕更适合用来形容建立新中国的仁人志士们。他们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献出了自己的青春、热血、汗水和生命。他们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人民的心中。

包括一些已经壮烈牺牲的人们,他们的努力不应该被忘记,也从未被忘记。共产党的早期创始人赵世炎,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少有大志,救国救民

1901年,赵世炎出生于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他的家境在当地,属于富裕的地主。父亲赵登之很看重这个儿子,崇尚知识和文化的他在赵世炎4岁时就将他送进私塾读书。

小世炎聪明伶俐,是个读书的好苗子。父亲赵登之大喜过望,为了进一步教化和启迪儿子,还为他找了两位德高望重的名师,就是当地著名的开明学者兼才子陈德元和李玉昆。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面对赵登之如此殷切的嘱托和一再地托付,两位老师对待赵世炎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以悉心教导和严格要求,赵世炎很快就脱颖而出。

与许多接受旧式教育的才子不同,赵世炎的才华不仅仅停留在吟风弄月、写诗作文上,也不拘泥于四书五经。而是在具备扎实的传统文化功底的基础上,拥抱新思想和新见解。

他看透了清王朝作为封建王朝落后腐朽的本质,看清了封建制度终将消亡的命运,更痛恨帝国主义无情的侵略,小小的身体里埋藏着一颗火红的爱国之心。

11岁那年,赵世炎升入龙潭高级小学堂,这所学堂推行新式教育,赵世炎得以在此学习政治、历史、地理等知识。在这里,他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恩师王勃山。

王勃山此时还在高级小学堂教授地理课,讲课风格循循善诱,同学们对这位老师印象很好。

但是王老师和其他老师的不一样在于,他有着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情绪,经常在课堂上义愤填膺,高呼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王朝。许多年后,赵世炎才得知,当年壮怀激烈的王老师是一名同盟会会员。

有一天,王老师要教学生们中国地理。他从包里拿出一幅彩色地图,贴在讲台前面的黑板上,表情凝重地望着台下的同学们。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十分严肃,赵世炎看着五颜六色的地图默默不语。

整节课上,王老师的眼中饱含着热泪,用颤抖的双手轻轻抚摸着这幅支离破碎的中国地图,为学生们指示出被割让的香港岛、被强占的澳门岛、被夺去的台湾岛。

短短40分钟,赵世炎明白了什么叫做山河变色。他的心里痛苦得几乎要滴血,禁不住在课后慷慨高歌一曲【满江红】,表达内心的义愤填膺。从此,他立下志向:要推翻清王朝,收拾旧山河!

义无反顾,投身革命

怀抱着这颗火红的爱国之心,赵世炎考入北京高等师范附中。此时,正值国内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其中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开风气之先,主办了【新青年】杂志,宣扬民主科学思想。

这正中赵世炎的下怀。他开始主动向这些「新青年」们靠拢,自告奋勇为启蒙国人的思想贡献力量。很快,年轻有为、头脑灵活、胸有大志的他,就受到了李大钊的欣赏,后者开始有意培养他。

为了拓展赵世炎的眼界、提升他的能力,李大钊安排他参与主编【平民周刊】、【少年】、【工读】等进步刊物,面向群众宣扬反帝反封建的思想。

在与这群志同道合者共事的日子里,赵世炎的视野进一步打开了,他对中国社会的严峻形势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劳动人民打交道的经历,也让他感受到人民群众的进步力量,坚定了革命的决心。

此时的他已经不再单纯将时局的颓靡归咎于列强的入侵,也看清了封建思想的腐朽本质,更明白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软弱性与局限性,认清了一个现实: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思想上的成熟也催生了行动上的进步,赵世炎开始在报纸上公开撰文,针砭时弊,抨击社会弊病,号召建设社会主义。李大钊见他已经羽翼丰满,便介绍他加入中国少年学会,成为运动的一员干将。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赵世炎也不辜负前辈的期望,率领师大附中的爱国学生们走出校门,走上街头,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而奔走呼号。

「五四运动」的胜利,使赵世炎看到了社会主义的希望,更加坚定了前行的信心。为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增长自己的见识,1920年5月,赵世炎来到了进步学生们的「大本营」法国巴黎。

在异国他乡的日子并不好过,赵世炎一边选择投靠当地的同志们,进入华人教育会工作,勤工俭学。后来,他又来到巴黎西郊的一所铁厂打工,夜晚就蜷缩在一间出租屋内读书学习。

虽然工作辛苦、经济紧张,然而赵世炎并不因为生活的窘迫而忘记初心。在巴黎的日子里,无论刮风下雨,他都会抽出至少3个小时的时间,来进行阅读和学习,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洗礼。

来到巴黎的第二年春天,赵世炎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与同期留学法国的周总理等人共同成立了旅法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次年,他们又成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赵世炎担任书记,周总理是宣传部长。随后,因为表现优异,赵世炎又任中共旅欧总支部委员、中共法国组书记。

他们的努力也受到了组织的悉心关怀,1923年,赵世炎等人获得了前往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一年的机会,进一步锻炼能力。一年后,赵世炎应李大钊的要求,选择回国工作。

为了理想,鞠躬尽瘁

由于赵世炎从事宣传工作经验丰富,回国后他很快就被任命为中共北京地委书记,协助李大钊团结北方的共产党人,支持当地的工人运动。

赵世炎为人热情慷慨,尤其擅长演讲,语言极有感染力。在他担任书记期间,为了宣传反帝反封建和社会主义思想,他在全国各地奔走,深入各地的工人组织,为共产党赢得了工人阶级的广泛支持。

此后,赵世炎的能力得到党内进一步肯定,他先后任中共北京地方执委会委员长、中共北方区执委会宣传部部长等要职。

在震惊全国的上海工人「顾正红事件」中,赵世炎不顾英租界内军警的残酷镇压,也不顾紧接着发生的「五卅惨案」,勇敢站出来声援上海人民的正义斗争,一连组织多起工人大罢工。

「三一八惨案」中,赵世炎也不顾惜自己的生命,冒死来到上海响应李大钊等人在北京的运动,发动工人大罢工,指挥工人发动三次武装起义。

赵世炎的抗争,给了不可一世的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沉重的一击,也使他变成众矢之的。

1927年,蒋介石悍然发动了「四一二政变」,背弃「联俄联共」的誓言,开始无情剿杀共产党人。白色恐怖在上海上空弥漫,不断有党内较为积极和坚强的同志被杀害,或是就此失踪。

而另一些贪生怕死的同志们,便为了保全性命,背叛党中央做了叛徒。然而,即使形势严峻,赵世炎依然毅然前往武汉参加了中共五大,之后回到上海,继续领导上海的革命斗争。

就在这一年,他为了自己的理想付出了年轻的生命。7月2日,在韩步先、张葆臣这两个无耻叛徒的指引下,国民党当局找到了赵世炎的秘密住址,将其抓获。此后,他们还指认出了赵世炎。

面对已经叛变的同志,赵世炎神情自若,他并未因此怀疑自己的理想,而是越发坚贞不屈,任凭敌人严刑拷打也没有丝毫松口。

在狱中,他下了必死的决心,还鼓励其他的同志:革命是要流血的,不必害怕。赵世炎被判处死刑,在临刑前夜,他写下了长达8页纸的遗书,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共产党一定会取得胜利!」

第二天清晨,赵世炎英勇就义,年仅26岁。

赵世炎牺牲后,他的姐姐赵世兰、妹妹赵世萱也受到他的感召,不久后入党。其中,赵世萱的儿子李鹏,曾任国务院总理。我们也应当牢记他和千千万万共产党人的壮烈牺牲,不忘建设国家的崇高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