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生活

一周写完4篇文章,我有了3个收获

2023-12-05生活

凯文·凯利说:「掌握从他人视角看问题的能力,可以帮助你打开无数紧闭的大门」。

模仿,便是打开那扇大门的钥匙。

这一周,我写了4篇文章,前三篇因对他人写作形式感兴趣,写起来很有动力,第四篇因不知自己到底想表达什么思想,被卡住了,第二天才写完。

虽然卡壳,让自己有点信心不足。

但回顾这周写作,发现模仿能让自己勇于不断尝试,不断突破自己。

01

注重信息间的关联

同样的人物,同样的故事,呈现的方式不一样,效果就不一样。

有些人物故事,早已然悉不能再熟悉,可还是有人把他写的与众不同,即使自已读了好几遍,依然回味无穷。

到底这样文章魅力在哪里呢? 其中一点是关联性超强,呈现出一环扣一环的紧凑感。

那怎样做到呢?

先从开头练起, 去模仿他人的写作形式,无论是对比式、还是联想式、评价式,按其逻辑进行一一对照,让现有的资料产生关联。

比如,我在写「王思懿」时,开头就是借鉴了莫小问中「翁虹」文章,结合南希的论述,让「远景」与「近景」有了关联,让人物出现、观点流露更自然。

写「叶子楣」时,让「近况」与「外界评价」相关联,引出人物,抛出想法。

由此及彼,由点成线,描述人物事情时,让故事发展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使信息恰如其分的连接起来。

无论你是抛出一个问题,还是解答一个问题,都会让读者继续看下去。

我想,在尝试变化写作形式同时,更要学会如何让信息之间产生关联。

02

尝试打破自己边界

如果你不懂得去试探你的边界,又怎能打破自己的边界。

一直以来,自己从不涉足那种短小精简描述方法,因为无法提炼出精准语言。

而这周被其他小伙伴言简意赅的表达所吸引,决心要模仿一篇,没想到,自己居然也完成了。

虽然不到千字,花费3个多小时,却也感动了自己。 突然感觉没有什么不可能,只要愿意尝试,就会在不可能中创造出「我也能」。

看来,所有的不可能,很大部分是自己的主观判断。倘若不进行尝试,又怎能探索自己做事的弹性呢?

即使结果不理想,却也能收获信心。

当自己不断打破自己所设的边界时,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就会充满可能性。

03

注重关键词的提炼

标题中,最不能缺少的是关键词,而关键词就是人物身上的标签。

我在模仿他人取标题的方式时,基本上前半部分列出人物或事件的标签,后半部分再对其解释说明、反问,或肯定。

但同样是类似的标题,自己取得却差强人意, 这是源于关键词之间没有形成反差,或让他人产生疑问。

只是凭自己感觉取,难免少了读者思维。

今后,借鉴他人标题时,多思考一下自己标题不足,然后一点点去改正。

想要改变,其实很简单,当自己不会做时,就选择他人的做法。

对于写作,模仿不仅打开自己视野,也能促进自己改变。

改变了,也就进步了。

作者 | 玲当姐

编辑 | 江武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