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彭德怀本人,评价抗美援朝战术,他说:此种打法,敌人没有见过

2024-05-17历史

彭德怀在写【彭德怀自述】一书的时候,评价志愿军战术: 此种打法,敌人从未见过。

其实话说回来,彭德怀的打法,是解放军的常用打法,并没有什么稀奇

诸如大兵团运动战、围点打援战、诱敌深入战……等等等一系列打法,在我们多数中国人看来,属于是浅显易懂的,至少是纸面上浅显易懂的。

可美国人习惯了西方战术,痴迷于所谓的绝对实力,看不透东方彭德怀元帅的战争智慧,最终被打得惨败。

那时候,西方人不厌其烦的讨论,数量和质量哪个能决定战争成败呢?

在朝鲜战场的前期,麦克阿瑟指挥所谓的联军,对战中国志愿军的时候,无疑占据了多方面的巨大优势。

彭德怀则在朝鲜战场告诉西方人,决定战争成败的,既不是数量也不是质量,而是优秀的战士,加上优秀的战术,二者缺一不可。

本期文章要讲述的内容,分别是:

1、麦克阿瑟所习惯的战术,莽夫踩着时代风云,莽到五星上将。

2、彭德怀所使用的战术,在缺乏纵深的弹丸之地,如何克敌制胜。

3、东西方名将,在朝鲜战场迎头相撞,相比于麦克阿瑟长篇大论的回忆录,彭德怀仅仅用482个字符,来回忆第二次战役。

先说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性格是有缺陷的,如果说好听点,就是勇敢中的勇敢之人,可如果说难听点,就是十足的冒险莽夫,一旦遇上真正的军事家,惨败是必然的。

麦克阿瑟出身名门,自幼生活富足,本人又是西点军校的高材生。他年轻的时候,顶着枪林弹雨冲锋,获得了上级领导的赏识,在家族势力的扶持下,很快就成为美军的知名将领。

如果将领从不考虑个人安全,大概率不会考虑到士兵的安全。

在世界名将的排行榜当中,必然有他麦克阿瑟的名字,而且又极其擅长炒作,他在战场上的时候,如果记者拍得照片不好,那就重新摆好姿势再来一遍。

朝鲜战争时期,麦克阿瑟依旧采用的是冒险战术,导演了著名的仁川登陆。

简单来说:朝鲜半岛,北军高歌猛进打南军,南军一路撤退,北军战线拉长,好似巨蟒。

除了中国人之外,多数人都认为仁川海况恶劣,不适合大兵团登陆。麦克阿瑟认为仁川能拦腰砍断朝鲜人民军,于是在仁川进行登陆作战。

麦克阿瑟原本就喜欢炒作,而在仁川登陆之后,他开始大肆神化自己,包装出「战无不胜」的人设。

一个想要神化自己的人,大概率希望迅速获得大胜利。

麦克阿瑟是狂人,狂到什么程度呢?居然敢轻视总统。

当时,远在美国杜鲁门,一是害怕中国大规模出兵,二是不放心麦克阿瑟这个狂妄的家伙,所以想让麦克阿瑟回美国当面会谈。

谁知麦克阿瑟居然摆谱,拒绝回到美国,属于是下级公然轻视上级,根本不给杜鲁门面子。

杜鲁门只能卑躬屈膝的,去往太平洋的威克岛,压低气场见到了麦克阿瑟,再三询问中国会不会出兵?

麦克阿瑟则显得很不耐烦,认为中国不会出兵, 他甚至掏出自己的金表,提醒杜鲁门会谈时间该结束了。

杜鲁门走的时候,试探麦克阿瑟有没有竞选总统的野心?麦克阿瑟的回答,则是模棱两可。

麦克阿瑟就属于是好大喜功之人,而且我们后人能明显看出,他当时肯定想着竞选美国总统。

既然要炒作,麦克阿瑟能炒作到什么程度呢?

根据美国记者的亲身经历:1950年11月25日,麦克阿瑟所指挥的多国联军,被志愿军一战打掉一万五千人。

我们中国这边,将此战称之为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

麦克阿瑟摸不清志愿军的虚实,情报部门也没有送来多少有用的情报,他从东京飞往南朝鲜的美军司令部召开记者会。

在记者面前,麦克阿瑟完全暴露了战略意图,或者说故意说出美军的作战计划,要向半岛北方展开全线进攻。之所以这样做,无非是为了炒作,为了包装战无不胜的人设。

麦克阿瑟所鼓吹的钳形攻势,理论上说是没有错误的,但他太爱出风头了。

以至于美军冥思苦想所制定的绝密战斗方案,都被麦克阿瑟抖了出去。

当时,大批大批的苏联和中国特工,绞尽脑汁的去搜集美军情报,愣是从报纸上,清楚获悉美军的进攻方案。

以至于美国人评价麦克阿瑟,说历史上很少有哪个将军,像麦克阿瑟一样,将计划不做保留的,暴露给敌人。

记者会结束之后,麦克阿瑟登上飞机,按计划飞回日本东京。

可谁知,麦克阿瑟突然说飞往西海岸,而且要沿着鸭绿江一路飞往北边。

能搭乘这架飞机的,自然是有基本军事常识的,认为这种飞行毫无意义,而且有被击落的风险。

因为麦克阿瑟的命令太突然,没有时间去调集战斗机护航,所以很多人反对这次飞行。

麦克阿瑟却说:「 敢于进行这次飞行的胆略,是最好的保护。

飞机升空,麦克阿瑟拒绝佩戴降落伞,他顺着飞机的舷窗往下看,看到了中国东北的白山黑土,看到了鸭绿江的千里雪飘。

如果从实际出发,麦克阿瑟的这次飞行,完全是为了炒作,为了作秀。

第一次战役之后,麦克阿瑟坚持认为,中国肯定没有大规模出兵,顶多是吓唬吓唬美国人。

随着志愿军后撤,麦克阿瑟又认为中国「胆怯」了,所以他再次大肆吹嘘,表示要在半个月之内结束战争。

欲使其灭亡,先让其疯狂。

纵观麦克阿瑟的一生,在朝鲜战争之前,从未碰到过彭德怀那样的军事家。

到1951年春季,美军被打得惨败,志愿军高歌猛进。

也就是说,麦克阿瑟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就从巅峰跌落。他去前线视察的时候,犹如斗败的公鸡,又好似是一场噩梦。

很多人疑惑,老麦为何犹如疯子一般,叫嚣用核武器去打志愿军呢?这明显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为何又非要让美军使用核武器呢?难道非要跟社会主义国家同归于尽吗?

看似费解,其实原因很简单,人从巅峰跌落谷底,如果命运落差巨大的话,很容易生出疯狂想法。

彭德怀就是那位,将麦克阿瑟从巅峰推入谷底的人。

而这时候,再看志愿军这边的战术,根据彭德怀元帅所写的【彭德怀自述】一书记载,大致内容如下:

1950年国庆节之后,彭德怀突然接到命令,立刻去北京开会。

彭德怀身在西北,虽然对北京的情况不太了解,但也猜到要抗美援朝。

到了北京之后,彭德怀看到中央在讨论要不要出兵,看到毛泽东顶着巨大的压力,坚持要出兵援朝。

这是赌上了国运,彭德怀认为此战不可避免,他评价美国是老虎,而老虎什么时候吃人,要看它的肠胃。

一旦美军在朝鲜站稳脚跟,等于是从东北和台湾,两个方向威胁中国,狼子野心跟当年的日本,有什么差别呢?

彭德怀说:它既要来侵略,我就要反侵略!

彭德怀还没有到朝鲜,就已经猜到美军要速战速决,而志愿军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

而且中国当时的局势,要比抗战时期更有利。

10月8日傍晚,彭德怀跨过了鸭绿江,他已经得到情报,得知美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到达了鸭绿江。

也就是说,敌人的尖刀,已经顶在了中华民族的嗓子眼。

彭德怀评价第一次战役,是双方不期而遇的遭遇战。所以他立刻改变了之前、在国内所制定的战术、重新排兵布阵。

彭德怀利用美军立足未稳,获得了第一次战役的胜利,歼敌一万五千人。

重点在于:彭德怀没有去追敌,认为那是没有意义的,美军主力尚在,又擅长构筑工事,还拥有武装到牙齿的机械化部队。

说白了就是,敌人仿佛一个巨大的刺猬,志愿军采用进攻战术,根本就无从下手。彭德怀说:甚至可能打一个败仗。

彭德怀如何应对浑身是刺的敌人呢?他不去打敌人,而是诱敌深入。

接下来就是第二次战役,彭德怀对于这场大胜利,写的很简短,仅仅只有482个字符。

因为老帅写的实在是过于简短,又使用了大量极其专业的军事术语,笔者为了通俗易懂,所以在这里做个简单通俗的概括,内容如下:

彭德怀说,志愿军这边采取的战术是:故意示弱,纵敌、骄敌和诱敌深入……

先用少量的兵力,一直跟敌人周旋;而志愿军的主力部队,则在北镇排兵布阵,距离敌人约有三十公里左右。

也就是说,敌人构筑了大量碉堡工事,我志愿军不去强攻,而是撤回来构筑大量工事,吸引敌人来打。

笔者每当写到志愿军工兵,犹如凡人仰望天神!是整个世界战争史当中,出类拔萃的工兵奇迹!

我工兵很快就构筑了反击阵地,布设了口袋等待敌人的到来。

到11月中旬,彭德怀说麦克阿瑟坐着飞机,来我方阵地侦查。

志愿军这边的各部队,很快就按照彭德怀的命令准备就绪。关键在于,能不能预测到美军何时进攻?

可就是在这关键时刻,中国这边清清楚楚的通过美国广播和报纸,得知了麦克阿瑟的战略意图。

彭德怀认为,既然麦克阿瑟要迅速打到鸭绿江,想让美国士兵回去过圣诞节,证明敌人很快就会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也就是说,彭德怀这边不费吹灰之力,就通过美军记者,得知了那所谓「联合国军」的意图。

彭德怀在回忆录里说:11月20日前后,一切准备就绪……

以上这句话,在老帅笔下轻描淡写,区区十多个字符而已,可在我们后人眼中,犹如是为美军量身定制了屠宰场。

美军果然在麦克阿瑟的指挥下,朝志愿军阵地发动猛攻,而我军则按照彭德怀的战术安排,用少量部队吸引敌人。

一边打一边退,让美军误认为志愿军害怕了,志愿军要撤了。

执行这一高难度任务的,是志愿军第三十八军一部,该部队以前在解放战争时期,早就吃透了此类战术,运用起来炉火纯青。

事实证明,美国人嘲讽国民党总是中计,而他们到了朝鲜战场,同样也会中计,并没有看出彭德怀诱敌深入的战术。

麦克阿瑟果然上当,一次又一次的催促美军加快攻势,这也就加快了他们失败的步伐。

敌人被我军小股部队吸引,一路进入了云山和龟城的志愿军防线。

按照敌人的想法,刚从这里撤走,现在又打回来了,犹如当年麦克阿瑟打回菲律宾,而接下来则是再次打到鸭绿江……

事实结果可想而知,随着天色将晚,敌人要安营扎寨休息,正是疲惫的时刻,刚刚到来立足未稳。

彭德怀说:以小部插入敌军后方,我兵力、火力预先适当配备,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入敌阵!

我方西线的六个军,同时发动迅猛进攻,其中第三十八和四十二军,好似重锤一般,敲击南朝鲜的两个师,轻轻松松就将其歼灭,紧接着便开始进行穿插作战。

美军第二师,还没有反应过来呢,就遭到了我方第四十军的迎头痛击,被歼一个团、两个团、三个团……

从美军第二师指挥官的角度来看,一个团接着一个团的失踪,直接就被打懵了,从未见过这种战术。

美军反应过来之后,意识到自己落入了包围圈,脑子里只剩下一个想法,那就是逃!逃得越快越好!

志愿军势如雷霆,美军疯狂撤退。

而这时候,执行穿插任务的三十八军113师,在三所里和龙源里,挡住了敌人的溃兵。

副军长江拥辉说,从戎几十年,从未见到过的雄伟、壮阔的场面……

放眼望去,都是敌人抛弃的各类重武器和战车,卡车一眼看不到头,遍地都是各种散落的文件和军旗。

38军此战之后,被誉为万岁军。

另外一边的长津湖,我方第9兵团,激战美军陆1师,歼灭所谓的精锐北极熊团。

我方虽然使用的都是轻武器,而敌人拥有世界顶尖的重武器装备,但志愿军冲入敌营,双方展开混战之后,敌人的重武器也就失去了作用。

短兵相接,拼的不仅仅是刺刀和手雷,还有大无畏的勇气。

志愿军已经不可能后退,因为身后就是神圣的祖国,身后是神圣的中华民族,所以一往无前。

敌人打得是一场不正义的战争,他们可没有跟南朝鲜共存亡的勇气,面对志愿军冲砂的时候,很快就被打得人仰马翻。

美军被打得疯狂撤退,而各联军混乱的情况下,失去了协调统一的指挥,整个就没了章法。

跑肯定是美国人先跑,而且他们还总是让南朝鲜伪军殿后,甚至让英军挡枪,好似是一团乱麻。

彭德怀描写的很简短,用了短短四个字:阻塞于途……

彭德怀评价说: 此种打法,敌军未见过,也是出敌不意,是我争取第二次战役胜利的正确战术方针,舍此没有第二种好办法。

虽然说,我们打掉了敌人六千多辆汽车,留住了敌人大量的坦克重炮,但敌空军投下凝固汽油弹,烧毁了他们撤退不及的重装备。

所以我们志愿军这边,只缴获了小部装备。

彭德怀评价第二次战役的时候说: 敌军狼奔豕突,放弃平壤,退回三八线。

志愿军此战歼敌三万六千多人,其中大部分都是美军,尤其是美军精锐第二师。

这一战,志愿军为以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也是抗美援朝战争当中,最重要的战役之一。从那之后,志愿军站稳了脚跟,恢复了北朝鲜的全部领土。

读【彭德怀自述】可以很直观的看出,彭老元帅的文字,是没有太多煽情词藻的。

这源于他幼年时期家境贫寒,早早的就做了童工,没有上过太多文化课;也因为他一生波澜壮阔,早就铸就了一颗钢铁之心,即使泰山崩塌,也依然是轻描淡写。

彭德怀写抗美援朝篇章的时候,字里行间透着老帅的稳重,泰山崩塌不皱眉,以短短482个字,描写了第二次战役的大胜利。

再看麦克阿瑟这边,他已经没了往日的猖狂,短短几个月的人生经历宛若跳崖。

虽然说,彭德怀使用的战术,都是解放战争时期常用的战术,但麦克阿瑟是真的没有见过。

麦克阿瑟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兵败如山倒的无力,哪怕是当年的撤出菲律宾,也没有朝鲜战场这样绝望。

1951年春天,麦克阿瑟去往三八线附近,视察南朝鲜的军队,看到一片苍凉悲呼的场景,看到了比他更加绝望的士兵。

麦克阿瑟坐在军车的副驾驶,浑身无力又颓废,没了往日的信心和盛气。

这时候再从头来看第二次战役:

麦克阿瑟求胜心切的原因很多,总之想要尽快占领整个朝鲜半岛,尽快将人民军和志愿军推入鸭绿江。

麦克阿瑟明明在第一次战役的时候,损失了一万五千人,依旧天真的、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总认为自己判断是绝对正确的。

话又说回来,麦克阿瑟想要神化自己,所以他将朝鲜半岛的战争,当做人生再创辉煌的阶梯。

彭德怀利用了麦克阿瑟的这种心理,虽然战场上的安排很复杂,但他在写回忆录的时候,将其归纳总结为:故意示弱,纵敌、骄敌和诱敌深入……

麦克阿瑟在第二次战役的指挥,已经不能用简单的失败来形容,因为有些部队,居然在七天的时间里,疯狂逃窜到了海边,恨不得立刻逃到日本。

要知道,追击他们的志愿军,仅仅靠着双腿而已,他们完全逃出包围圈之后,完全没有必要继续溃逃,引起群体性的混乱。

上梁不正的时候下梁还会歪呢,而将领昏庸无能的时候,士兵自然也就犹如无头苍蝇。

至少在彭德怀面前,麦克阿瑟是昏庸的,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麦克阿瑟绝望之后,他只能继续扯起虎皮扯起大旗,疯狂叫嚣使用原子弹,挑起更大规模的战争,甚至不惜让苏联卷入其中。

杜鲁门哪怕再怎么卑躬屈膝,也会不顾一切的将麦克阿瑟撤职,因为美国清楚知道,还不到跟社会主义全面开战的时候。

后记:

彭德怀评价抗美援朝的第二次战役时,说:此种打法,敌人从未见过……

你用你的常用战术,我用我的常用战术,赌上国运一决高下。

麦克阿瑟的的确确,没有见过志愿军那般神勇的中国战士,更没有见过彭德怀那般智慧的中国元帅。

幸亏朝鲜没有大纵深,否则彭德怀元帅会让美国人见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大兵团大规模运动战。

而当时的中华民族将星璀璨,除了彭德怀之外,还有九大元帅,十位大将!

志愿军在国内磨练而出的战术,早就已经是炉火纯青,而美国人过于狂妄目中无人,自然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我们无法想象,如果此战我们落败,中华民族会遭受多少劫难?

天佑中华,彭德怀元帅,犹如压舱石一般,稳住了当时北朝鲜的船,将敌人挡在了国门之外。

笔者始终认为,时间越是久远,越是能体会到抗美援朝的伟大,越是能够体会到,毛泽东和彭德怀出兵朝鲜的时候,所面临的巨大压力。

很少有谁能够预测某某战争的胜利和失败,但对于当时的中华民族来说,只能胜不许败,胜则打出民族自信,败则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