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左权的影响力有多大?牺牲后以名字命名县城,沿袭至今都没人改

2024-01-04历史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0年6月的一天,一个远赴苏联深造的年轻男子,回到了故国。

为了革命,他无法归家,只能将所有的思念化作文字,送回了故乡。

远在湖南的老母亲,收到信件之后,禁不住老泪纵横。

在等待的岁月里,老人一遍又一遍的翻看着信纸,期盼着孩子能早日归家。

12年过去,这个18岁就立志出乡关闹革命的少年郎,立下了赫赫战功。

可他却再也没办法回到家乡,与母亲的归家之约,也在漫天炮火中戛然而止了。

1942年5月25日,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山西辽县(今左权县)指挥部队反「扫荡」作战时,壮烈殉国,彭德怀悲痛万分。

功勋卓著的左权将军,究竟是如何牺牲的?

危机四伏的太行山

在那个烽烟四起,群狼环伺的动荡年代,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救国而前赴后继,左权正是其中之一。

1905年,左权出生在远离前线战火的湖南醴陵市平侨乡黄茅岭。

在当时,黄茅岭不仅远离战火,还远离主要的交通要道,是一个实打实的偏远小村庄。

可在那个举国皆战的年代,就算是再闭塞的村庄,也没有办法彻底隔绝消息。

1923年12月,18岁的左权决定离开家乡,投身革命。

他兜兜转转来到了广州,不仅在这里入了黄埔军校,还光荣的成为一名中共党员,之后更是前往苏联留学。

1930年他重回故国,毅然扎进了深山老林当中,为我党培养更多的军事人才。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开始长征。

左权作为先头部队指挥官,他一天急行军140华里,攻下了越西县城,吸引敌方部队火力,赌上生命掩护了红一师的渡江。

在后世著名的百团大战中,左权更是作为参谋长,协助总指挥彭德怀。

在这次的大战中,左权负责指挥保卫黄崖洞的八路军总部特务团。

在战役中他坚持不骄不躁,以静制动的指挥原则,在黄崖洞保卫战里打出了一场漂亮的胜仗,成为后期我军「反扫荡」的经典战例之一。

左权出色的综合指挥能力,也给彭德怀留下深刻印象,也为后期二人的紧密合作打下基础。

百团大战的胜利,给华北地区的清华日军予以重创,也是八年抗战里极具战略意义的一场战斗。

从百团大战以后,我国在战略上彻底扭转了敌攻我守的意识形态,给抗日的众多军队打入了一针强心剂。

虽然百团大战是对敌人首次的有力反击,能够参与左权也觉得万分荣幸。

但实际上在战斗开始前夕,他其实一直在犹豫是否要回家看一趟。

三年前,他就收到叔父左铭三的来信,信中说道他的大哥左育林因病逝世。

万分悲痛之余,左权更加担心年迈多病的老母亲。

他的母亲生育了五个子女,但因为父亲早逝、家境贫困,左权的两个哥哥很早就夭折了。

左权离家求学之后不久,他的姐姐也出嫁了,家里只有大哥左育林陪伴、照顾着母亲。

大哥离世,家里日后只剩下老母亲一个人,艰难度日。

收到信的那一刻,左权恨不得能立刻抛下眼前的一切赶回家,安慰侍奉自己的母亲。

但那时正值抗日战争爆发,如此紧要的关头,左权说什么也没有办法从组织上提出此刻回家探亲。

后来,一场场战斗让左权的回乡安排不断延后,三年的时光让他的担忧愈发深刻。

他也只能将自己满腔的愧疚再次写进信中,寄给母亲,然后将全部的精神都拿出来投入革命。

百团大战结束后,彭德怀率领部队化整为零,采用游击战这样多变的战略和战术,带领部队进入了太行山山脉。

1939年到1941年年底,彭德怀配合山西第129师的部分兵力,成功端掉了日军在太行山、辽县、涉县等多个地区的驻兵,还摧毁了日军大量弹药库和粮食库。

这支部队在彭德怀和左权的带领下,即便日军发动了多次围剿,都没能成功的造成有效打击。

徘徊在太行山里的红色军队,成为当地日军最深的梦魇。

而此时的左权,作为彭德怀所带领部队的参谋长,他每日都很忙碌。不仅要时刻关注战场,还要关心战士们的思想情绪、军需装备。

也由此,左权和彭德怀成为最合拍的搭档,两人在太行山里结下深厚情谊。

从明面上看,此刻我军在太行山是取得了一定的战略优势的,但不管是彭德怀还是左权,他们都没有因为这些胜利有沾沾自喜。

相反他们一直都十分担心,因为日军一定会伺机反击,但连续好几个月,日军方面都没有展现出要反攻的迹象。

这样长时间的沉默,和之前当地日军驻地的表现截然相反,反而令人不解。

事实证明,左权和彭德怀的担忧并没有出错。

1941年4月,冈村宁次被提拔为大将,日本天皇一纸调令将他派去了山西,成为新一任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

冈村宁次和一般的日军指挥官不同,他信奉中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理念,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之前在东北就一直在做特务工作。

因此在这次到任之后,冈村宁次并没有第一时间组织日军反攻,而是对太行山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

冈村宁次认为,华北地区尤其是太行山山脉里地形复杂,且日军也缺乏群众基础。

通过对彭德怀过去的战争资料研究,冈村宁次发现彭德怀善于山地游击战,非常会分散部署兵力。

粗暴的进攻方式,不但不能消灭八路军,还有可能会被对方反包围。

因此在经过反复的探讨之后,冈村宁次制定了一个名为「铁壁合围」计划。

他命令日军部队采取包围内缩的方式,一步一步缩小包围圈,争取一击毙命,将太行山内的八路军部队全面剪除。

这项计划很快就传到了左权和彭德怀的耳里,他们知道一旦包围圈形成,我方必定要遭受重大损失。

为了应对这一点,彭德怀和左权也开始连夜商讨起突围方案。

然而当时没有人知道,在这场一触即发的惨烈战役背后,冈村宁次同时制定的另一个计划也在悄然进行中...

英勇无畏的牺牲

这是一项日军绝密作战计划,一直到抗日战争结束的几十年后,人们才在日本印制于1945年的一份内部报纸中,发现了这个秘密。

原来冈村宁次在当年还曾秘密制定了另一项作战计划,并为其命名「C号作战计划」,而这个计划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暗杀彭德怀。

他认为,如果能够成功刺杀彭德怀,那么对太行山地区的八路军围剿计划就已成功大半。

为此,冈村宁次不惜调动出大量这些年在中国培植的间谍人员,这其中就包括数量相当可观的中国青年学生,和一批年轻农村男女。

他以金钱和死亡为诱饵,将这些年轻的生命推入歧途,让他们背叛了自己的国家。

游荡在山里的「益子挺进队」,一度骗过了很多憨厚善良的村民,他们随身携带电台,将自己探听到的情报都传了回去。

虽然后期这些人被识破,消息也传到了八路军总部,但那个时候太行山区总部的位置被基本锁定。

1942年4月29日,冈村宁次对冀南、冀中的抗日根据地实施全面进攻,吸引了周围大量兵力集结。

然而,这场战役只是冈村宁次声东击西的计划。

在此之前,太行山区的八路军总部一直被隐藏的很好,因此在对外战争吃紧时,彭德怀将很多主力部队向外转移。

战斗打响之时,彭德怀所在的八路军总部,几乎没有作战部队。

虽然有一个警卫营,但人员并没有那么多,并且绝大部分士兵还负担着后勤的保卫工作。

1942年5月24日,陷入合围当中的太行山八路军部队,开始分散突围。

北方局、总部机关、野战政治部、党校以及当地报社等两千余人,其中还包括很多妇女和老人,因为行军速度过慢,此时还在太行山十字岭的山沟里。

5月25日清晨,日军赶到了这里,他们甚至出动了轰炸机。

彭德怀立刻下令散部队,分头突围,左权知道此时他必须要和彭德怀分开,担负起指挥的重任。

但他也知道,彭德怀作为部队总指挥,对这支部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左权推开了赶到身边来保护自己的警卫员,喝令警卫员必须跟着彭德怀,誓死保护彭德怀的安全。

而他自己带领着十几名士兵以及几十个老弱病残剩余的文职人员,在十字岭,在漫天的炮火中寻找突围路线。

左权命令士兵卧倒隐蔽,想办法躲进山林,自己却不顾自身安危,主动跑上了山岗寻找路线。

就在此时,一发炮弹在左权的身边炸开,数枚弹片射进了他的身体,其中一枚弹片直接击中了左权的头部。

左权永远的留在了这片土地上,而那一年他才37岁,仅仅2岁的女儿左太北还在延安等着父亲的来信。

这个自18岁就离开家四处漂泊的英魂,以另一种方式回归了母亲的怀抱。

左权,是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我军军衔最高的将领,他用自己半生的革命生涯诠释了那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当左权牺牲的消息传到延安,当年的7月7日,在延安的南郊广场就举行了隆重的的追悼仪式,毛主席亲笔写下标语:

「为左权同志报仇!为千千万万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烈士们报仇!」

当天下午,彭德怀也在他们二人曾经奋斗的辽县麻田镇,举办了一场简朴的追悼大会。

周围的老百姓冒着被日军抓住的风险,纷纷赶到这里悼念左权,8000余人将不大的广场挤得满满当当。

为了纪念左权的牺牲和奉献,辽县人民联名上书请愿,将他们的家乡辽县更名为左权县,沿用至今。

而左权的家乡湖南醴陵,为了纪念他将当地的一条路命名为「左权路」,左权将军纪念碑、左权红军小学拔地而起。

左权的家乡,也在通过各种方式,寄托对这位英雄的无限哀思。

2009年,左权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党和人民,没有一刻遗忘过为祖国和人民洒下鲜血的烈士英雄。

无论何时,只要翻开历史的书页,这些英雄的名字永远都是那样的熠熠生辉。

尾声

左权的一生是短暂且绚烂的。

虽然半生都在颠沛流离,就如他信中所说的那样,他一直是一个吃草的人。

但左权也是一个无比坚定且幸福的人,因为他一直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将自己献给了他所热爱的祖国和人民。

红色信仰,也令左权短暂的一生,被无数后人铭记。

更令人欣慰的是,虽然左权离开的很早,但事迹却一直在引领着他唯一的女儿。

左太北虽已无法记起父亲音容相貌,但左权的战友们如彭德怀、朱德等同志,一直在讲述着他的事迹。

他寄给妻子的12封信,成为左太北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这些力量支撑着她度过人生中的艰难岁月。

这位「足以为党之模范」的共产党员、骁勇善战的革命将领,用自己的热血书写了一段段传奇的革命故事。

若干年后,八路军的部队走过左权家乡。

相信他的老母亲也一定能在这些充满理想的战士身上,看到自己孩子的身影,看到那个18岁就立志出乡关的伟大英魂。

只要我们中国人的血性不熄,我们的英雄就永远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