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将军罗炳辉「神」在哪?在战斗中练就一双神耳,令日伪闻风丧胆

2023-12-30历史

新中国成立的日期是1949年10月1日。

解放军曾经在战场上积极作战,英勇杀敌,他们的功劳不可忽视。高级将领在指挥作战中功绩卓著。仅在1955年至1956年期间,就有1614人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在这众多的将领中,只有36人被中央军委认定为「军事家」,可见他们是寥寥无几的精英。

这36位高级将领是由有关部门根据公平、客观和全面的原则进行评价选出来的,他们涵盖了解放军成立以来的众多杰出领导人。总体上可分为三类:国家主要领导人、十大元帅和十大将,以及在新中国建立之前就为革命事业献身的高级将领。

在这36位军事家中,有一位将军是云南籍,他便是罗炳辉。在战场上,他以「神行太保」之名闻名于世,他所率领的军队被誉为「双脚骑兵」。罗炳辉身上发生了许多传奇故事,比如从奴隶到将军的经历,高大的身躯却拥有灵巧的身手…

他最被称赞的特点,也是他最令人惊叹的地方,就是那双神耳,再加上他的神枪法,在战场上足以让日伪敌人闻风丧胆!

一个13岁的孩子正在打官司。

1987年12月22日,在云南彝良县的一个小寨子里,一位新生婴儿的啼哭声响彻整个村庄,这就是罗炳辉来到人世间的时刻。这位家境贫困的佃农罗守清迎接了自己的第一个儿子,而新生儿的哭声越是响亮,便代表着他健康有力。这个孩子的哭声之大,预示着他将来必定会拥有幸福美满的人生。罗守清向来小心谨慎,从不惹事生非,尽管生活拮据,但有了儿子之后,他觉得生活充满了希望。

罗炳辉顺应父母的期望,健康地成长起来了,尽管家境并不富裕,有时甚至得挨饿,但他却比同龄人更加强壮,身材迅速发育,年纪轻轻就显得非常成熟。可惜他并没有继承父亲的温和性情,从小就脾气暴躁,绝不容忍受委屈,这一点让罗守清十分担心,担心儿子因为坏脾气而吃亏,甚至给家庭带来麻烦。

不久之后,父亲的担心变成了现实。

罗炳辉十一岁那年,在往门外倒水时,站在门口就泼洒起来,差点把脏水泼到了村里的一个恶霸身上。面对这位惹不起的人物,恶霸决定抓住罗炳辉,然而罗炳辉跑得飞快,让恶霸无计可施,于是转而将目标锁定在了老实巴交的罗守清身上。那天,罗炳辉在外面躲了一整天才敢回家,却没想到一进门就看到了父亲满脸青肿的模样。小小年纪的他内心充满了愤怒和无奈之情,只得答应父亲从此不再惹麻烦。

罗炳辉一直保持低调,过了一年之后,村子里的一位富豪经常欺压百姓。他看到罗家人软弱,便随意捏造了一个罪名安在罗守清头上,想要借机勒索一笔钱财。罗守清果然感到恐惧,于是凑了一笔钱,请人说情,把富豪约到家里来。然而,富豪收了钱却仍不满足,继续抓着无端的罪名不放。

罗炳辉深刻意识到继续这样做无法解决问题,因此他采取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感到震惊的举动:将豪绅带上了法庭。

尽管这个案子最终草草了事,但在村民们看来,一个只有13岁的孩子竟然敢与富豪对簿公堂,实在是非常了不起。只有罗守清对此持不同看法,他担心儿子将来会惹上大麻烦,于是产生了让他独立成家另立门户的念头。

在父母的安排下,年仅13岁的罗炳辉迎娶了妻子。他顺从父母的意愿,完成了拜天地、入洞房等仪式,随后便与父母分家独立。值得注意的是,新婚之夜,他竟从新房里逃出,前往柴房过夜。

他的妻子在5年后生下了一个孩子,时间匆匆流逝。尽管如此,罗炳辉仍然每天过着艰苦的生活。渴望摆脱困境的他决定改变命运,于是便构想着参军。1915年冬天,罗炳辉向妻儿和父母告别,开始了一段改变他一生的从军历程。

他历经艰辛,抵达了昆明。刚到达时,陌生的环境让他手足无措。为了谋生,他只得边打零工,边找人帮忙报名参军,然而一直未能如愿。最终,他不得不听从他人建议,先在军队中做马夫的工作,以期接近炮兵大队长。经过一个多月的等待,他终于如愿成为陆军后备炮兵。

当时,蔡锷和唐继尧正在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罗炳辉也加入了这支部队。平日里,罗炳辉从不觉得劳累,积极完成操练任务,并且利用空余时间学习武艺,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他的努力没有逃过众人的眼睛,很快就被调到唐继尧身边担任随军军士。

上级军官的真面目很快暴露出来,他们整天过着奢侈、挥霍的生活,让罗炳辉感到十分失望。为了寻找内心的光明之路,他离开了滇军,前往桂林加入朱德率领的拱卫军,参与北伐,很快就晋升为了营长。

罗炳辉在担任营长期间,曾主动邀请朱德到军队演讲,朱德授课时,他自己也深受启发,看到了内心的一线光明。

1927年,罗炳辉的希望再次破灭,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与此同时,他恰逢被编遣离队,不得不前往吉安担任靖卫队队长。在这段时期,他深刻意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拯救中国,因而开始私下与国民党进行抗衡。

中共赣西特委对他的行为产生了兴趣,因此派遣赵醒吾与他取得联系。经过三天的交谈后,罗炳辉成功地加入了共产党,并开始利用自己的职务为党工作。

尽管他小心翼翼,却仍然引起了敌人的注意。在得到批准之后,罗炳辉义愤填膺地率领部下起义,前往赣江革命根据地,并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江西独立第四团,他继续担任团长。在欢迎仪式上,他毫不犹豫地从帽子上摘下了青天白日徽章,扔在地上,以展现自己的决心。

罗炳辉站在最右边。

在战场上精通「掌握牛的鼻环」的人

罗炳辉加入共产党后,多次指挥作战并取得屡屡战功,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在反「围剿」中的表现。1930年10月,蒋介石调集军队,企图通过「围剿」来消灭红军;11月,第一次「围剿」开始,毛主席提出了「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罗炳辉接到率领12军第35师进行诱敌的任务。

罗炳辉带领着部下进行边打边退的战术,一方面是为了耗尽敌军的力量,一方面是引诱他们前往既定的目的地。为了让撤退看起来更加真实,他安排士兵们在途中故意丢下大刀、破枪、草鞋等装备,制造出我军溃败逃亡的假象,误导敌人。甚至有一次,他让士兵们留下刚做好的饭菜后撤退,进一步使敌人坚信红军正在被他们追击而逃离。

罗炳辉一路撤退,而敌军却紧追不舍,最终来到了龙岗。在这里,敌军陷入被毛主席和朱德指挥的红一方面军包围的境地,他们遭遇了一场名为「关门打狗」的致命打击,结果活捉了敌军将领,歼灭了9000余人。鲁涤平向蒋介石发来电报称:「龙岗一战,18师全军覆没。」

敌方首次发起的「围剿」行动以失败告终。

蒋介石在失败后并未放弃,而是派遣何应钦率领重新组建的20万大军进行了第二次「围剿」。 这一次他们汲取了第一次的教训,不再冒进,而是采取了「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作战策略。 敌军分成了6路,形成了长达400多公里的弧形防线,企图在3个月内将红军全部消灭。

20万敌军如潮水般来势汹汹,毛主席和其他领导人决定继续实施「诱敌深入」战略,同时采用「先打弱敌,各个击破」的战术。红军部队悄悄地迁移到龙岗、上固和东固地区,罗炳辉率领的红12军被布置在上固附近,将火力对准了敌军的第五路军,设置了一个「死亡陷阱」,等待猎物上钩。

敌人已经吸取了上次的教训,不再盲目追击,而是谨慎行动,逐步设立据点,耐心观察周围情况,并确认安全后才继续推进。只有在敌人离开防御工事时才能发动最有效的攻击,因此红军在恶劣的环境下坚持了25天,等待着这个机会的到来。

5月13日,敌军的第五路军第47师和第28师分别从两个方向向东固发起进攻。罗炳辉接到命令,率领一小队士兵采取迷惑敌人的行动。他们迅速穿梭于敌军之间,鸣枪放炮,使敌人误以为我军主力就在附近,随即对其展开了围攻。

等到敌人的包围圈不断收缩,罗炳辉再次带领大家在夜色掩护下成功脱困,实施了一次「空城计」。当敌人意识到被愚弄时,已经来不及了,两个师已经被红军主力包围。敌军陷入惊慌失措之时,却已经为时过晚。我军歼灭了敌28师和47师后,继续向东作战,取得了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其中,罗炳辉率领的红12军连战连胜五场,立下了第二次反「围剿」的战功。

蒋介石两次遭遇失败,导致他十分愤怒,认为是手下的将领指挥不力。因此,他决定亲自出马。1931年6月,蒋介石担任南昌总司令,并带来了德国、日本和英国等国家的军事顾问,调集30万人参与作战。蒋介石逐渐增加了投入的兵力,这也从侧面显示了他对红军实力的忧虑。他划分队伍为左、右两个集团军,准备采取「厚集兵力,分路围攻,长驱直入」的作战方针。前两次的失败让他意识到只有先消灭红军主力,再摧毁其根据地才能更容易地达成目标。

7月1日,敌军对中央根据地发动了进攻,但红军主力却选择了迂回战术,他们从闽西绕道到赣南兴国,成功突围,挫败了敌人攻击我军主力的企图。直到7月底,蒋介石才察觉到红军主力已经转移到兴国,随即下令调整军队方向,从东、南、北三个方向包围进攻,逼迫红军进行决战。中央下令罗炳辉率军设伏,给予敌人沉重打击。

为了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罗炳辉率领红12军第35师和红35军等部队,假装是主力向赣江移动,实际上却转移到莲塘地区设下埋伏。他们于8月7日全歼了敌军47师第二旅,还成功击溃了前来增援的54师。接着,8月11日,他们再次取得胜利,配合主力对黄陂发动进攻。

经过这三次战斗,我军的士气得到了极大提升。就在这时,蒋介石发现我军主力向东移动,立刻调整了进攻方向。我们的主力部队就像被盯上了一样,无论走到哪里,对方都紧追不舍。这种情况下持续下去是行不通的,因此中央决定再次派遣「牵牛鼻子高手」罗炳辉出马。

罗炳辉接到任务后,率领红12军近8000人悄然来到敌军阵地之间,以高调的方式向北转移。在他的指挥下,士兵们迅速「扩大间隔,展示旗帜」,举着红旗的亮出了红旗,没有红旗的甚至将花包袱皮系于棍子上高高举起,一连硬是展现了一个营的气派。

敌军错误地认为这是红军的主力正在向北转移,于是立即开始紧追不舍。当红12军到达尘土飞扬的地方时,甚至还在马尾上绑上树枝,飞奔而过,以此让敌军更加确信这是我军的主力行动。同时,我军无线电频繁发送真假信息,使蒋介石误入陷阱,立刻调动大部队前往支援。

在山岭之间,罗炳辉将敌军主力牵制住,从而有效减轻了根据地的压力。当敌军士气低落、准备撤退时,我军主力展开大规模追击,最终直接歼灭了敌军7个师,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罗炳辉在三次反「围剿」作战中表现突出,因此众人尊称他为「神行太保」。

传奇由神枪神耳出。

罗炳辉不仅是一名出色的战斗指挥官,他的枪法也备受赞誉。无论是百米之外的鸡蛋还是五十米外的飞鸟,在他的枪下都毫无逃脱的机会!当被问及他是如何能做到如此精准时,他只有一个回答:苦练。

即使别人认为他的枪法已经非常精湛,他也从未停止训练。每当有空闲时间,他都会拿起机枪进行瞄准练习,一次练习至少持续二十分钟。为了增加稳定性,他还会在枪口挂上一些重物,就算连续端着半个小时,也能保持完全静止。

他一直奉行着「宽容自己平日,战场上付出血的代价」的信念。因此,他随身携带一把左轮手枪,每当发现目标时,便迅速拔出手枪,扬起手臂扣动扳机,从未失手。这支左轮手枪后来被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珍藏。人们都听说过他的枪法准确,经常邀请他展示,而他也总是乐意应邀,每每放下手枪后都能赢得观众热烈的掌声。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开始了长征。到了1935年5月,长征途中经过了彝族聚居地普格。为了能够顺利通过这里,罗炳辉作为代表和彝族头领展开了谈判。他向彝族头领表达道:「我们之所以不开枪,并非因为害怕你们,而是因为我们视彼此如一家人。若硬来交锋,你们并非我们的对手。」

彝族头领对此持怀疑态度,表示愿意与罗炳辉进行一场比试,罗炳辉欣然接受。彝族头领指使人在百里之外点燃了三根香,而罗炳辉只是匆匆一瞥后便迅速扣动扳机,枪声响起,香火熄灭。就在这时,一只山鹰从天空掠过,罗炳辉随手举枪,便见山鹰伴随着枪声坠落,令周围旁观者目瞪口呆。这一幕打消了彝族头领的疑虑,也让他对罗炳辉的身手刮目相看,最终同意了红军的通过。

在目前的抗日剧中,曾经出现过「手撕鬼子」的情节,这种情况大家都知道是不可信的。但是你敢相信罗炳辉一枪打了三个半的传奇操作吗?直到今天,合肥滨湖新区的「安徽名人馆」中依然展示着与罗炳辉相关的传奇故事。据说有一次日军来袭时,罗炳辉在伏击点上开了一枪,先是射穿了两个日本士兵的喉咙,接着又将第三人击中致命部位,最后一枪击中了第四人的胳膊,造成了三死一伤的惊人战绩!这样神奇的射击技能,谁能不佩服呢?

罗炳辉常年率领部队参加战斗,身材高大,成为敌人眼中的明显目标。然而,他身上却鲜少伤痕,这不仅是因为他枪法高超,更因为他拥有一双「神耳」。一次与日军的激烈对抗中,刚刚击退敌人后,众人正准备松口气时,突然,罗炳辉高喊「卧倒」,并将靠近他的支队政治部主任方毅推开,自己也翻身滚到一旁。就在那一瞬间,一枚炸弹在他们原来停留的地方爆炸,造成一个士兵因未能躲避而牺牲。

因为罗炳辉在战场上非常注重细节,所以他也培养出了一项「听声辨识」的技能。他的耳朵不仅可以捕捉到炮弹在空中飞行时产生的声音,还可以借此预测炮弹的着地位置,因此他多次成功躲过炮弹的袭击,遭受了很少的重伤。如果不是他在战场上高度警觉,注重积累的经验,怎么可能做出如此准确的判断呢?正因为他拥有「神耳」,每当与敌人交战时,日伪只要听说对面有罗炳辉,就会在未打响战斗之前就心生畏惧。

提到他的「神耳」,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在淮南根据地居住时,他的住所背后是一条小河,河对面是灌木和竹林。有一段时间,对面出现了一只山獾子,它不分昼夜地叫,白天还好,但一到夜里就令人十分厌烦。某个晚上,罗炳辉被山獾子再次吵醒,他端起步枪走到河边,听了两声便确认了山獾子的准确位置,随即举枪射击,山獾子的叫声戛然而止。第二天,警卫员便从对岸捡回了一只被打死的山獾子。

罗炳辉是右二的人。

以取得胜利来献礼给党。

尽管罗炳辉身材高大,经常进行锻炼,然而高强度的作战仍然在他的身体里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日常生活中,他饱受高血压和肠胃疾病的困扰,一旦发病就备受折磨,但只要接到上级命令,他就会顽强地忍受病痛坚持战斗,从不抱怨一丝疼痛。

如果小病不及时治疗并且缺乏适当的修养,长期下来会对身体各个部位造成损害。

1945年8月9日,日本宣布投降,这一消息令全国人民振奋。但罗炳辉因患重病昏迷,直到第二天才获悉这个好消息。他艰难地从病床上起身,坚持指挥二师向附近的日军据点进发,以早日收复蚌埠、合肥等城市。在接下来的十几天中,在他的指挥下,二师收复了大片国土,扩大了解放区的领土范围和人口规模,并建立了18个县级民主政权。

随后,他依照中央的「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率领部队从淮南撤离,前往山东解放区,开始了新的征程。1946年4月,罗炳辉病情恶化,不得不前往八路军临沂医院接受检查。医生对他进行了全面体检后,大家都感到震惊,他的身体存在着多种潜在问题,尤其是肥胖导致的严重高血压,可能随时会发生意外。医生整理成报告提交给组织,希望组织能发布「必须养病」的命令以保罗炳辉的健康。

陈毅向中央汇报了罗炳辉的病情,中央随即决定将他送往苏联治疗。毛主席了解罗炳辉的固执性格,因此亲自给他写了一封信,嘱咐他顺从组织安排,尽快动身前往治疗,还对他进行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的开导,「留得青山,是很重要的」。

接到主席的来信后,罗炳辉原本同意出国治病。然而,正值国民党撕毁停战协议,向解放区发动进攻的时刻。身处山东解放区的他目睹战事日益激烈,因此无法安心离国。向组织请求时,他表示:「我一生未曾败仗,在牺牲之前,我还要再为党打上最后一个胜仗,作为我的最后一次献礼!」

他在6月初自发请愿前往枣庄前线指挥作战,这场战役成为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次战斗。在罗炳辉的领导下,仅用了11天就成功解放了枣庄,一举扭转了我军在鲁南地区的不利局势。6月16日,他还在枣庄主持了一次军事会议,在会议期间表现得毫无异常,然而谁知会议结束后他便突然晕倒。

罗炳辉在6月21日被护送向后方转移时,突然出现了虚脱的症状,情况危急。尽管医生们竭尽全力在附近的兰陵酒厂进行抢救,但下午5时,他还是不幸去世。这位将军一生中赢得了无数胜仗,而他所说的枣庄之战成为了他对党的「最后一次献礼」。

临沂市于6月23日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有十万人前来送别。在下葬之前,陈毅亲自将一面绣着「中共」二字的红旗覆盖在他的灵柩上,就连朱德也为他题写了这样一段话:「革命终将死亡,但其精神将永存万古。」

年仅17岁便离开家乡,他的一生都在探寻光明之路,并为之不懈奋斗,将自己的生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是人民的「福星」,更是国家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