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历史上真实的刘表,纵横乱世,配得上枭雄称号!

2024-02-05历史

在真实的历史记载中,刘表及其集团的活动远非如此平淡。

当关东联军集结,以袁绍为盟主时,荆州地区亦积极响应,包括荆州刺史王睿、南阳太守张咨及长沙太守孙坚等皆加入了讨伐董卓的行列。

然而,历史中孙坚背弃盟友的传统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从长沙发兵,先斩荆州刺史王睿,再除南阳太守张咨,并与袁术联手占据南阳。

王睿遇害后,汉朝廷试图重新委任新的荆州刺史。此时,刘表手持汉献帝刘协的诏书前往荆州赴任。

刘表一骑下荆州

实际上,当时的荆州局势动荡不安,刘表孤身一人抵达宜城,无兵无卒,处境极为艰难。

当时,荆州南阳已被袁术和孙坚占据,襄阳则被江夏叛匪张虎和陈生控制;长沙苏代以及华容的贝羽等人也听命于袁术和孙坚,整个荆州几乎无人服从刘表。史料形容此时期荆州江南地区宗族势力强盛,各自割据作乱。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襄阳蔡瑁带着蒯良、蒯越两兄弟前来投靠刘表。蔡家和蒯家均为荆州的大户人家,虽拥有丰厚的财富、人力和粮食储备,但却缺乏合法的政治地位。

蔡瑁之所以选择刘表,正是为了寻求一个名正言顺的身份。一方面,刘表身为皇亲国戚,另一方面,又是大汉朝廷正式任命的荆州刺史,具有无可争议的合法性。相比之下,占据襄阳的张虎和陈生只是江夏地区的贼寇。

而蔡家作为襄阳首屈一指的世家大族,有着自身的政治抱负和政治理想,自然不愿与贼寇同流合污。有人或许会问,为何蔡瑁不选择实力较强的袁术,而是选择看似弱小的刘表?

原因在于,袁术因与孙坚联手背叛了官僚出身的南阳太守张咨和前荆州刺史王睿,而这二人均出自中原赫赫有名的世家——尤其是王睿来自琅琊王氏。中原地区的世家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姻关系和师徒情谊,形成了利益共享的共同体。因此,袁术与孙坚的合作导致其失去了中原世家的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袁术所能联合的力量仅限于一些军阀和叛乱武装,如孙坚、吕布、公孙瓒、陶谦以及白波军首领等,而世家子弟们则不再愿意与袁术合作,转而寻找更具合法性和长远发展潜力的合作伙伴,如刘表。

回到刘表的话题,面对荆州混乱的局面,他毫不掩饰地向蔡瑁、蒯良和蒯越三人表明心迹:荆州目前形势动荡,人心难聚,想要征兵却又担忧民众不愿归附,你们有何良策助我安定局势?言下之意是,在这个乱世之中,百姓为求生存往往只要给口饭吃就愿意卖命,所以实际上他在寻求他们三人能提供支持,包括钱粮等资源。

蔡瑁三人心领神会,不仅慷慨解囊,还主动提出解决办法。他们深谙荆州内部宗族势力繁杂的状况,决定采取果断行动。蒯越直接策划了一场大型的「鸿门宴」,史书记载:「越遣人诱宗贼至者五十五人,皆斩之,袭取其众,或即授部曲。」凭借蒯家在荆州的影响力,一场宴会下来,五十五名豪强头目被除掉,随后趁势收编了他们的部众,将这些力量纳入刘表麾下。

随着这批宗贼首领的覆灭,江南地区仅剩下襄阳的张虎和陈生两大势力。襄阳城防坚固,攻打不易,历史上孙坚就是在此地战死,关羽亦因久攻不下而最终导致后方失守。对于襄阳问题,刘表等人选择了金钱攻势。

张虎与陈生虽为盗匪,但其本质也是为了糊口度日。如同当年四十万黄巾起义军一样,无非是饥寒交迫下的无奈之举。于是,蒯越与庞季通过强大的经济手段攻克了襄阳,使得张虎、陈生两人见利而降。道理很简单,既然能安稳生活,为何还要冒险为盗?不仅如此,刘表还许诺给予他们正规编制,加入大汉朝廷承认的荆州刺史军队中,成为合法军人。

如此一来,江夏地区的匪患得以平定,刘表成功收复了南郡、江夏郡以及襄阳重镇。当时荆州共有七个郡,刘表已掌控两郡,而北方的南阳郡仍在袁术和孙坚手中,南方荆南四郡(长沙、桂阳、武陵、零陵)则相互呼应,形成联盟。

群雄纷争

至于接下来刘表应先收复北部的南阳郡还是南部的荆南四郡,并非他能够自由选择的问题。因为就在他取得襄阳之后不久,天下形势剧变——董卓兵败逃往长安,洛阳被焚,而袁术派孙坚挥师北上,直指刘表而来。这一系列变故,让刘表无法按原计划部署,只能迎战孙坚,展开新一轮的较量。

董卓抵达长安后,以袁绍为首的关东联军开始内耗,不再积极对抗董卓,反而展开了内部争斗。袁氏兄弟关系破裂,袁绍选择与荆州的刘表结盟,而袁术则联合幽州的公孙瓒,导致原本的关东联军分化为两大阵营:士大夫阵营,包括袁绍、曹操和刘表;军阀阵营,则由袁术、公孙瓒以及陶谦组成。

军阀阵营首先对士大夫阵营发起攻击,【三国志·武帝纪】记载:由于袁术与袁绍之间的矛盾激化,袁术向公孙瓒求援,公孙瓒派刘备驻扎高唐,单经驻守平原,陶谦进驻发干,共同进逼袁绍。然而,曹操与袁绍联手迎战,并成功击败了这一联盟。

在北方战场,公孙瓒、刘备、单经及陶谦合围攻打袁绍和曹操,但最终未能战胜,被曹操和袁绍合力击退。

南方战场上,【三国志·刘表传】记录了一段重要史实:当袁术占据南阳时,他联合孙坚意图突袭并夺取刘表的荆州领地,派遣孙坚进攻刘表。不幸的是,孙坚在攻打襄阳时遭流矢射中身亡,军队溃败,使得袁术无法取得胜利。

孙坚战死后,刘表立即展开反击,趁势将袁术赶出南阳,进而收复该地。【三国志·武帝纪】载明,在此过程中,刘表切断了袁术的补给线,迫使袁术撤出南阳,转战陈留。

袁术撤离后,南阳名义上归入荆州刺史刘表的管辖之下。刘表得以腾出手来处理荆南四郡的问题。其中,长沙太守张羡与刘表之间存在严重的分歧和冲突。

正当刘表准备对付张羡之际,中原局势又发生了巨变。长安城中的董卓遭到王允与吕布的联手诛杀,但随后董卓部下李傕、郭汜、张济与贾诩结成「西凉F4」,打败吕布和王允,控制了长安。然而,胜利之后他们内部也出现了分裂,李傕和郭汜断绝了对张济的粮草供应,走投无路的张济被迫外出劫掠,误打误撞来到了刘表治下的南阳穰城。

然而,张济显然没有料到荆州拥有神射手,先前连孙坚都命丧于此。结果不出所料,张济也在战斗中不幸中箭身亡,死法与孙坚如出一辙。

张济去世后,其侄子张绣继承了他的军队。为了维持生计,张绣决定依附刘表,换取粮食供给,并率军驻扎于南阳宛城,替刘表抵御来自北方的威胁。

至此,荆州北部已基本安定下来,刘表遂调集大军挥师南下,将目标锁定长沙。

刘表与诸葛仕家

此时,徐州迎来了一位熟客——诸葛玄,他正是诸葛亮的叔父。诸葛亮早年丧父,由叔叔诸葛玄抚养长大。当时,徐州刺史陶谦是江东丹阳人,与徐州本地的一些名门望族关系并不融洽,如琅琊诸葛氏、琅琊王氏等家族,他们不愿出任官职,拒绝与陶谦合作。

在徐州动荡不安且家族与地方官员不合的背景下,诸葛玄携带着诸葛亮、诸葛均两兄弟以及他们的两位姐姐,一同南下投奔荆州刘表。诸葛玄与刘表早年间就已结识,同为中原士族出身,彼此间的关系网错综复杂,相互认识是很自然的事情。

刘表对于诸葛玄的到来十分欣喜。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诸葛玄是来投靠刘表的,这对于身处荆州需要依赖蔡家和蒯家力量的刘表而言,是非常珍贵的「自己人」。刘表深知依靠他人之便需受制于人,要想在荆州真正立足,就必须培养自己的心腹势力。因此,刘表接纳了张绣、诸葛玄等人,并后来收留刘备,都是为了逐步壮大自身力量。

就在诸葛玄投奔刘表期间,天下格局又发生了剧变。袁术被曹操和袁绍联手击败,退至扬州。扬州刺史刘繇无法抵挡袁术的进攻,被迫从江淮地区逃往江东。此时,江东豫章郡太守周术去世,豫章太守一职空缺。长安朝廷委派朱皓接任豫章太守,而由于当时长安实权掌握在李傕和郭氾手中,朱皓实际上是李傕阵营的人。

李傕拉拢刘表,授予其镇南将军、荆州牧、成武侯并给予假节权力,但刘表身为士大夫阵营的一员,不可能因为一个封号就被轻易收买。于是,刘表上书朝廷,请求任命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意图借此将影响力扩展到江东地区。然而,在江东豫章,朱皓与诸葛玄围绕着太守之位展开了激战,最终朱皓胜出,诸葛玄不幸战败身亡。

诸葛玄死后,诸葛亮、诸葛均及两位姐姐成为遗孤,全由刘表负责抚育。刘表为人颇为仗义,他将诸葛亮的一位姐姐嫁给了荆州蒯家的蒯祺,蒯祺乃荆州文官之首;另一位姐姐则嫁给荆州名士庞德公的儿子,而庞德公有个侄子庞统,因此诸葛亮与庞统有了亲戚关系。此外,诸葛亮娶了黄承彦的女儿黄月英,黄月英的母亲姓蔡,是荆州蔡家人,是蔡瑁的妹妹。蔡瑁有两个妹妹,一个嫁给刘表,另一个嫁给黄承彦,所以诸葛亮与刘表之间也存在着亲缘关系,从黄月英这边论,诸葛亮应称呼刘表为姨夫,而且是血缘关系上的亲姨夫。

尽管有这层亲密关系,但在后世著名的「隆中对」时,诸葛亮与刘备密谋对付自己的亲姨夫刘表,这一行为背后透露出诸葛亮对刘表可能存在的怨恨,或许源于诸葛玄之死。

刘表平定荆州

言归正传,关于刘表的征战历程,先前提到他试图围攻长沙太守张羡,但历史记载中显示这一过程并不顺利,连续多年未能成功攻克。

在持续僵持期间,张羡因病去世,其子继位,然而这位接班人能力平庸,导致战局迅速逆转。随着张羡之死,长沙城失守。

紧接着,零陵和桂阳两地闻风丧胆,纷纷选择投降刘表,不再抵抗。借此机会,刘表顺利收复了荆南四郡中的零陵与桂阳两郡。

至此,刘表完成了对荆州全境的统一,【史书】对此有如下描述:「(刘表)南方征服了零陵、桂阳,北方则控制了汉水流域,所辖地域幅员辽阔,达数千里之广,麾下拥兵十万余众。」

这是刘表势力最为强盛的时期,论实力而言,当时的刘表与同一时期的袁绍、袁术以及曹操等割据势力相比,并无明显劣势,可谓不相上下。

刘表并非没有向外扩张或争夺天下的意愿,然而他的行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在统一荆州后,尽管刘表拥有强大的地盘和兵力,但其势力内部存在一个结构性问题:荆州的文官系统以蒯家为核心,武将力量则以蔡家为主导。当初刘表孤身入宜城之际,正是得益于蔡家与蒯家的巨大支持才得以立足并掌控整个荆州,可以说这两大家族对于刘表势力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刘表若要效仿某些历史上的君主实行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策,铲除这些功臣家族,则需要具备极强的权威与实力。然而实际情况是,刘表未能做到这一点,这就意味着他在荆州集团中的决策权并不绝对,而是与蔡家、蒯家共享权力,甚至可以说是形成了「双头执政」的局面。这种内部结构导致了荆州集团在对外决策时无法像袁绍、曹操那样具有高度集中的领导力和执行力。

尽管如此,刘表并未完全放弃对外扩张的努力。他最容易调动的军事力量便是依附于他的部属张绣,通过指挥这支忠诚的力量,刘表仍能采取主动出击的军事策略。然而,在整体战略层面,由于内部权力分配的问题,刘表在争霸天下的道路上显然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障碍。

刘表对三国历史的推动

在刘表稳固荆州统治之后,历史舞台上演绎了三件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而刘表亦深受其影响。我们逐一解析这三件事:

第一,汉献帝刘协从长安逃离,途中遭遇败绩于曹阳之地,随后曹操将其迎至许县安置。这一举措标志着曹操与袁绍之间的联盟彻底破裂。要知道,汉献帝刘协是由逆贼董卓所拥立,作为士族领袖的袁绍对此并不认可,因为早年他的家族袁隗及大将军何进共同支持的是汉少帝刘辩。董卓不仅废黜了袁家支持的皇帝,还对袁家进行了残酷的屠杀,造成了无法化解的深仇大恨。因此,袁绍拒绝承认刘协的合法性,并自行选择了北方幽州牧刘虞作为拥戴对象。

然而,曹操却不同意袁绍的做法,他选择站在汉献帝刘协一方。鉴于刘虞远在北方幽州,而刘协则位于西方长安,曹操便以此为据向袁绍表明立场:「诸位若欲北向,我自择西行。」这意味着曹操决心依附并尊奉汉献帝,由此拉开了与袁绍之间更为直接的政治对立和军事竞争的序幕。

当汉献帝出逃导致袁绍与曹操阵营决裂之际,刘表面临了选择站队的难题。尽管袁家四世皆为朝廷重臣,且实力在当时强于曹操,但刘表并未公开表明立场,而是采取了一种微妙的做法。

此时,在南阳宛城安静驻扎的张绣突然活跃起来,开始在曹操的边界制造事端。这一举动实际上传递了一个信号:刘表暗中倾向于支持袁绍一方。

曹操对刘表的态度心知肚明,遂在迎奉汉献帝之后决定先发制人,将矛头指向刘表所倚重的宛城张绣。关于曹操与张绣之间的军事冲突细节虽在此不多赘述,但这场战斗堪称激烈胶着,双方你来我往,持续两年之久。最终,曹操付出了惨痛代价,包括失去长子曹昂和猛将典韦,而张绣则在重重压力之下选择了投降曹操。

刘表看似未能给予张绣实质性的援助,使得张绣几乎是以凉州军孤军对抗强大的曹操势力。这背后反映出的是刘表作为荆州集团领导者权限受限的问题——彼时以蒯越为代表的荆州士族已经开始倾向于曹操,与刘表原本偏向支持袁绍的意愿并不一致,这一内部意见分歧将在后续事件中进一步显现。

二:袁术于寿春擅自称帝后迅速走向败局。而在袁术登基前一年,孙策已完全掌控江东地区。由于孙坚曾因荆州刺史刘表而战死,导致孙刘两家的恩怨难以调和。

刘表深知孙策对荆州抱有敌意,因此联手庐江太守刘勋共同向孙策发起了攻击。值得一提的是,刘勋原是袁术麾下的将领,在袁术自立为帝一年后迅速陨落,此时刘勋手中掌握了大量袁术旧部及家眷,麾下军队多达四万余人,加上皇亲国戚刘晔的投靠,其在庐江地区的影响力堪比一个小袁术。

庐江之地乃周瑜故里,孙策与孙权的战略重点有所不同——孙权更关注荆州方向,而孙策则一心要稳固江淮区域,因此攻打庐江、令周瑜、张昭等江淮士族归乡成为其重要目标。

面对孙策与周瑜的强大攻势,刘勋和刘晔选择与荆州刘表结盟,三者形成了对抗孙策的联合阵线。此战役中充满了智谋与反转,孙策和周瑜多次身处险境,具体战斗细节在此不做详述。

最终,孙策成功攻占庐江,而前来支援庐江的荆州江夏太守黄祖之子黄射先锋部队被孙策击败。随后孙策乘胜追击,欲进攻江夏,但未能攻克。战事结束后,刘勋和刘晔二人兵败逃亡,最终投奔曹操旗下。

三:官渡之战的烽烟燃起,北方局势发生了重大转折。袁绍挥师南下,直指曹操驻扎的官渡,一场决定天下格局的大战即将爆发。此时,刘表面临着艰难的战略抉择。

【三国志·刘表传】记载,在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峙之际,袁绍派人向刘表求援,刘表口头答应却并未出兵援助,同时也未支持曹操,他的意图是保持中立并稳固江汉地区的势力,静观时局变化。

实际上,刘表并非不愿出兵支援,而是受到了集团内部的掣肘。蒯越、刘先以及韩嵩等荆州重臣向刘表进言,大致意思是:当前北方两大势力相持不下,天下的重心正落在您这位镇南将军身上。然而,您拥有十万之众,却未能适时选择贤明的一方辅助,并且保持中立并无明确立场,如此一来,可能两边都不讨好。鉴于曹操乃当世英杰,才俊纷纷投奔,其战胜袁绍的趋势明显,因此他们建议刘表应举全荆州之力归附曹操,这才是最为稳妥的战略决策。

这样一来,刘表虽已口头答应袁绍,但荆州士族阶层却倾向于曹操,这令刘表陷入了两难境地。为探查虚实,刘表派遣韩嵩前往曹操阵营打探消息。

韩嵩返回后,极力称赞曹操,并劝说刘表将儿子作为人质送往曹操处以示诚意,此举深深激怒了刘表,他甚至下令杀害了韩嵩的随从,但由于韩嵩背后有蔡瑁和蒯越的支持,刘表无法动其分毫,只能将其关押入狱。

也正因为这段恩怨,后来曹操南下时,刘表恰逢病逝,而蔡瑁和蒯越直接投降曹操,这背后的根由正是在官渡之战期间,荆州士族已倾向于投靠曹操。

此时,刘表既受到荆州士族不听调遣的压力,又因自己的部属张绣已经投靠曹操,导致他在援助袁绍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尽管如此,曹操依然对刘表存有疑虑,故而拉拢交州刺史张津,命其北上进攻刘表控制的荆南地区。面对这一挑战,刘表展现出非凡的应对能力,在抵御张津的同时,还采取措施牵制曹操。

袁绍为了增强在官渡战场上的胜算,派出使者到许昌以南策反各地。刘表响应了袁绍的号召,并积极策划豫州各郡及周边地区共同反抗曹操,当时除了阳安郡之外,豫州其他郡县均同意倒戈支持袁绍。

在官渡之战的关键时刻,袁绍派出的策反使者正是刘备。他与汝南的刘辟联手,对曹操的后方许昌发动攻势,其迅猛之势一度直逼许昌城下七十里之遥。

然而,在胜利似乎唾手可得之时,曹仁、满宠和李通等曹军将领率部迅速平定了这场突如其来的叛乱。因此,在这个阶段,刘备实际上已与刘表站在了同一阵线,这也是官渡战役结束后,刘备选择投奔刘表的原因所在。

官渡之战结束后,天下的局势逐渐明朗。袁绍败退至河北后不久便病逝,曹操趁机收服河北地区,统一北方大局已定,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与此同时,江东孙策遭刺不幸去世,孙权接掌大权后调整战略方向,将目标锁定于荆州,开始向江夏地区发起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