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慈禧逃跑时找乔家借10万两,问:要何赏赐?乔家:只要4个字

2024-04-23历史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了北京城,慈禧太后乔装打扮成了一名普通的民间女子,穿着粗布衣衫,打着随意的发髻,就带着光绪皇帝一干人等,约12人左右,出了北京城门,从西边逃,到了山西。

期间,她因为囊中羞涩,还曾向山西当地的一位富商借了10万两银子,这位富商便是山西乔家的乔致庸。

这位山西商人面对这笔巨额借款,表现得十分大方。在慈禧太后问他要什么赏赐的时候,他只说并不需要什么实际性的回报,只需要4个字就够了。

这位乔致庸是何许人也?慈禧太后为什么会找他借钱?他又为何只要这4个字的赏赐呢?

长寿亮财主

其实,这位乔致庸在山西当地很有名望,可以说是晚清最大的晋商之一,也是乔家的第四位当家人,别人都叫他「亮财主」。

他早年父母双亡,是由兄长拉扯长大的,本来想去考进士,但只考中了秀才,后面又碰上兄长去世,家里面的生意无人照顾,他便不再考虑走仕途,转而继承家业,继续经商了。

事实证明,他确实很适合做生意。乔家的事业到了他的手里,开拓出了崭新的局面。

本来乔家是只有「复盛公」这一个商号的,到了他这里,就陆续有了像复盛西、复盛全、复盛菜园、复盛油坊等新的商号,以及大德通、大德恒这两家票号,成为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商业组织和金融集团。

在乔致庸的经营下,乔家的生意也慢慢走出了山西本地,在全国各地都开始开设店铺,名声甚至传播到了海外,因此远在北京的慈禧太后在逃亡之前就听过他的名字,也是不足为奇的。

看过电视剧【乔家大院】的朋友,应该都不会对乔致庸的故事感到陌生。

其实,乔家大院这个大宅子就是在乔致庸手里面才得到了重新修整和扩建,成为了备受专家学者赞誉的「清代北方民居」典范。

乔家大院就位于山西晋中的乔家堡,距离山西的省会太原也很近。最开始,是在乾隆年间修建的,后来又在同治、光绪,还有民国时期都得到了多次的修建。

这座建筑的时间跨度有将近两个世纪之久,是几代人心血和智慧共同的结晶,也是乔家一家老小共同创造的财富象征。

乔致庸还是整个乔家最长寿的人,活了89岁。彼时,已经是光绪三十二年,距离慈禧太后出逃又过去了七年之久。

乔致庸经商很有自己的一套办法,他也总结出来写成对联,挂在了门上面,以此来教育、告诫子孙。

对联写的是:「求名求利莫求人,须求己。惜农惜食非惜财,缘惜福。」背后的意思就是,要自立自强,求财可以,但是不可以贪财,要惜福知足,懂得感恩。

他自己在生意要做出一些成绩,赚到钱之后,并没有骄傲自满,找不到方向,而是选择了激流勇退,马上就把肩上的担子交给了儿子和孙子,然后闲居家中,将培养下一辈作为了自己的主业。

他也常对自己的子孙讲,做生意要注重信义,其次才是赚钱,不能为了钱财就坏了人情关系,前者才是最根本的。

太后蒙难

再来说说慈禧为什么会找乔致庸借钱。

其实,慈禧看见八国联军打进城来之后,心里是十分慌乱的,出逃的时候来不及收拾很多东西,一路上不免吃苦头。

据说,她是出逃的第四天,到了河北张家口的怀来县,这才好不容易吃上了饱饭。

后面,他们一行人又逃到了山西太原,慈禧本来是想就在此地安定下来的,她在皇宫里过惯了好日子,一路上舟车劳顿,身体实在受不住,只想赶紧找个地方好好歇息一段时间。

只是,天不遂人愿,八国联军很快又打到了山西,无奈他们只能继续往西北逃。

慈禧想留在太原,体力是一方面,财力则是另一方面,因为她身上所带的金银细软已经不够养活一大家子人,不支持他们继续赶路了。

被逼无奈之下,慈禧便动起了借钱的念头,想找山西当地的富商帮忙,而第一个进入她脑海的便是乔家的乔致庸。

乔致庸知道是太后来访后,知道来人非同小可,所以接待起来也十分上心。特别是他知道太后此行是要来借钱的,他没有多说什么,当即就拿出了10万两的白银给她。

乔家是不缺钱的,10万两对他们来说也不是什么大的数字。但是,对于慈禧太后就不一样了。

可以说,乔致庸看似是在借钱,其实是在做投资,他的这笔钱是真的花在了刀刃上,卖给了慈禧太后一个很大的人情。

慈禧在收下钱后,也谈到了回报的问题,这便是在还乔致庸的人情。

乔致庸的回应非常高明,他并没有要什么值钱的东西,也不想谋求一些额外的权力,只是让慈禧给他亲笔写了四个字:福种琅嬛。

这是出自【道德经】中的四个字,琅嬛就是「嫏嬛福地」,指的是古代天帝藏书的地方,后面就引申为了收藏珍贵书籍,以及福气很足的地方。

乔致庸在让慈禧给他提字之后,便把这幅字裱在了自家的牌匾之上,位置十分显眼,出入、来客都能看见。他对外说是慈禧太后给写的字,给乔家大院挣了很大的脸面。

而且,请太后写字实在不是什么非分之请,笔墨纸砚都准备好了,操作起来十分简单,慈禧太后不好推脱,所以当即就将这四个字写了下来。

慈禧写下的,或者说乔致庸求来的这四个字,在之后的岁月中,对乔家带来的帮助是不可估量的,可以说是为乔家的身份地位镀上了一层金。

和乔家打交道、有来往的人,只要看到这四个字,听了背后的故事,便容易想到乔家和慈禧太后的这一层关系,知道他们是慈禧太后的施惠之人,是有信用背书,也是不能轻易得罪的。

其实,乔致庸能提出这个要求,也说明了他看人看事的独到眼光。

当慈禧登门的时候,他是早就料定这位落魄贵客是没有能力偿还10万两的巨额债务的,所以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让她写字了事。

慈禧太后感怀乔致庸的这份人情意思,看他将这四个字装裱出来,也是体现了对自己所赠之物的重视,心里自然也不会有什么不满意。

慈禧在得到这笔赠款之后,便继续西行,从太原去往了西安,住在了自己的西安行宫。

她的这次逃难之旅总共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在光绪二十七年才从河南打道回府,还在开封度过了自己的67岁生日。

慈禧能够顺利度过这次劫难,乔致庸的帮助是至关重要的。

当时,「士农工商」的观念还在流行,慈禧身为皇族权威,但到头来还得向这样一位处于观念底层的商人求帮助,这似乎讽刺,但也恰恰说明了在那个年代,商人的实际地位到底如何,而封建王朝统治者的位置早就摇摇欲坠了。

乔家的慧眼

从借钱慈禧,再让她赐字这件事情中,可以看出乔致庸过人的眼光和胆识。其实,他的厉害之处,还体现在他极擅用人和治家上。

在用人方面,他总是不拘一格降人才。

比如,马公甫这个人,本来只是他旗下复盛公店铺里面的一个小伙计,但是乔致庸看出他胸怀大才,便在原来的大掌柜退休之后,将其提拔为了店里管事的。

旁人看见马公甫这样的晋升路径,都说他幸运,是一步登天,其实背后更为重要的是乔致庸的慧眼,给了他一步登天的机会。

乔致庸在提拔马荀和高钰这两个人的时候也是如此。他看到了这两个人的能力,便不计回报地投资他们,给他们一笔钱,让他们独自经营店铺。

彼时的他们,是如此需要乔致庸给的这个机会,因此他们在经营店铺的时候尤为认真,后来也给乔致庸赚回来了不少的钱,也算是报答了。

此外,还有一个叫阎维藩的。他本来是在平遥蔚字号福州分庄做事,和乔致庸一样,也是很有胆识的一个人。

这位阎维藩曾经为一个下级官员花费了十万两银子,帮助其升迁,结果这个官员也很争气,官至汉口将军,佐证了阎维藩看人的眼光独到。

后来,阎维藩因为和总号发生了一些小纠纷,就辞职回家了。

这个消息传到了乔致庸这里,乔致庸意识到这个人有大才,很想让其为自己所用,马上就让儿子过去把他给接了回来,还让他担当大德恒票号的总经理职务。

事实证明,乔致庸看人的眼光没有错,阎维藩主理大德恒票号之后,很快就让这家票号发展得风生水起,而乔致庸也因此大赚了一笔钱。

乔致庸会把慈禧写的字挂在乔家大院,而不是他经营的店铺里面,可见在他的认知之中,是把自己的家庭放在第一位的,而不是外面的生意。

他重视人,知道以人为本,知道不管现在家里面的生意发展如何,人才是第一位的。只有把家里人管教好了,家族生意才能长盛不衰,持续兴旺发达。

他定下的家规非常严格,有六不准的要求,不准吸毒、赌博、酗酒,也不准纳妾、虐仆和嫖妓。

他自己虽然娶过六位妻子,但是每一位都是妻子过世后续弦的,并非是纳妾所得,这就可以看出他严以律己,也不想让纷乱的家庭关系扰乱了自己家族事业的发展。

乔致庸还会让自己的儿孙背诵【朱子格言】,将其作为家里面的启蒙教材。

比如,看见儿孙们浪费粮食,他就会让他们跪下,反复背诵「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实行起来非常严苛,直到他们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磕头谢罪后,才会允许他们起来。

在抬高家族身价方面,乔致庸也是相当有经验的,所以他才会那么容易就想到了让慈禧写字的回报方案。

在乔致庸的人际交流网络中,不乏普通的州府县令,但也有很多的封疆大吏和皇亲国戚,有了这些人给乔家的生意做担保,乔致庸也就不用担心自己有轻易垮台的那一天了。

而乔致庸结识这些大人物,很少靠自己直接登门拜访,而是在实际上的生意往来中慢慢认识。

比如,他手下的商号经理高钰就曾笼络过赵尔巽和赵尔丰两兄弟,和他们建立了比较密切的私交,然后就借由他们认识了张之洞、端方这两位封疆大吏。

而这些人脉,高钰自然是不会私藏的,很快就介绍给了乔致庸,成了乔家拓展生意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乔致庸经营生意、人脉的这些道理,也不是由他本人空想出来的,而是源自乔家祖上一点点的积淀。

乔家传到他这一代已经有几世的更迭,他有创业的本事,更有守业的能力,不让祖辈的基业会在他这一代的手里。

乔家的发家人其实是乔贵发,他起步很低,是靠着割草、拉骆驼这些活计,慢慢开始做生意。

他最开始开的是一家草料店兼客栈,接待从内地进入内蒙古的商队,最后发家致富,成立了自己的商业帝国,甚至传出了「旅蒙商队兴晋商」的说法。

乔贵发的这家小客栈传到后来,就变成了乔家「复盛」系列的初始产品「复盛号」。

乔致庸的父亲乔全美经营时,这家小客栈还出现了一次比较大的亏空,都靠乔全美力挽狂澜,才使其起死回生,这也让乔家的声誉达到了空前的规模。

乔致庸在先人的基础上,继续发挥,是用家族智慧才创造出了一个山西的商业神话,也是中国的神话。

所以,我们谈到乔致庸的时候,决不能将其仅仅视为是慈禧太后落难时仗义出手相助的一位善良的接济者,他更是一位有魄力,有智慧,有魅力的商业守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