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周恩来访印度,被问西藏为什么是中国的?他用两个数字高明回答

2023-12-10历史

周恩来

前言

基辛格曾这样评价周恩来:

「他智慧超群、学识渊博、道德高尚。在我见过的所有外国领导中,周恩来是百里挑一的人物!」

在基辛格眼中,周恩来总是能以超人的智慧以及能力,压倒谈判对手。还能凭借直觉,猜出对方的心理活动。

1998年,是周恩来的100周年诞辰,基辛格对远道而来采访的【人民日报】记者,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不是中国记者,我还真抽不出时间来接受采访。我对周恩来是有感情的。」

足以见得,无论是外交能力,还是个人魅力,周恩来都非常出彩。也正是因为如此,周恩来在负责外交工作的多年中,为我国外交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上世纪,周恩来在国外召开记者招待会的情况并不很多。因此,一些外国记者并不是非常了解他。1960年,周恩来出访印度,召开的那次记者招待会,成功让所有在场记者,切身感受到了,周恩来出色的外交才能。

出访印度

图为周恩来和印度总统拉金德拉·普拉沙德(右一)

为了解决中印边境问题,周恩来于1960年,第四次出访印度。4月19日,周恩来的专机,来到新德里的上空,开始缓缓降落在机场。

随后,舱门缓缓打开,周恩来第一个走出机舱。与之前相比,他更加消瘦了,头上也多了一些白发,但依旧神采奕奕。

虽然印度方此次的迎接并不热情,但周恩来依旧保持和善的微笑,走到尼赫鲁的面前,友好的与对方握手、拥抱。他的一举一动,都显得无比真诚。

一直以来,无论是面对友好国的人,还是敌对国的人,周恩来都保持友善的态度。联合国前秘书长在见过他以后,曾发出感慨:「与周恩来相比,我们简直就是野蛮人。」

随后,【泰晤士报】的韦尔娜记者,热情的与周恩来打招呼:「周总理,您还记得我吗?」

周恩来笑着说道:「记得。大名鼎鼎的韦尔娜小姐,我怎么会忘记呢?咱们之前还一起喝过茅台酒呢。不过,我知道,你的杯子里,掺了不少矿泉水呢。」

周恩来

大家全部哈哈大笑,之前还稍显紧张的氛围,瞬间变得轻松起来。

随后,韦尔娜小姐回归正题,继续问道:「这一次,您的和平使命能完成吗?」周恩来平静的说道:「我尽力而为。这样的事情,一方面的诚意是不够的,需要两方面都拿出诚意来。」

是的,既然是谈判,双方的态度都是至关重要的,成功与否,绝不单单取决于哪一方的努力。

遗憾的是,虽然周恩来拿出了十足的诚意,为争取公平、合理的解决中印边界问题,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印度方面却一直没有积极回应,导致双方没有达成协议。

为了让世界各国知道中国的态度,周恩来最终决定,召开记者招待会。

会议定在25日晚上7点30分准时进行。当晚7点20分,周恩来与陈毅外长一行人,浩浩荡荡走近边门,准备进行会见各国记者。

周恩来

突然,此前迎接周恩来的韦尔娜小姐挡在周恩来的面前,她万分担忧的说道:「周总理,有些人准备不顾外交礼仪,向您发难。您一定要小心那。」

周恩来笑笑,对韦尔娜小姐的关心真挚道谢后,又继续前行。

但是,韦尔娜小姐还是不放心。她焦急的追上去,继续说道:「这根本不是记者招待会,这对您来说是射击场啊,您就是那唯一的靶子。您不能进去啊。」

此时,周总理的脸上没有了笑容,他严肃、而又充满感激的看着韦尔娜小姐:「放心吧,新德里的子弹打不倒我!」

说完,周恩来迈着无比坚定的步伐,走进会场。

其实,韦尔娜小姐的担忧,周恩来是知道的。而且,他早已为此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为了使进入会场时不受干扰,周恩利提前写好一份声明,并印发多份,在进入会场之前,分发给在场的记者们。

周恩来与陈毅

所以,在周恩来走进会场时,个别曾计划着给周恩来一个下马威的记者,正被那份声明吸引,研究着上面所表述的中国立场:

边界从未划定,须通过友好协商解决,未达成协议之前,双方都应该维持边界现状,不应单方面行动,更不能使用武力改变现状……

当周恩来从容走上台开始讲话后,他们才注意到,周恩来早已进入会场。不过,很多人还是非常友善的,看到周恩来上台后,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随后,周恩来进行了长达40多分钟的演讲,充分表达了,中国热爱和平,希望双方通过协商解决问题的态度。让世界各国了解到中国的诚意。

但是,到了提问环节,正如韦尔娜小姐担心的那样,台下的一些记者,开始不断向周恩来抛出尖锐问题。

见识过大风大浪的周恩来,面对众多发难,依旧保持从容淡定。

周恩来在新德里

其中,一位印度记者,不知道是刻意为之,还是确实没做足功课,他问道:「请问总理先生,边界领土划分已经十分明确了,为什么还要再重新谈判、重新划分?」

周恩来回应道:「如果你对中印边界的数百年历史做过一些研究,并认真倾听中国方面的声音,就不会问出这个问题。」

其实,正如周恩来在声明中所说的那样,中印边界,此前从未正式划定过。历史上,双方一直按照各自的行政管辖范围,形成一条传统习惯边界。多年来,一直互相尊重。

但是,1914年,英国代表背地里划了一条麦克马洪线,企图将中国的9万平方公里土地,划分给英属印度。这才导致了之后的问题。

很快,又有一名英国记者站起来问道:「请问,原本属于别人的东西,又有什么资格与必要,去讨论归属问题呢?」

显然,这名记者也与那名印度记者一样,似乎没有了解过历史。对此,周总理毫不客气的回答道:「如果一个强盗抢走了别人的东西,原主人难道不该向强盗讨回吗?」

周恩来

英国记者被说的无法进行辩驳。但是,气急败坏之下,他又开始抓漏洞,不怀好意的说道:「你的意思是说,印度是强盗吗?」

面对英国记者的故意歪曲,周恩来淡定的说道:「强盗不是印度,而是英国的殖民政策。」

这句话,让英国记者哑口无言,再没有任何借口攻击。

期间,还有一个印度记者,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请问为什么说西藏是中国的?」

对于这个问题,周恩来的处理非常高明,他只用了两个数字,就让对方闭嘴。

周恩来说道:「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至少从元代开始,就已经是中国的一部分了。」

印度记者反驳道:「这个时间太短了。」

周恩来回击:「如果说700年的时间很短的话,那么,美国到现在才成立100多年,难道美国就不能算是一个国家了吗?这样的逻辑,显然很荒谬。」

周恩来

至此,印度记者也没办法在继续狡辩。

经过这次的记者招待会,印度副总统发出感叹:「中国的总理是雄辩的!」

巧妙回应珠峰问题

在负责外交工作期间,类似的问题,周恩来已经遇到过无数次了。但是,每一次,他都能完美应对。

也是在这一时期,中国正在与尼泊尔,解决关于珠穆朗玛峰归属的问题。周恩来在加德满都举行记者招待会的时候,美国记者趁机故意抛出圈套:「中国与尼泊尔,此次是否已经就珠峰的问题作出决定?你刚才说的话,是否意味着两国将平分珠峰?」

周恩来直接回答:「无所谓平分。但我们还是要进行友好协商的。珠峰是将我们两国紧紧连接在一起的,而非你所说的,将我们两国分开。」

很显然,周恩来识破了美国记者的圈套,并给出了无懈可击的答案。

不过,由于尼泊尔籍的丹增·诺尔盖,曾在1953年,成功从南坡登上珠峰。因此,尼泊尔方面对此进行大肆宣传。在他们看来,中国都没有成功登上过珠峰,怎么能说是你们的呢?

攀登者,埃德蒙·希拉里,丹增·诺尔盖

所以,此时对中国人来说,登上珠峰,并不是简单的登一座山,而是代表着一项庄严的国家使命!周恩来与贺龙都非常重视。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登山运动员,开始了无比艰难的尝试。

与南坡不同,位于中国境内的北坡,难度更高。曾经登上南坡的英国,以及瑞士登山队,都曾数次尝试登过北坡,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他们甚至得出结论:想从北坡登上这座连飞鸟都无法飞越的山峰,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对于中国登山队员来说,他们所面临的难题,不仅是缺乏经验,最重要的是,他们要做一件,还没有人能做成功的事情。

而这也意味着,他们将会付出很大牺牲。但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大家全部热情高涨,没有一句抱怨。

1960年3月,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队,到达提前选好的大本营地址,开始了三次适应性行军。

攀登珠峰

这三次行军,登山队损失惨重,不但有很多人有了严重的冻伤,甚至还有人牺牲。一位来自兰州大学的青年队员,因为发生严重缺氧反应,抢救无效,牺牲在了6400米的营地。还有一位北京大学的气象专业队员,牺牲在了7300米的高度。

就在大家陷入沮丧时,刚刚从缅甸访问回来的周恩来,一下飞机就关心起登山队的情况。当得知登山队损失惨重后,周恩来当即作出指示:「一定要重新组织力量,登上顶峰!」

贺龙也下达命令:「要不惜一切代价,登上珠峰。哪怕最后只剩下一个人,我们也要上去!」

足以见得,登上珠峰,在当时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多么紧迫的一件事情。

于是,经过短暂的休整,登山队又重新开启征程。想要成功,他们必须在即将到来的雨季之前,登上珠峰。

最终,抱着视死如归的决心,贡布、王福洲、屈银华三人,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拖着已经非常虚弱的身体,于1960年5月24日的北京时间19点左右,来到距离峰顶100米左右的地方。

攀登珠峰

眼看胜利就在眼前,他们又面临一个艰难抉择。到底是继续前行,还是暂做休息。如果继续前行,就意味着要摸黑登山,大家都没有这样的经验。但如果不走,第二天的天气不好,大家很可能会前功尽弃。

经过商议,他们三人一致决定,冒险前进。

最后一百米,他们用了数小时,期间不曾吃过一点东西,一直到凌晨四点多,才得以登顶。

成功完成任务后,他们没有像外人想象的那样激动,或许是因为体力消耗到了极限,他们只是觉得高兴,嗓子哑的连话都说不出来。

在将背包里的毛主席像以及国旗,还有写好的一张纪念条,埋到顶峰下方七八米左右的碎石堆里后,他们又采集了9块岩石标本,以及雪样标本,便开始下山。

自此,中国人打破了珠峰北坡无法成功攀登的魔咒,这也成功堵住了那些悠悠之口。

贡布、王福洲、屈银华

1961年,中国与尼泊尔正式签署【中尼边界条约】。历史上遗留的问题,终于得以顺利解决。

上面没有详细讲述中国登山队员,在攀登期间遇到的困难,但相信大家,在电影【攀登者】中,都已了解过。

他们之所以能够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完全是出于对国家、对民族的感情。正如抗美援朝一样,面对强大的敌人,没有人看好我们。但志愿军还是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中国人,有能力捍卫自己的权益。

折服国际的魅力

除了友善的态度,周恩来的另一大魅力,就是不管面对哪个国家的人,都不卑不亢。如果对方无礼,也能体面回击。

有一次,一位美国记者,主动与周恩来握手。但在握手后,他却突然大声叫嚷:「我怎么能与好战者握手呢?真不该啊!」

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手帕,擦了擦手,然后将手帕装回兜里。对于这位美国记者的无礼表现,周恩来皱了皱眉,也拿出自己的手帕擦了擦手。

周恩来

不同的是,周恩来没有将手帕重新装回兜里,而是直接扔到了垃圾桶里,尤其是他说的那句「这手帕再也洗不干净了!」有力地反击了那位美国记者。

正因为周恩来身上的种种魅力,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在第一次见面后,就被周恩来深深折服。他说:「和他说完第一句话后,我就感觉,和这个人合作,一定能将事情处理好。见到他的第一面,我就被他的目光所压倒。」

后来回忆起这次见面,田中角荣多次对自己的孩子感叹:「当时真应该带着真纪子去!让你见识一下周恩来的魅力!下次一定带你去……」

值得注意的是,与美国总统尼克松一样,田中角荣也给周恩来脱过大衣。

当年,尼克松访华时,因为知道周恩来的一只手臂受过伤,脱衣服的时候,不太方便。因此,在周恩来去拜会他的时候,尼克松在门口迎候,主动帮助周恩来脱掉了身上的呢子大衣。

尼克松为周恩来脱外衣

而后来周恩来陪同田中角荣进入下榻饭店后,田中角荣不等周围的翻译帮忙,赶紧主动上前,帮助周恩来脱掉风衣。

对于周恩来,田中角荣这样评价:「周恩来无论是作为政治家,还是作为人,都是出类拔萃的!」他还称赞周恩来:「躯如杨柳摇微风,心似巨岩碎大涛。」

除了他们,很多外国人都对周恩来做出高度评价。例如,肯尼迪的夫人杰奎琳曾说:「全世界,我只崇拜一个人,那就是周恩来。」类似的话,西哈努克夫人莫尼克公主,也曾说过。

苏联总理柯西金曾对日本人说:「周总理是绝顶聪明的!只要他还在世一天,我们是不会进攻的,也不可能进攻!」

虽然周恩来已经离开我们40多年,但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依旧有很多人记着他,想着他。尤其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永远不可能,也不会忘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