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张贵 牵挂「包头历史」一辈子的人

2024-01-17历史

早年张贵在裱糊纸中收集史料 (资料图)

张贵编著的部分作品 (资料图)

1月4日,包头市著名历史学家、包头医学院历史学教授张贵因病医治无效,永远地离开了。回忆起这位治学严谨的长辈,无论是他的亲人,还是他的旧友,都深感遗憾。在大家的心目中,「张贵老师的离世是包头历史学界的一大损失。」

据张贵老师的外孙回忆,张贵老师晚年始终牵挂着包头历史。除多年捐赠出去的各类史料、书籍,他还留下了整整4个书架8大版块千余本图书。这些,都是他留给这个世界的精神财富。

甘为包头写汗青

张贵,1939年1月19日生,包头市人,1962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系,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年轻时曾在包头市少年宫以及包三中、包十七中、包二十七中任教,后在包头医学院任历史学教授,讲授【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革命史】【民族理论】【内蒙古历史】等,给研究生讲授【阴山文化概论】。

张贵主要研究中国现代史和包头史。其编著有【统一战线大事记】【中国革命史】【包头史稿】【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包头分册】【阴山集】【河水集】【黄土集】【包头史记】【包头史记·续集】【老包头影集】等;整理历史文献总纂【包头市志】【新包头市志】【鹿野纪闻】【萨拉齐县志】【土默特旗志】;总纂【包头军事志】等。

张贵是国内最早研究阴山文化的学者,明确了阴山文化的地域、内涵、特点及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等。国家根据其对阴山文化的研究成果和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同意在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设立阴山文化硕士点。

2003年,张贵发表【对西口文化的探讨】一文,首次提出西口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其历史地位。2006年,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办的【实践】转载了【对西口文化的探讨】一文。【实录走西口】【乔家大院史料综览】【纵论西口】等都转载了其有关西口文化的论文。

【包头史稿】(两卷本)出版后,张贵继续收集资料,补写内容,在【包头史稿】(三卷本)出版时,达茂旗已经归入包头辖区,他又增写了达茂旗历史等内容。【包头史稿】修订本(上、中、下)全书共十一章,写了包头地区6000年的历史。

严谨好学爱收藏

张贵老师的外孙介绍,他从小在姥爷身边长大,在他的印象中,姥爷很爱「捡东西」,办公室和家里都堆满了北梁拆迁时挖出来的墙上糊的旧报纸、旧账本,还有砖头、瓦片等。

包头自古是北方民族草原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交融的集萃地,是蒙古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地,亦是「走西口」人的主要目的地。包头历史是草原文化、黄河文化、敕勒川文化、阴山文化、西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头在历史上一直是边疆地区,历代文献记载严重不足。很多区域没有经过考古发掘,近代的地方史志也错讹百出,许多领域付之阙如。于是,举凡碑文、账册、地契、租约、各类文书、考古发现、民间传说,张贵都「一网打尽」,加上亲身见闻,让他的史书写得接地气、有味道。

张贵老师的外孙回忆,「我姥爷的字很小,密密麻麻的小字写了一摞又一摞稿纸,圈了涂、涂了圈,姥爷自己编著的书里,还有各种各样的标记和注释。」

多年的历史教师生涯,让张贵养成了严谨细致、全面周到的习惯,只要收集到一点资料,他都会仔细研究,多方求证,只有成熟了,才会写成论文。张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收集整理包头史料,坚韧不拔,几十年如一日,愈钻愈深,终于写出了包头历史上第一部通史,其中甘苦,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

在他外孙的印象里,张贵老人很爱学习,一辈子都在学习中。他回忆:「姥爷家里一大墙一大墙书架,70岁以后,他还学会了用电脑写作、收发邮件。姥爷的兴趣爱好也很广泛,家里挂的都是他的画,还有老包头地图长卷,生动地再现了上世纪40年代包头一带的风景建筑。」

仍有心愿未完成

「我们这些子女没有一个是搞历史的。」因为没能继承张贵老师的「衣钵」,他深感遗憾。张贵老师的外孙回忆说,「我有同学在档案馆工作,她希望我能拿上录音设备去给姥爷作口述历史,但一直也没有机会做。他留下的那些宝贵的东西我们怕不能很好地再把它的价值发挥出来。」

「张教授真的是我们的楷模。他治学严谨,为人颇有风骨。我和张老师认识多年、接触多年,觉得他特别希望人们从思想深处认识和了解他。」回忆起张贵,现任东河区文联主席的李艳华感慨颇多。她说:「张老师默默无闻地做了许多事,著作等身,令人怀念和敬仰。他非常朴实朴素,为人特别平和,生活很简朴,一辈子就牵挂包头历史这点事。临终前还那么坚强,做了许多关于包头马文化方面的工作。」

事实上,去年年初,85岁的张贵虽然身体健朗,却依然向后辈们有过一些交代,他心中放不下的全是「包头历史」。张贵老师的外孙回忆:「姥爷当时就把他所有的资料、档案都归了类,跟我和我弟弟交代了一下。他出版发表过的很多书籍,他毕生搜集到的资料,特别是北梁拆迁拆出来的一些老报纸、复盛公的账本等,这些他都视若宝贝。」

「姥爷说,所有他要表达的东西都在他的书里了!」张贵老师的外孙表示:「我们作为他的家里人,该捐的都捐了,余下的一些都是与包头历史有关的东西,我们会妥善保存,能研究的就好好研究,该捐献的还会捐献。」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吴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