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奇怪现象:徐海东养病15年仍大将,萧克资历与开国元帅平级却上将

2024-07-20历史

1951年,刘少奇批示罗荣桓关于干部评级工作指示草案,拉开评军衔的序幕,随后他也开始着手组织各级评级委员会。也正是从此时开始,解放军开始正式建立起新中国军事系统的等级体系,为后来解放军军衔制的实行、正规化创造条件。

1955年刘少奇作为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开始主持讨论解放军的授衔流程。在他的主持下,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通过授予朱德、彭德怀等人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决议。

此外,在会上刘少奇和众人还讨论过关于授予毛主席大元帅军衔的议题,但毛主席不愿意接受,使得刘少奇只能无奈的说道:「人大常委会可以做决定,但是他是国家主席,还需要他下令才行呀。」而毛主席的拒绝,也让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成为人民军队历史上的第一个空衔。

敲定10大元帅人选后,紧接着就是讨论十大将、上将等人选。其实相较于十大元帅,大将、上将的评选可能更加激烈,因为元帅中除了粟裕那个特殊的存在,其他人都毫无争议,都能获得一致认可。但是大将、上将中难免存在彼此实力相当、资历相当的情况,因此评选过程更为艰难。

毛主席当时也不得不说:搞评衔,是很大的工作,也是很不好搞的工作。作为此次军衔评定的重要负责人,刘少奇也是压力山大,不过因为在战争年代曾经主持过解放军临时授衔,所以他还是配合彭老总、周总理等人圆满的完成这一工作。

但在讨论军衔授予时,除了粟裕以外,萧克上将的评定也引起议论,一些同志对于萧克未能成为大将而感到遗憾。说起来,萧克在我军历史上也是数一数二的人物,作为上将榜首,他曾是我军历史上最年轻的高级指挥员,还有与同时授衔的元帅相处、共事的经历。

萧克早在19岁的时候就当上叶挺独立团的连长,25岁的时候担任红八军军长,27岁的时候成为红六军团军团长,29岁已经是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也就是贺龙的得力助手。年纪轻轻的他,早已身经百战,在红军中名列前茅。后来抗战时期,他被任命为八路军120师副师长,继续和贺龙搭档战斗。

在抗战期间,他意气风发,1937年出兵山西,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940年指挥部队反击敌人的十路围攻,粉碎日伪军的多次扫荡,发展了冀东根据地,为后来的东北解放创造条件。1942年协助聂荣臻发展壮大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并指挥众人进行反扫荡战争,总结推广了地雷战、地道战等经典战术。

到解放战争时,他先是负责创办华北军政大学,后来担任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第一参谋长指挥部队南下,组织策划陈明仁等人起义。当然,也参与过指挥四野千里追击,歼灭白崇禧集团和余汉谋诸部共43万人,立下赫赫战功。

因此,按照当时的军衔评定参考因素,无论是山头,还是资历、职务,萧克其实都是非常抢眼的,虽然他无法和贺龙对标,但似乎至少能够到大将门槛。毕竟他可是八路军副师长,除他之外的五位八路军师长,都是元帅军衔。

可惜情况有些复杂,因为红军时期、抗日时期,萧克犯过一些错误、战绩相对也不是很亮眼,导致评衔受到影响。其实对比其他入选人物,我们可以很清晰发现:当年我军实在是人才辈出,落选的没有弱者,只是最终当选的人更合适。

那既然竞争如激烈,那徐海东1940年便离开前线,休养长达15年,为何却比萧克要高?这是由于他的履历很丰富。在1934年的时候,他率领红25军长征到了陕北,成为第1个顺利到达陕北的长征部队。

而且,在当时的四支长征的队伍中,徐海东的红25军实力最弱小,只有不足3000人。但他硬是顶着10万敌军的围剿,生生杀出一条血路,将陕北根据地立住脚跟,为后来的红军主力会师提供这唯一的根据地。

在徐海东的运作下,红25军和陕北红军合二为一,组成红15军团,并且成功接纳了只剩几千人的中央红军,期间还发生过毛主席向徐海东借钱的故事。当时中央红军几乎已经到崩溃地步,是徐海东挤出资源来支援,才让中央红军度过低谷期。

毋庸置疑,徐海东对中国革命贡献巨大。除此以外,徐海东的指挥才能也不一般,当年他以3000人打10万人,还将部队扩张到5000人。有中央红军到来后,他配合中央红军取得直罗镇大捷,打得国民党胆战心惊。

西安事变爆发后,张学良和杨虎城等人点名让徐海东来镇场子,可见其能力。可惜,徐海东因为9次受重伤,所以在抗战、解放战争时期只能长期养病。

但其功劳之高,少有人能相提并论,徐海东当时甚至是位居大将第二。虽然自己一直打算辞去大将军衔,觉得养病耽搁并无功劳,但并未得到应允。毕竟他的伤痕累累,都是为国家所付出的。

当然萧克屈居上将,也没有任何意见,他和粟裕一样欣然接受,从不在乎这些虚名。就这样,从元帅到上将,再到后来的中将、少将,刘少奇等人主持的授权仪式虽有波澜,但还是基本完成,而这些开国将帅们也成为后来名动天下的传奇人物。

参考文献:【新中国首次将帅授衔始末】、【管窥开国大将】、【刘少奇在解放军军衔制度方面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