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生活

家乡的变与不变:「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024-02-11生活

记者 杜春娜

2024年的春节好像来得晚了一些,盼望着盼望着春节终于到来了。今年是头一次临近年根才回家,2月9日农历腊月二十九我坐上了回老家的车。

回家过年

家在淄博沂源,淄博到济南,其实算不得上远,交通也很便捷,但一年中回家的次数属实算不上多,越到年关便格外想家。外甥女外甥今年在我们家过年,寒假一放假就来了,和他们好久没见,回家的心格外迫切。

(回家途中经过的村子)

「你啥时候回家?」还未放假,家里便经常问着。终于,定好2月9日回家。「我回去的时大集都散了,你帮我买块豆腐。」 9日上午的车上,一位操着沂源方言的大姨在打电话。话语间我估摸着当天有大集,但大姨可能到家的时间太晚,怕豆腐买不上,于是托人买一块。这熟悉的方音让我顿时有了回家过年的踏实感。

回到家后已经是中午,第一件事便是吃饭。妈妈早就做好了饭,外甥女和外甥在家等着我,美味的饭菜、温暖的家,过年的幸福数值达上了最高峰。

(大年三十的烟火)

悄悄变化的家乡

自小便在沂源长大,从小学到高中,几乎都没有离开过小县城,直到大学才走到了县城以外的世界。大城市有它的繁华与热闹,小县城也有它的舒适与安逸。在这里,一天的时间骑一辆电动车或许就可以逛完它的「中心商务区」。

(家里的路越来越宽敞)

我们在长大,这座县城也在默默变化着。路修得更宽敞了,不知何时又开了一家超市、商场,一些品牌店的身影慢慢出现了这座「十八线」小县城,而以前在县城有着数家连锁店的超市早就关闭了多家店,失去了「霸主」地位,一家开了多年的老商场也悄然落幕,原先的老汽车站在停用多年后转身成为了超市。记忆中的县城在慢慢消逝,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更年轻、潮流的家乡。

不仅是县城,村子也在默默变化着。还记得小时候,村子里几乎每家每户都种植葡萄,种葡萄就得卖葡萄,那时有商贩定时来收。根据要卖的葡萄量,每人一大早从商贩那里领几个空筐子,隔天把装满葡萄的框子返回去。后来,村子周围工厂多了,机会也多了,许多人去厂里上班,不再单纯以种地生,为数不多的地种的基本都是玉米等粮食作物。外出打工、做手工活等,现在大家脱离了以前的靠天吃饭的生活,买车也不再是新鲜事。今年过年了解到,其实村里许多人已经住上了楼房。

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写到:从基层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一个朋友调侃自己总也离不开乡土本色,但在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社会中,又有谁能真正完全脱离乡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