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吾爱孟夫子」诗仙李白与风流孟浩然

2024-04-25历史

李白一生结交的诗人很多,既有与他年龄相仿的,也有与他年龄相差比较大的。比如,孟浩然就比李白大十二岁。

孟浩然 ,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与王维齐名,后世称为」 王孟 「。他最有名的诗句无过于这首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李白与孟浩然的第一次相会】

孟浩然和李白是如何成为朋友呢?我们都还记得那首著名的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当时二十八岁的李白与四十岁的孟浩然在江夏(今湖北武昌)相会,又即将离别,他们离别在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节,从黄鹤楼扬帆前往扬州。 黄鹤楼历来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怀的佳处,黄鹤楼的离别自然充满了丰富的想象。

【李白与孟浩然的第二次相会】

十多年后,李白与孟浩然又一次相会,这时的孟浩然已经五十多岁,李白也已经三十五岁左右。李白在 【赠孟浩然】 一诗,记录了他们的这次会面: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李白为什么仰慕孟浩然呢?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这就是李白心目中风流倜傥的隐士风度。

李白欣赏孟浩然那潇洒的风度和超凡的文学才华,欣赏他不染世俗 、犹如青松、白云一般的飘逸风采。

在李白看来,孟浩然如同一座不可仰望的高山,自己只有恭敬地揖拜他那高洁的品质了。

【孟浩然第一次错失仕途】

据说孟浩然曾在 王维私邸 谈论诗文,正巧唐玄宗前来拜访王维,孟浩然藏匿床下,王维只好据实告知唐玄宗。唐玄宗早就听闻浩然诗名甚著,让他出示新作,孟浩然随口吟道: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孟浩然【归终南山】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意思是说:我这个人没有才华,所以遭到当今圣上的弃置;我这个人体弱多病,所以朋友们都疏远了我。

唐玄宗听后很不高兴,说:「 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意思是:你自己不主动求仕,我也不曾抛弃你,为什么要将不能出仕的责任推到我的身上呢?「 因命放还南山 「,看来他们的会面是不欢而散了。

【孟浩然第二次错失仕途】

襄州刺史 韩朝宗 喜欢推荐贤才,许多文人都愿意结识他,希望得到他的推荐以获得政治机遇。李白曾说「 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可见韩朝宗在文士当中的盛誉。

韩朝宗非常欣赏孟浩然的才华,他与孟浩然相约同赴京师,预备寻机向朝廷推荐浩然。

不料,孟浩然那天正与老朋友饮酒,朋友提醒他:「 君与韩公有期。 」不料孟浩然竟然呵斥朋友:「 业已饮,遑恤他! 「饮酒正值酣畅之时,哪里还顾得上什么约会?

孟浩然最终没有如约与韩朝宗同赴京师。」「 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 「,一次宝贵的政治机遇就这样淹没在美酒当中,而 孟浩然居然也不后悔

这些个性鲜明的故事也许与真实的历史颇有些出入,却准确地表现出孟浩然「 风流天下闻 」的一面,那就是:才华横溢、诗文卓著、好尚气节、耿介直言、率性而为、个性洒脱。 这种风流的气度一直到他生命的终点都不曾改变。

【孟浩然之死】

开元二十八年(740), 王昌龄 游襄阳,特来造访这位著名的孟夫子,当时正值孟浩然背患疽病,即将痊愈。两人见面后非常高兴,「 相见甚欢,浪情宴谑,食鲜疾动而终 」。在酒宴上开怀畅饮,吃了不少时鲜的大鱼大肉,结果导致病情复发, 不幸去世,时年仅五十二岁。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也许正是孟浩然这自由自在、任性而为、率性而动的生活方式、精神状态深深地吸引着李白,这也是李白最为向往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也是盛唐文人追慕的一种个性、性格。

李白和孟浩然之所以能够成为忘年交,李白之所以无比仰慕孟浩然, 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行为方式、精神追求、思想个性有许多共通之处,他们两个都是盛唐时代广大士追求自由人格、自由精神的典型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