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阎锡山到台北后,命人在郊外建了一座石窑洞,非蒋介石召见不进城

2024-02-27历史

阎锡山的逃亡与台湾岁月

1949年, 阎锡山 逃离了山西的危机,先后逃往南京和广州,最终于6月抵达台湾。刚到台湾时, 阎锡山 对于 国共内战 的局势仍充满了希望,但美国再次宣布放弃对国民党的支持,使得 阎锡山 不得不接受大势已去的事实。随着 蒋介石 稳定了台湾的局势, 阎锡山 的权力地位逐渐被削弱,而他与 蒋介石 之间表面上的矛盾也渐渐消散。 阎锡山 被迫离开台湾政治核心,选择在菁山远离喧嚣的台北市郊居住。

在菁山, 阎锡山 找到了一处宜居的住所,他甚至在周边租下了土地建立了自己的 农场 。这样的 生活 阎锡山 得以远离尘嚣,种植自己喜欢的果树和 蔬菜 ,过上了比较安静而自得其乐的日子。与此同时,他开始著书立说,写下了自己对政治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和态度。 蒋介石 得知 阎锡山 的情况后,带着 宋美龄 前来菁山探望,看到 阎锡山 专注于写作的样子,感到高兴并鼓励他。

虽然 阎锡山 过着比较 宁静 生活 ,但他在台湾的日子并不富裕。相比于他在山西的权势和财富, 阎锡山 在台湾的势力已大不如前,嫡系下属和 生活 在台湾的人也很少来探望他,因此他的 生活 显得相对冷清。然而, 阎锡山 并不是一个容易颓废的人,他每天都早起写作,努力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菁山的窑洞与阎锡山的奇特遗嘱

在菁山定居后, 阎锡山 对台湾的气候和环境并不适应,尤其是夏天的酷热和台风的影响让他十分思念故乡山西的 窑洞 窑洞 冬暖夏凉,不畏地震等恶劣天气的影响,这让 阎锡山 决定在菁山建一处石 窑洞 作为自己的住所。

然而,当地山民告诉他在台湾不适合挖洞建 窑洞 ,因为台湾的土壤潮湿,土质不适合挖洞,并且 窑洞 存在通风不良的问题,容易潮湿。但 阎锡山 认为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他命人建造了一处坚固的石 窑洞 ,并为之命名为"种能洞"。

阎锡山 在菁山的 生活 并不乏味,他每天保持规律的 生活 作息,写作、休息、做一些事情、散步、睡觉,过着一种简单而自在的 生活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 心脏病 的加重, 阎锡山 的身体状况开始恶化。他曾经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但最终在路上失去了呼吸,离世于1960年。他逝世时年78岁。

阎锡山 病重期间,他留下了一份奇怪的遗嘱。他要求丧事要节俭,墓碑上要刻上他日记的第100段和第128段,七天内要早晚读一遍【补心灵】,遗嘱让人感到费解。 阎锡山 的日记并非记录日常 生活 ,而是一些深奥的人生哲言,常人很难理解。而他对【补心灵】的诵读,也引发了人们的猜测,是否 阎锡山 信仰 道教 或其他宗教。总之, 阎锡山 的遗嘱同样充满了神秘色彩。

阎锡山 逝世后,台湾立即组织了以 何应钦 为首的治丧委员会,按照他的遗嘱安排了丧事。他被葬在台北附近的七星山,与许多其他台湾重要人物一同长眠。 阎锡山 的奇特遗嘱和 生活 方式,使得人们对这个山西大军阀充满了好奇和尊重。他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人物,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