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淮海战役后「总座」刘峙销声匿迹,后突然轰动印尼,被蒋介石臭骂

2024-02-29历史

1949年1月,解放军势如破竹,俘虏徐州「剿匪」副总司令杜聿明,剩余的第六和第八兵团狼狈逃窜,我军占据长江以北,取得了最终胜利。

在这场六十万对八十万的战争中,国民党高级将领伤亡惨重,而深得蒋介石厚望的五虎将之首、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却销声匿迹,直到1952年,才在印尼的报纸上发表了一篇「忠蒋爱国」的声明,震惊印尼,而蒋介石看到昔日爱将的忠诚之词,竟气得破口大骂。

被称为「总座」的实权派将领刘峙,为何失宠于蒋介石,他消失的这段时间又发生了什么呢?

千金易得,一将难求

众所周知,蒋介石有五虎上将,分别是陈诚、顾祝同、刘峙、蒋鼎文、卫立煌,其中颇有鼎鼎大名的良将,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五虎将不按资历、不按战功、也不按才华排位,竟让只有听话一个优点的刘峙拔了头筹。

出生于江西吉安的刘峙,自小就尝遍了人间苦难——父亲被恶霸打死,母亲只好带着他四处打工赚钱,二嫁的丈夫暴病而亡,又三嫁一位军官黄小山做了妾室,刘峙也因此改名为黄谊本,被送回继父老家,和继父原配生活在一起。

寄人篱下的滋味并不好受,7岁,刘峙被送到私塾读书,他深知改变命运只有从明理开始,所以学习很是刻苦,1905年,黄小山回乡探亲,刘峙抓紧时间讨继父欢心,此时黄小山在日本加入了革命党人的组织,他有意培养继子,因此春节后,就把刘峙也带去了日本。

由于当时清政府担心革命会颠覆自己的政权,刘峙在日本待了一个星期就被强制遣返,但这段经历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回到江西以后,刘峙就一改往日的隐忍退让,开始高谈阔论革命、反清,并在清廷创办陆军小学时立刻响应,顺利成为湖南长沙陆军小学堂的一名学员。

然而,到了长沙的刘峙仍旧没有摆脱无处不在的欺凌和歧视,在江西,人们歧视他继子的身份,在长沙,大家排斥他是个外乡人,这也和刘峙日后的性格塑造有很大关系,他发誓自己一定要做一个人上人。

「社会永远是一所角力场, 观众绝不会替失败者鼓掌……」

很快他的机会就来了,1916年,刘峙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正式成为一名基层军官,在底层摸爬滚打多年,逐渐闯荡出一份名声,加入国民党,1924年,何应钦邀请他前往黄埔军校担任战术教官,这一年的年底,视刘峙为心腹的何应钦更是直接徇私,让刘峙做了教导团的营长。

靠关系上位的刘峙在青年时代很是悍勇,一点都没有掉链子,1925年第一次东征,在淡水城战斗中,刘峙在教导团二团临阵逃跑的情况下力挽狂澜,不仅大败洪兆麟,还在棉湖之战中亲自上阵一举破敌。

有了军功傍身,何应钦又大力提拔,再加上刘峙本人深谙巧舌如簧之道,甜言蜜语马屁不断,拍得蒋介石通体舒畅,遂于1925年8月正式接了老领导何应钦的班,荣升教导团一团团长,军衔上校。

由此,刘峙正式成为蒋介石的爱将,蒋称赞他逢战必胜,「诚革命前途大幸也。」

只知听话,忠心耿耿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蒋介石对刘峙完全信任,甚至默认他是上将之首,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刘峙足够听话。

如1926年中山舰事件,刘峙奉命扣押我党成员,逮捕中山舰长李之龙,面对曾经同袍的质问,他的回答也很干脆,「校长命令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刘峙也遵循了自己的一贯原则:听话,做一把没有脑子的刀。这让蒋介石更是青眼有加,北伐战争中,何应钦命令顾祝同和刘峙同时上阵攻击,顾祝同担心兵力受损而撤退,而刘峙没有自己的想法,竟然先于顾祝同占据蚌埠,这下,何应钦自然是更看重无条件执行命令的刘峙,而顾祝同也因此被贬,由刘峙领导。

他的运气确实很好,内战时阴差阳错建功立业,捡漏也毫不手软,甚至爬到第二集团军总指挥的高位,蒋介石也连称刘峙是他的「福将」。

然而,刘峙对内很有一套,在抗日战争中反倒落了下乘,七七事变爆发后,刘峙奉命驻守保定,在保定会战中被日军一天突破阵地,他惊惶失措地率军在平汉线和追击的日军「赛跑」,一连跑出几百公里,接连丢失保定、石家庄等多处军事要地,开不战而溃之先河,又有了「长腿将军」的诨号。

这次大失利让蒋介石颜面扫地,也养足了日军的骄横之气,刘峙自己回忆时也很是灰头土脸,「保定战败后……我任人在蒋公面前摆布,备受欺凌……」

但蒋介石还是没有放弃听话的刘峙,等到风波平息,之前被罢官去职的刘峙再度得到重用,1939年,刘峙出任重庆卫戍兼防空司令,两年后日军空袭,刘峙领军不力、疏散民众不及时、解除警报时间过晚,导致民众在防空洞自相践踏、窒息身亡。

面对如此惨状,刘峙的士兵却游走在尸体之间,遇到伤者第一时间掐死随后搜刮财物,这笔钱大部分流入刘家,事情越闹越大,刘峙名声臭不可闻,蒋介石只好再度将其撤职。

会拍马屁的孩子始终有糖吃,1946年,刘峙被任命为郑州绥靖公署主任,这一次,他被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打得溃不成军,眼看解放军跃进大别山,蒋介石终于对他失望,将其调回南京做个闲职委员,但在蒋介石心中,刘峙仍旧是「打仗不行,更听话」的人才。

流落印尼,忠心蒋公

蒋介石喜欢听话的人,所以无才无德的刘峙也能身居高位,这就是国民党军溃败的根本。

1948年,刘峙担任徐州「剿总司令」,时人评价为「猪守南京大门」,果然十分妥帖。

刘峙很会自作聪明,淮海战役中,他自恃有空军空袭、重武器傍身,对付解放军简直轻而易举,孰料上任第九天解放军接连攻克数城,可以说蒋公「六十万对八十万优势在我」,其中的优势基本是被刘峙破坏的。

1949年,淮海战役结束,历时55天,歼敌55万,国民党高层将领身死,刘峙却逃回南京,这次他再也没有了掌握实权的机会,蒋介石彻底放弃了这个「人才」。

脱离国民党政府中枢权力机构,刘峙只好带着家小到上海做富家翁,一边找准时机向蒋介石大献殷勤,希望能够再次被启用,可蒋介石已经被坑怕了,总是冷淡应对,不闻不看,刘峙一时也无可奈何。

他看出国民党败局已定,又不愿意跟随蒋公去台湾坐冷板凳,于是以治病为由申请在香港安家,这些年军旅生涯积攒下来的财富让他能够顺利跻身上流社会,刘峙每天都在花天酒地,高调的行为也引来了不怀好意的觊觎。

曾经的老部下觉得,刘峙的财富应该有自己一份功劳,于是结伴同行,趁夜摸到刘峙家里结结实实敲诈了一笔横财,这也让刘峙心生警觉——这里太危险,他要另寻住处。

巧合的是,刘峙的三姨太是一名教师,一次偶然间,刘峙偶遇了印度尼西亚中华总会丘元荣,在他的举荐下,刘峙拖家带口前往据说需要教育力量的印尼,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陌生国度,曾经的「总座」也只是个普通人罢了,经历被勒索、欺诈、霸凌,刘峙再也没有资本、没有精力重新选择一个安全的国家。

刘家六口人就此在印尼定居,三姨太重新做回教师,任劳任怨地用微薄的薪水养活一家人,直到1952年,三姨太回香港探亲又舍不得这份工作,刘峙就接手过来帮忙代课,效果反而出人意料的好。

毕竟是上过老牌私塾和正规军校的,刘峙并非胸无点墨,教授低年级的课程简直是手到擒来,他讲课幽默风趣,夹杂着过往的一些趣事,校方不仅要求他加课,还让他代理高年级的课程,堂堂国军上将摇身一变成了人民教师,这也是让人意想不到的结局。

不过,刘峙心中始终挂念着校长蒋公,这一年,他看到报纸上有一篇作者为「刘峙」的文章,讲述了自己对共产主义的向往,对国民党大批特批,刘峙吓得面如土色,他一辈子的忠诚都奉献给蒋介石,怎么会做这么大逆不道的事情呢?

害怕自己的本意被曲解,刘峙赶紧向报社投稿辟谣,人们这才知道,淮海战役后消失的「总座」竟然成了印尼的一名普通教师,这件事情甚至震惊了印尼的高层,而蒋介石得到消息后却并无喜色,反而面色难看。

换作任何人是蒋公,都要破口大骂——无才无能的刘峙居然去了印尼,而此时的印尼已经和中国建交,万一被利用?被策反?刘峙不是个聪明人,这样看来,还是把人放在自己身边最合适。

1953年11月,军统秘密接走刘峙一家人到台湾,蒋介石一看到他就破口大骂,而刘峙则面露微笑不住点头「是是是」,蒋介石臭骂一顿,看他仍旧是从前模样也是感慨万千,颇觉无味,挥挥手让他离开。

自此以后,刘峙再也没有见过台湾以外的天空,并于79岁那年病故于台,结束了潦倒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