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贺老总说:你是军长你来指挥,军长推脱不干,结果让旅长指挥

2024-04-10历史

贺老总说:你是军长你来指挥,军长推脱不干,结果让旅长指挥

1937年,日军入侵中国的步伐加快,山西局势日益紧张。

在这关键时刻,贺老总与国民党高级将领举行会谈,共同商议应对日寇。

在会谈中,贺老总表示:「你担任军长,我负责指挥师级部队,我们共同协调指挥。」

贺老总为何放弃指挥权?这场战役最终由谁担任指挥?贺老总与该军长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1937年,日本侵略势头不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后,开始全面侵华。

山西,因丰富矿藏成为日军攻略目标。阎锡山和卫立煌虽然奋战,却无法挡住日军。山西不仅是阎锡山的故乡,也是抗日根据地的重要屏障。

八路军接替国军防守,但随着战局恶化,力量不断削弱,只有贺老总的120师能抵挡日军。

贺老总意识到单凭一师难以对抗日军,故寻求国民党内部支持。虽然阎锡山无暇顾及,但贺老总想到了赵承绶。

赵承绶是晋军高级将领,他在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中表现突出,尤其在抵御日军进攻方面颇有建树。

赵承绶不仅个人能力强,还在晋军内部有不少影响力,与傅作义等人关系良好。贺老总认为赵承绶会支持他的计划,于是找到了他,并成功得到了赞同。

在国家危难之际,赵承绶已对国民党内部的局势心生不满。

在赵承绶看来,国家的危机迫在眉睫,个人恩怨应该置之度外。然而,国民党内部却陷入了你争我斗的局面。

在关键时刻,有些人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不愿意与他人合作,导致原本可以取得胜利的战役却因指挥层面的混乱而失败。

赵承绶深感无奈,国家利益被置于次要地位,个人利益却被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

赵承绶早年信奉国民党的三民主义,但如今他看到许多国民党人已经偏离了孙中山的道路。

贺老总提出的合作建议对赵承绶来说是及时雨,然而在指挥权上,贺老总和赵承绶出现了分歧。

贺老总提议由赵承绶指挥,但赵承绶却谦逊地推辞。他意识到自己的指挥水平不足以胜任这一重任。

赵承绶和贺老总的交情可以追溯到北伐战争时期。虽然晋军实际上归属于蒋介石,但赵承绶和贺老总却曾在北伐中共同奋斗。

贺老总在北伐时已是颇有声望的20军军长,而赵承绶则只是一名不知名的师长。尽管后来赵承绶表现出色,但贺老总在军事才能上却远远超过了他。

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贺老总仍然坚持要守住山西,这种精神让赵承绶十分敬佩。

然而,当贺老总提出让赵承绶指挥时,赵承绶却因自己的能力和地位而犹豫不决。

贺老总理解了赵承绶的顾虑,但他也有自己的考量。他不确定赵承绶手下的部队是否会服从他的指挥,而且担心自己的脾气不适合指挥军队。

此外,他还担心自己的行动会招致蒋介石的反感。续范亭建议推荐一个人选,贺老总和赵承绶也都表示同意。

续范亭推荐了贺老总手下的一个旅长,名叫王震。这一提议得到了赵承绶的认可。

王震是一位善于打硬仗的将领,在带兵方面颇有造诣。他不仅是120师的一名旅长,还是军政委员会的委员之一。

在日军入侵山西时,王震多次率部与日军交战,积极削弱日军的交通线。他的配合使得忻口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作为359旅的旅长,王震在军中有着很高的威望。

他在抗日战场上表现出色,受到了国军的高度赞扬。他的身份既有分量,又不会让赵承绶感到压抑,因此他被认为是最合适的人选。

如果让王震指挥,蒋介石也不会认为赵承绶被压制了。因为王震的地位无法压制赵承绶。

这样一来,赵承绶也可以免于遭到蒋介石的责问,同时国共两党也能够共同对抗敌人。赵承绶对这个决定表示非常满意。

经过双方的一致同意,贺老总召集了王震。在讨论对日军的反击计划时,王震提出了一些建议。

王震建议破坏日军的交通线,以阻止他们的援军增援。这样一来,我军攻城的时间就能更充裕。

贺老总决定不对王震的计划进行干涉,相信他的经验和能力。王震接手指挥权后,果然表现出色。

从1938年2月开始,王震率领部队对被日军占领的县城发起了反击。他利用巧妙的策略,成功夺回了六座县城。

在宁武的战斗中,王震采取了耐心的策略,只让部队控制交通要道,迫使日军无法得到补给而放弃城市逃离。这使得我军成功夺回了七座县城,建立了抗日根据地。

这场战斗让赵承绶深刻认识到了国共两党的差异,也明白了为何贺老总等人会选择离开国民党,投向共产党。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赵承绶的思想逐渐转变,最终他率领部队投降,促成了晋军的起义。

对于有着高尚理想的人来说,不论身处何方,只要是有利于国家的事业,他们都会义无反顾地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