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生活

一个时代的背影

2024-01-13生活

翻捡旧物,忽然发现以前高中时的一张成绩单。望着已经泛黄的卡纸,记忆不自觉地又拉回到了那个时代。

上高中时,还盛行饭票。那时候骑自行车驮一布袋麦子,送到食堂。食堂称重后兑换成饭票,可以直接买馍馍。

三年高中,记忆里唯一的面食就是馒头,但怎么也想不起来饭票的面值,大约是一张票换5个馒头。我记得最初是和同桌一块吃饭,买5个馒头,两个人吃。有一次他有事没来,我自己硬是全部吃下肚去,撑得半天走不动路。

物资贫乏的时代,浪费了粮食,简直就是犯罪。一直到现在,还是不肯丢弃剩菜剩饭,被年轻人视为老古董。

不过说真的,节约确实是美德,但从卫生和健康的角度看,人应该与时俱进。

我记得老家的一位老人。当我们告诉他,土豆发芽了不能吃,有毒。他说,吃了这么多年的土豆,也没见谁被毒死。你们这代年轻人,整天闹出花样,不知道节约!

真是无语。

想当年,我们被称为小高、小李、小陈、小谭。而今,我们又称别人小李、小翟、小尹、小张了。自然,我们的观点又显得古板、保守了。

有一次看见小梁博士把没吃完的一大盘菜倒进垃圾桶的时候,简直是震惊!

我们没见过计划时代的米票、粮票,没受过挨饿的苦楚。但是,我们曾在阳光下耕作,曾拉着一车粮食去粮站卖粮,曾驮着麦子去换馒头。所以,被上一代批评的我们这代人,节俭的意识还是有的。

凡事有利必有弊。我见过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有人调侃说,「这个时代的怪象之一,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时代留给人的烙印,深入到潜意识之中,不自觉地支配着他们的行动。

比如说,六七十年代的人,懂得节约粮食,不浪费饭菜吧?他们对这些东西看得很重。其实一个馒头、几个包子值不了多少钱,中老年人自己不肯浪费,但有些人还特别想占便宜,多拿多吃。在自助餐类型的食堂里,偷拿馒头,私带面食的基本都是中老年人。年轻一代,都不屑去做。

我有一次曾被小张教育。他说,你们总批评我们浪费,可我们决不会偷拿偷占。老同志们倒是不浪费,很多人不顾身体,拼命多吃,好像吃多了就是占公家便宜,值得吗?而且还有人偷偷放进包里,带回家去。现在的年轻人,会这样做吗?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境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价值观。那些说一代不如一代的人,我不认可。

实际上,一代更比一代强。

再回到粮食问题。

我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已经不见粮票了。但是还要缴公粮,每年每个人大约缴二三百斤。麦收后的某个早晨,天还不亮,用地排车拉了一车粮食,到镇上的粮站去。还没到粮所,遥遥的就看见排了长长的队伍,一车一车的检查,评定,称重,卸车,换票。有时候要排一天的队伍,第二天才能缴完。

上大学时,就没听说过再用粮食换饭票的事。但社会上粮站还在。

在小镇电影院的东边,有粮所,有供销社。有酒厂。现在,电影院和粮所都不存在了。

刚毕业时,电影院还放电影,后来卖票邀请民间艺团表演节目,再后来,就改成菜市场了。粮站呢?只知道有这个地方,没见过粮食买卖。只有酒厂里,散发着粮食发酵后酒糟的味道。

现在,酒厂还在,酒糟很少见到了。其实也不奇怪,老婆饼里有老婆吗?没有。所以,现在没有牛,可以造牛奶;没有豆子,可以做豆浆。

这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表现吧?

粮所、浴场、电影院,都消失了。想当年,那可是很红火的单位。

只能说,时势造化,选择大于努力。

今天,我们回忆往事,缅怀那一个时代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