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金默玉:家人逃亡前,兄长留下6个孩子待养,全屋财产却只剩100块

2024-04-13历史

在风雨飘摇的年代里,北京城内肃亲王府的一角显得格外凄凉。曾经的繁华已被战乱所吞噬,留下的仅是门可罗雀的庭院和满目疮痍。金默玉,这个曾经娇生惯养的肃亲王后代,在家族遭遇变故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她的哥哥们,一夜之间纷纷逃离国内,寻求生路,留下的,除了满院的回忆和沉甸甸的家族责任,还有六个年幼的孩子和一位老迈的保姆母女。这一家人,此时的依靠,竟只剩下哥哥们匆忙间留下的一百块钱。

夜深人静时,金默玉站在昏黄的灯光下,凝视着那一叠不起眼的钞票,她如何能用这微薄的资金,养活一家九口?四周的沉默仿佛在嘲笑她的无能为力。但是,在绝望的边缘,她没有选择沉沦,而是开始筹划着改变命运的每一步。

战后的废墟与新生

1945年,随着日本的无条件投降,全球范围内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宣告结束。然而,对于刚刚从战争的阴影中缓步走出的中国而言,战争所造成的深刻伤痕尚需时日才能逐渐愈合。在这样一个充满变革与不确定性的时期,北京的肃亲王府,这座见证了清朝末年辉煌与变迁的贵族府邸,也迎来了它的命运转折。

肃亲王府,曾是清朝皇族的象征之一,府内金碧辉煌,气派非凡,显赫一时。然而,战后的政治变革使得这座府邸的命运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国民党为了巩固权力和扩展势力,开始征用包括肃亲王府在内的多处贵族旧居,将这些建筑改造为政府机构或军事设施使用。而肃亲王的后代们,面对着家族历史的断层和财产的流失,不得不面对一个全新的生活现实。

兄弟的托付与生活的重压

1948年的秋天,北京的天空似乎也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云层沉重,风带着未来不确定性的寒意。国民党在内战中的节节败退,如同一道未愈的伤疤,映照出国家和个人命运的颠沛流离。在这样的背景下,肃亲王府内,金默玉的哥哥们,面对着纷乱的国内局势,做出了一个个艰难的选择——离开祖国,前往海外寻求安稳。

那一日,府内的气氛异常沉重,家族成员们聚在一起,每个人的面容都写满了不舍与焦虑。大哥作为家中的长兄,肩负着家族的责任和期望,他的决定无疑对整个家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将自己的孩子,一个个细心地托付给了金默玉,那一刻,他的眼眶泛红,声音哽咽,尽管努力维持着最后的坚强,但眼泪还是不自觉地滑落下来,这一幕,成为了家族记忆中难以磨灭的一部分。

「我会回来接你们的。」这句话,像是一束微弱的光,穿透了重重云层,带给人们一丝丝慰藉。然而,对于金默玉来说,这份托付不仅仅是对她的信任,更是一份沉重的责任。她站在哥哥面前,虽然力图保持镇定,但双手紧紧握着,身体的轻微颤抖,却暴露了她心中的紧张与不安。

府内的空气似乎都凝固了,哥哥们一个接一个地和家人告别,每一次拥抱,每一次目光交汇,都是对过去岁月的缅怀和对未来的期盼。孩子们或许还不完全理解即将发生的变化,但他们感受到了大人们的情绪,小小的身躯在不确定中寻求安慰。

当哥哥们陆续离开,府内的气氛变得更加凝重。金默玉站在府门前,目送每一位家人离去,直至他们的身影消失在街角。转身回到府内,眼前是一片静谧,除了孩子们偶尔的窃窃私语,几乎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她知道,从这一刻起,她需要面对的不仅是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更是这个家庭未来的希望和生存。

随着府门缓缓关闭,金默玉转身面对的是一家新的组成——六个孩子以及一对年迈的保姆母女。府内的气氛突然变得异常静谧,一时间,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不言而喻的期待与依赖。这个新的家庭,虽然成员众多,但能够依靠的财产却异常有限。哥哥们留给她的,只有区区一百块钱,这对于需要养活九口人的大家庭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府内的每一天都在艰难地维持着生计。金默玉将那一百块钱分成了若干份,精心规划每一笔支出,力求在保证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尽可能地延长这笔钱的使用期限。

艰难岁月的挣扎

金默玉承担起了照顾一家九口的重任,在肃亲王府这个曾经的贵族居所内,家庭的每一天都变得格外艰难。随着哥哥们因为沉迷鸦片而挥霍掉家中几乎所有的财产,金默玉面临的不仅是经济上的贫困,还有对孩子们未来的担忧。

在这两年中,金默玉不得不做出了许多艰难的决定。她开始整理家中的每一件物品,那些曾经是贵族身份象征的古董、家具、甚至家中的乐器和沙发,都被一一标价出售。每次有人来府上挑选物品时,都似乎在确认着肃亲王府的没落和家族荣耀的消逝。金默玉亲自与买家讨价还价,尽管心中万分不舍,但为了家庭的生计,她只能硬着心肠。

除了出售家中的物品,金默玉还开始接手各种能带来收入的杂活。她的日常变得异常忙碌,从清晨开始,她就忙于织毛衣和洗衣服,这些手工活虽然收入不多,但对于她和家庭来说,每一分钱都至关重要。晚上,当府中的孩子们和老保姆母女已经入睡,金默玉还在灯下细心地织着毛衣,她的双手因为长时间的劳作而变得粗糙,但这也成了她支撑家庭的重要手段。

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渐渐长大,他们或许还不能完全理解这背后的艰辛与无奈,但简朴的生活让他们早早地学会了珍惜。饭后的一碗水果,偶尔的一顿外出就餐,成了难得的享受和奖赏。而对于金默玉来说,能够看到孩子们健康成长,已经是最大的慰藉。

老保姆和她的女儿也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尽管年事已高,但她们依然坚守着对这个家的责任,无论是烹饪、打扫,还是照顾孩子们的日常生活,都做得无微不至。这种无言的付出,为这个特殊的家庭提供了额外的温暖和支持。

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生活依然困难,但金默玉和她的家人们却在这个过程中建立了一种特殊的默契和情感。他们共同面对困境,相互扶持,虽然未来仍充满不确定,但这份坚持和努力,成为了他们在艰难岁月中最坚实的依靠。在外界的风雨中,肃亲王府这个小小的家庭,以其独有的方式,继续着生活,温暖着彼此。

直到1950年末,当金默玉收到了大哥寄来的生活费时,这个家庭的生活才终于迎来了久违的改善。这笔钱虽然不多,但对于他们来说,却如同及时雨,缓解了他们迫切的生活压力。金默玉利用这笔钱,不仅为家庭购买了必需的生活物资,还留出一部分作为将来可能的紧急需要。

转变与重生

金默玉经历过生活的种种磨难后,决心必须采取行动来改变家庭的经济状况。凭借大哥寄来的生活费,她下定决心投资开办了一家西餐厅,期望以此为突破口,为家庭带来稳定的收入来源。金默玉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选址、装修到菜单设计,她力求每一个细节都尽善尽美,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顾客。

然而,现实并不如人愿。西餐厅开业初期,顾客寥寥无几,远远达不到金默玉的预期。北京那个时候的饮食市场对西餐的接受度并不高,大多数人还是偏爱传统的中式饮食。金默玉在餐厅门口迎来送往,眼睁睁看着门可罗雀,心中虽然焦急,但她并没有就此放弃。

面对西餐厅的经营困境,金默玉开始重新审视市场需求和自己的经营策略。她观察到,尽管西餐受到一部分人的喜爱,但更多的北京市民还是更喜欢传统的中餐,尤其是口味辛辣、麻辣的川菜。金默玉决定做出大胆的转型,将西餐厅改为经营川菜的餐馆。这个决定虽然充满风险,但她相信凭借正确的方向和坚持不懈,最终会有所回报。

转型后的餐馆,金默玉亲自挑选食材,注重菜品的质量和口味,还特意请来了擅长川菜的厨师。她还在菜单上加入了一些独特的创新菜品,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食客。随着口碑的逐渐建立,餐馆开始逐渐有了固定的客户群,生意也日渐兴旺起来。

令金默玉没想到的是,她的川菜馆不仅吸引了普通食客,还吸引了当时北京的一些文化名人,如吴祖光、老舍、齐白石等。这些名人的光顾,不仅为餐馆带来了更多的客人,也让餐馆的名声迅速扩散开来。他们不时在餐馆聚餐,讨论文学、艺术,餐馆的文化氛围也因此变得更加浓厚。

金默玉的餐馆最终成为了北京一处知名的餐饮地标,成为人们品尝正宗川菜的首选之地。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金默玉不仅成功扭转了家庭的经济状况,还为自己赢得了一份尊重和认可。

马戎戎.最后的格格金默玉[J].人事天地,2007(12):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