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刘邦称帝后,有哪些人起兵反叛?原因各是什么?其实刘邦没有错

2024-02-25历史

一、燕王臧荼

刘邦统一天下后,第一个起兵反刘邦的是燕王臧荼。

【史记 高祖本纪】:十月,燕王臧荼反,攻下代地。高祖自将击之,得燕王臧荼。

臧荼是战国时期燕国旧将,陈胜起兵后,派部将武臣攻取赵地,武臣自立为赵王,武臣派韩广攻取燕地,韩广有样学样,自立为燕王。

臧荼就是当时燕王韩广的部将,秦国围攻时,韩广派臧荼率军救赵,臧荼随项羽参与巨鹿之战,后一同进入关中。

项羽为了牵制韩广,分封臧荼为燕王,把韩广改封为辽东王,韩广不服,臧荼就率军灭了韩广,成为名副其实的燕王。

韩信攻灭齐国后,听取李左车的建议,派出使者到燕国,燕王臧荼直接投降刘邦。

楚汉战争时期,没有臧荼参战的记录,刘邦击败天下称帝后,抓捕项羽旧将,燕王臧荼起兵反叛,刘邦亲自率军平定,俘虏了臧荼。

燕王臧荼

臧荼为什么要反叛刘邦?

大概率是因为他这个燕王是项羽封的,臧荼原本不是王,只是个将领,仅仅因为跟随项羽一起参与巨鹿之战,并一同入关,而得到了项羽的亲近,他与项羽之间的关系应该非同一般。

项羽利用臧荼打击原燕王韩广,成功将燕国纳入势力范围,臧荼功不可没,而楚汉战争期间,臧荼投靠刘邦只不过是见风使舵。

臧荼与项羽特殊的利益关系,是他反叛的主要原因,多半是因为臧荼心中有鬼,燕国本来就地处偏远北方,山高皇帝远的,根本没必要反叛,可臧荼为人过于精明,认为刘邦会害他,所以第一个起兵反叛。

二、利几

【史记 高祖本纪】:其秋,利几反,高祖自将兵击之,利几走。利几者,项氏之将。

利几是项羽部将,楚汉战争时期,利几为陈县县令,后来投靠了刘邦,刘邦封利几为颖川郡某县的侯爵。

刘邦击败臧荼后,根据名册召集全部侯爵的人开会,利几也被召见,大概率是利几暗中做了什么对不起刘邦的事,担心刘邦趁此机会抓捕他,于是直接起兵反叛。

刘邦亲自率军讨伐利几,利几兵败逃走,下落不明。

刘邦这一招很厉害,动不动就召集人开会,有些心里有鬼的人,担心事情败露而直接起兵,刘邦就能趁机平叛。

三、淮阴侯韩信

【史记 高祖本纪】:十二月,人有上变事告楚王信谋反,上问左右,左右争欲击之。

公元前201年12月,有人告楚王韩信谋反,刘邦问身边的人,大臣们争着要去攻打韩信。

淮阴侯韩信

韩信明显是无辜的,这是有人嫉妒韩信,或者有人揣摩刘邦猜忌韩信的心理,故意诬告韩信谋反。

刘邦乐意见到有人诬告韩信,因为这样就能处理韩信,刘邦最为记恨的就是:韩信利用垓下之战的关键时机来威胁刘邦封王。

刘邦采用陈平的计策,假装巡游云梦泽,在陈县会见诸侯,趁韩信晋见的时候,抓捕了韩信,并把他贬为淮阴侯。

【史记 淮阴侯列传】: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

陈豨叛乱时,刘邦亲自率军平叛,韩信假装生病不去,暗中派人勾结陈豨,企图里应外合,韩信和家臣商量,准备假传诏书赦免囚犯和奴隶,发动他们袭击吕后和太子,然后就等着陈豨的消息。

韩信的一位家臣向吕后报告了这事,吕后与萧何商量,萧何把韩信骗到宫中,吕后直接诛杀了韩信及其三族。

韩信的经历是曲折的,第一次有人诬告韩信谋反,导致韩信被贬官,第二次韩信则确实有谋反,史料记载证据确凿,这也怪不了韩信,毕竟韩信的理想是封王拜相,现在王爵反而被削,只让韩信当淮阴侯,韩信心里当然怨恨了,反叛可以理解。

四、代相陈豨

陈豨出身不详,反秦战争期间,陈豨独自率领500人投靠刘邦,秦朝灭亡后,陈豨被封侯。

楚汉战争期间,陈豨以游击将军的身份,独自率领一支军队跟随韩信、张耳平定代国。

臧荼反叛时,陈豨跟随刘邦一起率军讨伐臧荼,之后陈豨被封为阳夏侯。

刘邦平定韩王信的叛乱后,封陈豨为代国相国,督统赵、代两国的边防部队。

代相陈豨

陈豨开始膨胀,并且养了很多门客,野心渐渐扩大,赵国相周昌把陈豨养门客的事件报告了刘邦,刘邦又用老办法召陈豨来见,陈豨不敢来,不久与韩王信一起反叛。

陈豨与韩王信的反叛是最为复杂的,还牵连到匈奴人和原赵国王族后裔,刘邦费了很长时间才平定,陈豨为什么要反叛?

1、手中有兵权,实力增强,导致野心增大

陈豨为代国相国,统领赵、代两国边防军队,手中有兵权,实力很强,人就是这样,没权力的时候老老实实的,有权力的时候,野心就开始膨胀。

陈豨以为自己跟刘邦一样,都能靠起兵夺取天下,他的野心开始渐渐增大,还学战国时期的贵族养门客,门客一多,蛊惑他起兵的人就多。

周昌就是看到陈豨养了上千门客,才报告刘邦说陈豨有不臣之心的,这是明显的事,此时已经不是战国了,还养这么门客,不是摆明了要反叛。

2、淮阴侯韩信的蛊惑

【史记 淮阴侯列传】:陈豨拜为钜鹿守,辞於淮阴侯。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於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豨曰:唯将军令之。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豨果反。

当韩信被贬为淮阴侯时,已经对刘邦心生怨恨,就想利用机会起兵反叛,韩信看中了陈豨。

陈豨被任命为巨鹿太守时,跟韩信辞别,韩信对陈豨说:

您管辖的地区,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而您,是陛下信任宠幸的臣子。如果有人告发说您反叛,陛下一定不会相信;再次告发,陛下就怀疑了;三次告发,陛下必然大怒而亲自率兵前来围剿。我为您在京城做内应,天下就可以取得了。

陈豨曾跟随韩信作战,知道韩信的能力,于是答应韩信的请求,这为后来的反叛埋下伏笔。

韩信是看中了陈豨手中的兵权,陈豨则是看中了韩信的能力,韩信因为怨恨刘邦夺了他的爵位,陈豨则因为实力提升而撑大了野心,两人一拍即合,有了韩信的支持,陈豨反叛就更有信心,这明显就是韩信的蛊惑的。

3、韩王信的蛊惑

【史记 韩信卢绾列传】:汉十年,信令王黄等说误陈豨。

韩王信比陈豨反叛要早,为了对抗刘邦,想要拉着陈豨一起反,韩王信派出王黄劝说陈豨反叛,大概是跟淮阴侯韩信说的类似的话,这么多人在陈豨耳边鼓动他反叛,陈豨自然就反了。

韩王信

五、韩王信

韩王信与淮阴侯韩信同名,为了区别,中间加个王,韩王信是战国时期韩国王族后裔,身高1.96米,刘邦攻取韩国故地后,任命韩王信为将军,带他入关。

刘邦平定三秦后,封韩王信为韩国太尉,给他军队让他攻取韩国故地,韩王信打败了项羽分封的韩王郑昌,夺取了韩国十几座城池,被刘邦封为韩王。

楚汉战争期间,楚军有一次攻破了荥阳,韩王信投靠了楚军,后来又转投刘邦,刘邦统一天下后,把韩王信迁到晋阳,以防御匈奴。

韩王信与匈奴作战,多次被击败,于是经常派使者向匈奴求和,刘邦担心韩王信与匈奴有勾结,于是派人责备韩王信,韩王信担心被杀,于是投靠匈奴反叛刘邦。

韩王信为什么要反叛刘邦?

【史记 韩信列传】:信数使使胡求和解。汉发兵救之,疑信数间使,有二心,使人责让信。信恐诛,因与匈奴约共攻汉,反,以马邑降胡,击太原。

韩王信的反叛更多是被逼的,他与匈奴作战败多胜少,因此韩王信多次派使者向匈奴求和,但他这种行为显然与刘邦当时的政策是不符的。

刘邦把韩信派到晋阳,无非就是想消耗韩王信的实力,韩王信根本无路可走,他只把把实力消耗完了,再向刘邦请罪,才能保一条命。

就像淮阴侯韩信说的一样,如果有人多次向刘邦报告韩王信反叛,一两次也许刘邦不相信,次数多了刘邦就会相信了,一旦刘邦相信了,韩王信就无路可走,被迫反叛。

梁王彭越

六、梁王彭越

彭越这个人与刘邦手下的其他诸侯王都不一样,他没有完全依靠刘邦,而是独自发展壮大的,他对于刘邦的帮助不亚于淮阴侯韩信与英布。

彭越最初是个强盗,陈胜吴广起义后,彭越也聚集了一帮人反秦,慢慢地发展壮大,项羽分封天下时,没有封彭越,后齐国田荣联合彭越一起反项羽,刘邦起兵反楚后,彭越与刘邦成为盟友。

垓下之战前,彭越被刘邦封为梁王,陈豨叛乱时,向彭越征兵,彭越说有病,只派将领率军去支援刘邦,自己没去,刘邦很生气,派人责备彭越,彭越准备当面向刘邦请罪。

彭越手下有个叫扈辄的将领,就直接劝彭越起兵反叛,彭越没有同意,同时彭越也没有追究这个人,后来彭越被杀,就有这个原因。

彭越手下的太仆向刘邦上告彭越谋反,刘邦就派使臣逮捕了彭越,经过有关部门的审理,认定彭越有罪,但刘邦不忍心杀他,只是把他废为平民,流放到蜀地。

在去蜀地的路上,彭越遇到吕后,吕后假装说帮彭越说情,私自把彭越带了回来,让人诬告彭越谋反,再次审理后,刘邦同意杀彭越。

相对于其他人的反叛,梁王彭越是最冤枉的,因为他始终是无辜的,没有谋反的举动。

淮南王英布

七、淮南王英布

英布是囚犯出身,聚集了几千人反秦,后成为吴芮的女婿,反秦战争中,英布投靠了项梁,巨鹿之战时,英布是项羽的前锋,项羽分封天下时,英布被封为九江王。

楚汉战争时期,英布因为没有亲自率军随项羽作战,而被猜忌,后被刘邦策反,投靠刘邦,项羽被杀后,英布被刘邦封为淮南王。

英布反叛刘邦,起因就是个例外,英布因为怀疑自己的妾与医师贲赫有染,准备杀掉贲赫,贲赫得知后逃走,向刘邦上告英布谋反,英布担心自己跟其他诸侯王一样,于是就真的起兵谋反了。

英布的叛乱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其他诸侯王相继被杀,让英布觉得自己不能幸免,因此暗中做反叛的准备,这是人之常情。

二是英布怀疑自己的妾与医师贲赫有染事件失控,导致英布不得不反。

刘邦

八、赵相贯高

贯高是赵国相国,此时的赵王是张耳的儿子张敖,张敖也是刘邦的女婿。

贯高谋反事件完全是刘邦的态度问题,刘邦有一次经过赵国时,赵王张敖很恭敬地侍奉刘邦,态度很谦卑,但刘邦这个人就是大大咧咧的,对张敖非常傲慢,而且张口就骂。

张敖身边的国相贯高看不惯刘邦的行为,想杀掉刘邦为张敖出气,结果行动失败,刘邦因为钦佩贯高的行为,赦免了贯高与赵王张敖,贯高在得知张敖被赦免后,自杀而死。

赵王张敖自始自终没有参与这件事,但也因为这事被免除了王爵,改封为宣平侯。

九、燕王卢绾

卢绾这个人很特殊,他跟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两人是从小一起玩大的,关系很好,尽管卢绾没有太大的功劳,但是刘邦仍然封卢绾为燕王,以取代反叛的燕王臧荼。

燕王卢绾

卢绾的叛乱有三个原因:

1、手下蒙蔽

卢绾反叛是被手下人蒙蔽的,陈豨反叛时,派人向匈奴求援,卢绾也派人向匈奴说不要救援陈豨,结果卢绾派到匈奴的使者张胜被臧荼的儿子臧衍所说服,反而建议卢绾暗中联络匈奴与陈豨。

卢绾本来要杀张胜的,结果也被张胜说服,还为张胜开脱,在这一原则性问题上,卢绾越走越远,最终只能谋反。

2、涉及陈豨谋反事件

卢绾听从张胜的建议,暗中与陈豨联络,结果被陈豨的将领告诉了刘邦,暗通谋反者,与其同罪,卢绾这就是谋反。

3、沟通不畅

刘邦其实并不想杀卢绾,只是用老办法召卢绾相见,但卢绾不敢来,刘邦开始派人调查卢绾,卢绾很害怕,再加中韩信、彭越等人先后被杀,卢绾担心唇亡齿寒,于是真的起兵反叛。

虽然这么多人反叛刘邦,但真正无辜的,恐怕没有一个人,梁王彭越本来有些无辜,但手下人有劝他起兵的事实,这事可不是小事,手下人的蛊惑也是反叛,彭越没有处理这个人,事后也因此获罪。

这些人反叛刘邦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最中最关键的原因是:这些人都是有实力的人,有反叛的实力,才有反叛的开始,各种引发叛乱的原因只是诱因。

刘邦平定诸侯王

燕王臧荼、利几、淮阴侯韩信(第二次反叛)、代相陈豨、韩王信、淮南王英布、赵相贯高、燕王卢绾都是先主动反叛的,只有梁王彭越是个例外。

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刘邦为维护政权稳定,打击的肯定是这些容易反叛的异姓诸侯王,只要忠于刘邦,没有违法事实,刘邦也没有故意害过诸侯王。

比如长沙王吴芮就能够善终,吴芮是秦朝县令出身,还是越王勾践的后代,被项羽分封为衡山王,刘邦依然让吴芮善终。

除了异姓诸侯王之外,刘邦分封的143位列侯只有利几和陈豨反叛被杀,其余也全部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