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嬴秦人源于山东,初居费县,始封莱芜,避于范县,迁徙至陕甘地区

2024-01-27历史

关于秦人的来源,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是秦人来自东方,二是秦人来自西方。蒙文通、吕振羽、王国维等人通过对历史文献研究,认为「秦之祖先,起于戎狄」,但范文澜、郭沫若、林剑鸣等大多数史学家认为秦人来自东方。

西戎说的主要根据是:【史记】借申侯说,秦祖先戎胥轩娶申侯之先(骊山之女)为妻,以示秦父系和母系皆为戎,秦之同族赵亦为戎。秦与骊山氏都是犬戎。秦人祭祀用马,祭祀对象繁杂,兼及草木、山川、禽兽,风俗与戎狄同。屈肢葬、铲脚袋足鬲、洞室墓、围沟墓是秦文化传统特征,这些文化因素来源于羌戎文化,或曰秦文化源于甘青地区的辛店文化。

我以为嬴秦人起于古东夷,经过几次大规模迁徙,最终长期居住西域,并以陕甘地区为根据地,早期与西戎血拼争夺生存空间,后期不断蚕食鲸吞东方列国,直至一统天下。

嬴秦部族源于古东夷

追溯秦之先祖,应从华胥氏开始说起。华胥氏生伏羲、女娲;伏羲配女娲,生少典;少典生二子:长子炎帝、次子黄帝;黄帝生二子:长子少昊(又名玄嚣)、次子昌意。

【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女脩织,玄鸟陨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表明秦人是帝颛顼的后代。颛顼是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号高阳氏。颛顼为有虞氏首领,主要生活在豫东及鲁西南一带,豫鲁交界的濮阳号称「颛顼之虚」,古今无异辞。【索隐】说:「秦、赵以母族而祖颛顼,非生人之义也。」这是按母系世族而不是父系世族追溯的。

司马迁之说,得到了考古发现证明。80年代在风翔的秦都雍城发掘的秦公一号大墓,秦景公的石磬有「高阳又灵,四方以鼏平」的铭文。帝颛顼号称高阳氏,景公石磬这句铭文是说,祖先神高阳在天显灵,秦境内四方得以安定,像鼎的盖子一样平坦。

颛顼属东方民族,都城在帝丘,即河南濮阳。

【索隐】曰:「郯国,少昊之后,而嬴姓盖其族也,则秦、赵宜祖少昊氏。」少昊,皇帝之子。炎黄二帝联手打败蚩尤后,黄帝命少昊管理东夷集团,在今山东曲阜一带。秦人也认为少昊是其先祖。这是按照父系来算的。

【史记•封禅书】记载,秦襄公立国以后,建西畴,「自以为主少昊之神,作西畤,祠白帝」,自认为祖先是少昊神,少昊就是白帝。襄公之后,文公、献公等按祖制祭祀少昊。

秦人既出于颛顼族,又主少昊之神,正好是其先祖母族和父族分别来自少昊五鸟氏中玄鸟颛顼族和伯赵少昊氏族,这两个氏族可能就是上古相互世代通婚的对偶部族。所以,秦人母系源出玄鸟氏颛顼族,父系源出伯赵氏少昊族,这两个部族其同孕育了秦人先祖。

有学者说,少昊阳鸟族群归属蒙古利亚人种太平洋支的东方民族,古称「東夷」。若以象形考释,「東」,出日在木中,春分、秋分日中之象;「夷」,大人登坛,以羊祭太阳神。东夷,即上古东方崇日民族之总称。老秦人源出少昊鷞鸠氏,当然是古东夷人。

五帝时代前期,在黄河流域存在着相互发生关系的三大集团。他们是西部以炎帝和黄帝为代表的华夏集团、中部以蚩尤为代表的黎苗集团以及东部以少昊为代表的东夷集团。少昊主要活动于今山东曲阜一带。

少昊,有说是黄帝长子的,有说是炎帝后裔的。据少昊氏迁移与发展的考古学探索,少昊氏是史前东夷人的重要支系。考古发现的陶文和大墓证明,少昊氏不仅存在于大汶口文化时期,而且还延续到龙山文化时期,期间经历了不断迁移和发展的过程,其中大汶口晚期以苢县陵阳河一带为中心,到大汶口末期迁到五莲丹土一带,龙山早中期又迁到日照尧王城、两城等地,在滨海地带形成超大规模的中心,龙山中期之末迁到了临朐西朱封一带,到龙山晚期又迁到曲阜一带,期间经历了从古国到方国的社会转变,最后被东夷新崛起的皋陶、伯益等政权实体所取代。

据【路史•国名纪】记载,少昊后裔先后有103国,其中嬴姓占57国,有人认为少昊后裔偃姓实际也是嬴姓,偃姓有22国,两项合计共有79国,占我们所知少昊后裔103国的2/3以上。
皋陶为偃姓之祖,以皋鸡为图腾,伯益为嬴姓之祖,以玄鸟为图腾,皆为鸟图腾,且上古音中偃与嬴之音相近而可直接为其声。但实际上,偃姓与嬴姓并不是同一部族,只是地域、文化相近,同属东夷集团的支族,关系比较紧密。

伯益之名的由来与玄鸟图腾崇拜有关。【吕氏春秋●音初】记载这样一个故事:当殷契的母亲简狄还是姑娘的时候,上帝派一只燕子去看她,简狄十分见燕喜爱,后来燕子遗下卵就飞走了,从此不再回来。在这个记载中,说这只探望简狄的燕子发出「嗌嗌」之声,「嗌「」与「益」在古代是通用的,秦人的祖先称为伯益,可能与燕鸣的声音「嗌嗌」有关系。而在古代我国东部地区的一些部落,正是把燕直呼为「益」或「乙」的。【说文】中有:「乙乙,玄鸟也,齐鲁之间谓之乙乙,取其名自呼。」从【左传】记载中,也可知以玄鸟为图腾的部落早期可能生活在山东即齐鲁一带。这些都说明秦的祖先由对玄鸟的崇拜而自称为「益」,而且生活在我国古代东方。

嬴秦人源自东夷之说,从商部族的历史也可印证。商人子姓,帝喾之后,始居黄河以东北,其玄鸟图腾、墓制葬俗、独特器物与嬴秦部族相同。

嬴秦人初居费地

【史记•秦本纪】记载:大业娶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大费以「姚姓之玉女」为妻,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二曰若木,实费氏。其玄孙曰费昌,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

伯益,秦之先祖,【史记】曰大费。伯,长、大之意。费是国名,【竹书纪年】云「费侯伯益」。嗣后费氏、费昌、费(蜚)廉为其后裔。

秦人的氏名有三:一是以字命氏,主要是祖父字,也有以父字命名的。如秦祖伯益字大费,其一支称费氏。二是世官,则其族以官为氏。如秦人世为三代之鸟兽官,因而其一支便称鸟俗氏。三是以国(邑)为氏,其实就是以地为氏。如秦祖非子封于秦,以秦为氏,称秦氏。至少从商末蜚廉或更早期,秦人称蜚氏,一直到非子,才改蜚(非)为秦,以地名秦为氏。

在帝舜赐伯益土、姓之前,以伯益为首领的嬴秦部族是东方土著,居费地,亦即今山东费县一带,所以称伯益为大费,其后伯益之子若木一支,无论居于费地还是流转迁徙各地,一直称费氏。

嬴秦人始封于嬴地

尧统治时,选贤任能,但并未分职,舜执政后,进一步设立管理部落联盟的官职,选任能人如禹、弃、契、皋陶、益、垂等分职管理各项事务,舜对其三岁一考绩,考核三次后奖优罚劣,结果皋陶、弃、契、益、垂等都在各自官位上做出了成绩。

伯益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其皂游(黑色的旗帜上的飘带),说伯益的后代将兴旺发达,伯益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舜赐姓赢氏。

嬴姓与秦人对玄鸟的图腾崇拜有关。玄鸟即为燕,燕、嬴实为同类双音,燕就是嬴,燕姓即为嬴姓。把祖先崇拜的图腾名称作为自己的姓,这是中国姓氏的重要来源之一。

史书有「古者伯益初作井」,「舜使益掌火」,「为舜驯服鸟兽」,「虞人之官始于伯益,周官职属春官」等记载。

嬴地在今山东莱芜一带,是嬴姓部族的始封之地,远古时姓与氏、姓名与地名是同一的。【公羊传】隐公元年何休注:「有土嘉之曰襃,无土建国曰封。」或许,广义的费地即为莱芜一带,帝舜只是赐姓和襃,属于有土嘉之。

大禹治水后分九州,大概皋陶和伯益统领徐州,即大致相当于今天泰山以南东抵黄海的山东南部,以及淮河以北的江苏北部一带。皋陶和伯益在舜、禹时为重臣,并未就国,但仍为东夷偃姓部族和嬴姓部族的首领。

嬴秦人避于秦地

【史记】载:尧死舜立,舜死禹立, 「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封皋陶之后于英、六,或在许。」在禹年迈时,他也按照禅让制的传统在部落联盟会议上推荐了东夷偃姓部族首领皋陶作继承人,可是不久皋陶死了。禹封皋陶之后于安徽六安及其以西之地,或许封在今河南许昌,后为有鬲氏。故史书说,有鬲是皋陶之后,偃姓之国,江淮之间、河南许昌、山东德州一带偃姓之国甚众。

皋陶死后,大禹「举益,任之政」,禹死时「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箕山之阳即秦地,今河南与山东交界的范县一带。

禹死后,其子启与伯益争夺最高权力,伯益死,「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伯益的后世孙费昌在夏桀之时,去夏归商,为汤御,以败桀于鸣条。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后,嬴姓氏族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

嬴秦人迁徙至陕甘

嬴秦族大规模西迁主要有两次:一次是夏末商初,伴随着商夷联军西征主动进发到晋陕一带;一次是商末周初,在周公旦东征后被动迁徙到关陇一带。

地名迁徙也可诠释嬴秦人来自东方。根据【史记】记载,至少从秦人先祖大骆开始,犬丘便成为大骆一支的根据地,非子作为大骆的庶子,起初也生活在犬丘,后居于西犬丘。

犬丘是先秦时期的地名称谓,见诸史籍的犬丘至少有四个,分别是东方的宋国犬丘(今山东曹县)、卫国犬丘(今河南永城)和西方的关陇地区的犬丘(今陕西兴平市)、西犬丘(甘肃礼县)。东夷分为九夷,嬴秦部族属畎夷。

段连勤先生曾在【关于夷族的西迁和秦嬴的起源地、族属问题】一文中作过精辟论述:「地名有丘字,是我国东方夷人居住区所特有的……关中的两犬丘,显然不是本地人的居址,而是畎夷迁入关中时从东方带来的(历史地理称之为地名迁移)。由山东曹县、河南永城的犬丘,到陕西兴平、甘肃的犬丘,这正是畎夷从东方移至西方所走过的足迹。」

西域之秦,也是地名迁徙曰秦。 周孝王听说非子「好马及畜,善养息之」,便召非子在汧渭之间主持马政,因为「马大蕃息」,成效显著,受到周孝王赏识,遂被周孝王封于秦邑(甘肃清水)为附庸,并获赐嬴姓,「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此时秦族成员至少已经在西方戎狄区域生活了二百多年。从此,非子一支秦人居于秦,而作为大骆嫡系子孙的成一支则长期居于犬丘。

【史记·秦本纪】载:「秦嬴生秦侯。秦侯立十年,卒。生公伯。公伯立三年,卒。生秦仲。秦仲立三年,周厉王无道,诸侯或叛之。西戎反王室,灭犬丘大骆之族。」犬丘大骆之族被西戎灭掉,秦人力量只剩下非子一支。

周宣王即位,乃以秦仲为大夫(在位23年),秦为捍卫周王室同西戎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公元前825年,秦仲奉周宣王之命讨伐西戎,但出师不利,最后自己也在公元前822年的伐戎中丧命。秦仲死后,周宣王又召秦仲的儿子庄公昆弟五人领兵七千同西戎作战。这一次取得很大胜利,夺回了被西戎占领的犬丘。犬丘曾是周孝王时秦人的居住地。周宣王封秦庄公为西垂大夫,地位略高于附庸,并将原大骆地犬丘一并封给庄公,秦在周王室衰落中开始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