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48年,有人提议撤换战神粟裕,陈毅坦言用谁都会全军覆没

2024-07-22历史

1946年,蒋介石固执己见地发动了内战,完全无视国家的大局,只顾自己权力的欲望,彻底打破了人民期待已久的和平局面。

然而,由于失去民心和缺乏人民的支持,蒋介石的军队在战斗中逐渐减少,而我军却不断壮大。经过多次激战,蒋介石最终处于劣势。

蒋介石的军队频频败北,以至于士兵们戏称他为「运输大队长」,仿佛专门负责将武器装备输送给我军。

1948年,毛主席等人商议后决定,为了进一步打击蒋介石的军队,将三个纵队的兵力调遣至长江以南作战。

虽然将军的人选早已确定,那就是我国著名的歼灭战专家粟裕将军,但在收到毛主席的命令后,他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曾经三次向毛主席发送消息,希望自己的方案能被采纳并按计划实施。然而,其他同志此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既然粟裕将军不愿执行任务,那就换一个人来完成吧。当陈毅元帅听到这个消息时,他迅速赶到会议室,说道:「没有人能代替粟裕,否则将会导致全军覆没。」

为什么陈毅元帅会如此支持粟裕将军?最终,粟裕将军的方案是否得到了认可?

其它的看法

众所周知,粟裕将军不仅是我国十大将军之首,更是一位出色的战略家,显然,他在军事方面的敏锐度非常超前。

让人们真正认识到粟裕将军战斗力的,是他全歼七十四师的那场战役,这场战役充分展现了粟裕将军卓越的军事才能。

在这场战役结束后,粟裕将军像往常一样进行复盘。经过细致的研究,他发现蒋介石的军队已经显露出疲态,我军现在有能力在正面战场上击败敌人。

由于我军尚未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在装备上确实比蒋介石的军队存在差距。然而,通过缴获的装备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此外,蒋介石军队内部不和,更增强了我方策略的可行性。

当粟裕将军打算向中央传达他的想法时,毛主席正巧在召开会议,与其他同志讨论如何化解当前的僵局。

粟裕将军致中央的信中主要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他认为,只要在中原地区发动几场大规模的歼灭战,蒋介石的军队必然会陷入溃败。

再加上蒋介石的军队各自为战,毫无合作可言,完全不像我军那样团结一致,这使得这个方案变得更加可行。

在会议上,毛主席等人商议出一个方案:由粟裕将军率队南下渡江,以打破蒋介石的部署。

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粟裕将军的信件送达时,已经过去了整整一个月。

正是因为这一个月的时间,使得粟裕将军的方案难以获批。

毛主席在收到粟裕将军的信件后,给予了高度重视,并立即召集了周总理等人召开了会议。

在会议上,毛主席面容严峻地说:「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是否采纳粟裕同志的提议。」

周总理凝视着手中的信件,沉吟片刻后说道:「粟裕同志提出的设想,在理论上确实可行,然而仍然存在风险。如果我军失败,那无疑会使情况更加雪上加霜。」

其他同志也表达了不同意见,他们不太认同粟裕将军的观点。毕竟在当时,我军无论在人数还是装备上都处于劣势,与敌军正面交锋的风险依然很大。

毛主席随后拍板决定:「就这么办,给粟裕同志发消息,继续执行之前渡江南下的计划。」

此时,粟裕将军一边带领战士们进行南下作战的训练,一边继续研究与敌军正面交锋的部署策略,同时等待回信。

正当粟裕将军认为可以继续进行歼灭战,大量消灭敌军之时,他也收到了毛主席等人的回复消息。

这一天,有位同志找到粟裕将军,手中拿着一封信,说道:「粟裕同志,中央的回信到了。」

听到这话,粟裕将军立刻快步走来,从那位同志手中接过信件,迫不及待地拆开。

多次被拒绝

上述内容提到:「粟裕同志,我们已经收到您的信件。经过我们仔细讨论,依然决定坚持之前的决定。如有其他想法,欢迎回信告知。」

毛主席在其中阐述了三种渡江作战的方法,供粟裕将军参考。毕竟这个方案已经讨论了多次,且其可行性极高。

尽管粟裕将军早已预见到自己提的建议被采纳的可能性并不大,但当真正看到结果时,他依然感到有些失望。

然而,毛主席在回信末尾所写的那句话,表明事情还是有希望的。

之后,粟裕将军一方面制定具体的歼灭战方案,另一方面积极筹备南下渡江。尽管如此,在收到这次回信后,他也不免产生了一些犹豫。

然而,他很快坚定了自己的决心,并在不久之后制定出详细的歼灭敌军计划,随即粟裕将军又向中央发出了通报。

上述想法仍然坚持采用原有方案,这次还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

毛主席在接到粟裕将军的消息后,便召来粟裕将军的老上级陈毅元帅,与他共同商讨这一方案的可行性。

经过二人详细的研究,他们再次否决了粟裕将军提出的方案,决定继续采用之前更为稳妥的南下渡江计划。

与此同时,其他同志考虑到粟裕将军两次请求都被驳回,可能会产生一些情绪,于是提议:「要不换个同志来南下作战吧。」

陈毅元帅听到这个消息后迅速回应道:「粟裕绝对不能更换,临时更换指挥官是大忌,一旦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全军覆没的风险。」

接着,为了确保方案能够顺利实施,决定派遣陈毅元帅前去说服粟裕将军。

当粟裕将军看到这位老战友来到眼前,他的心情立刻愉悦了许多。

在了解到陈毅元帅的来访目的后,粟裕将军也与他进行了深入讨论。

陈毅元帅说:「主席的意思是要你认真研究三种渡江方案。」

陈毅元帅的话语刚落,粟裕将军便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若南下作战,便是孤军深入。然而,若在中原地区同敌军进行歼灭战,则能与周围的同志们相互配合。」

听了粟裕将军的话,陈毅元帅略微思索后笑道:「本是我来劝你,结果却被你说服了。接下来,你还得过主席那一关。」

随后,陈毅元帅马不停蹄地回到中央,向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人详细阐述了粟裕将军的意图及该方案的优势。

这真是出乎毛主席等人的意料,本来是让陈毅元帅去劝说粟裕将军,结果反倒是陈毅元帅被粟裕将军说服了。

毛主席笑着说道:「连你都被说服了,那我可要好好看看粟裕同志这次的具体方案了。」

劝说毛主席

经过两人的讨论,陈毅元帅指示粟裕将军向毛主席递送了一封信。毛主席在仔细阅读了这封将近三千字的详细方案后,表达了高度重视。

在信中,粟裕将军对两个方案的利弊进行了比较。他提到,如果选择带三个纵队南下,那么就必须自行解决后勤问题。

我军缺乏敌军所拥有的空军力量,只能选择进行游击战。此外,在渡江时,大型重武器根本无法携带。

这对我军而言,无疑意味着只能遭受敌军的持续炮击,而我们尚无还击之力。此外,这三个纵队皆为我军的精锐部队,如若调往南方,势必对我军防线造成影响。

然而,如果采用我们自己的方案,那么我们会迫使敌军与我军展开歼灭战。一旦我们在这场战斗中取得胜利,就会是敌军来面对这个问题。

蒋介石绝不会支援这些地方军阀,而这些军阀在渡江时也根本无法携带这些重武器,这对我军来说无疑是更有利的。

自古以来,南攻北往往困难重重,南方很少战胜北方。倘若粟裕将军的方案得以实施,蒋介石的军队将被彻底逼退至长江以南。

毛主席在认真阅读了粟裕将军的信件后,笑着说:「通知粟裕同志,叫他来中央详细讨论一下这个方案的可行性。」

陈毅元帅听到这句话时便意识到毛主席已经被说服了。毕竟,在整个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的大部分方案几乎不会被修改。

粟裕将军在收到消息后意识到,他的想法已经得到了一半的认可。只要在这次讨论中能够说服毛主席,这个方案就会彻底获得批准。

来到中央后,粟裕将军找到毛主席,与他就此事展开讨论。对于毛主席提出的种种疑问,粟裕将军一一作出了回答。

两人就这样一直讨论了十几个小时,直到夜幕降临。毛主席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那好,就按照你的方案来吧。」

听到这句话,粟裕将军激动万分,立即回应道:「主席,您放心,我绝不会辜负您的信任。」

次日的会议上,毛主席对粟裕将军的方案表示认可,并下达了正式命令,授权粟裕将军按照自己的构想进行歼灭战。

粟裕将军不负毛主席的重托,随后指挥了一系列卓越的歼灭战,彻底瓦解了敌军在北方的势力。

随后,粟裕将军继续追随毛主席的步伐,参与了南下的渡江战役。然而,此时的局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蒋介石的军队彻底陷入了劣势。

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推进,胜利的天平逐渐从蒋介石那一边倾斜向我军。在粟裕将军等人的共同努力下,新中国最终得以建立。

结语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粟裕将军向彭德怀元帅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对我军发挥了巨大的帮助作用。

1955年,粟裕将军被授予大将军衔,并被誉为十大将领中的首位,这充分体现了他对新中国的卓越贡献。

在这之后,粟裕将军参与了多次国防会议,为我国军队的国防系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此外,他在平时还记录了大量战时经验,供后人借鉴和学习。

1984年,粟裕将军因在作战期间留下了诸多隐性伤害,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伤害逐渐显现。最终,他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77岁。

1989年,为了表彰粟裕将军为新中国建立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军委将他誉为现代36位杰出军事家之一。

我们要追随革命先烈们的步伐,他们无畏艰难险阻的精神,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学习。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也应为中国的再次崛起而奋斗。让我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深度好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