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生活

借阅「破书」的日子

2024-01-06生活

看书是我从小就喜欢的事,可惜才上小学五年级便赶上"文革"。

刚满17岁就到市郊的牡丹江矿山机械厂修配厂当了工人。

那家企业是为采矿机械生产配件的厂子,虽说车\钳\铣\刨样样都有,可由于自己是300度的近视眼,只落了个力工干。

图片为牡丹江矿山机械修配厂

上班就跟着一个上了年纪的老瓦工 维修职工住宅的炉灶炕墙。整天与沙土水泥打交道.,那种环境想要看点书,除随身携带的"红宝书"外,连点印刷品都很难寻觅。

这是牡丹江机车工厂检修机车的联合厂房

后来,调入市内的一家中直企业——牡丹江机车工厂。到底是企业大实力壮,工厂的影剧院\体育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样样俱全。

图片为八十的牡丹江机车工厂正门

但在那文化荒芜的年月里,图书馆内可借阅的图书马列的书外,也只有<虹南作战史>\等叫人看了倒胃口的书。

而其它古今中外的文学著作则被当作"封、资、修作品」一律封存。看来想要有书看只得另寻门路了。

这是七十年代的牡丹江机车工厂独身宿舍


有一天,晚饭后没事儿,去朋友宿舍闲聊。

忽然看见对床的枕边放着一本厚厚的书,耐不住诱惑,拿起来翻了几页。

原来是50年代出版的苏联小说,书名是【真正的人】。

五十年代出版的苏联小说【真正的人】

一打听书的主人,方知是一位刚刚返城的上海知青,便厚着脸皮假装和他熟悉的样子向其借。

他很有些傲慢,摆了一会儿知识分子的架子,便答应借我看72个小时。

拿了书,我兴高采烈地跑回家,一头扎到书里,仅用不到两天的时间就看完了。

图片为七十年代的牡丹江火车站前

这是本描写苏德战争时,一名苏军飞行员驾机作战被德国飞机击落,身受重伤。

他克服双腿截肢的巨大痛苦,战胜伤残,重返蓝天的动人故事。

书中的主人公米列西耶夫的名字,今天仍印在我的脑海中。

我崇拜这位苏联英雄钢铁般的意志,更敬佩异国作家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真想也象米列西耶夫那样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笔者所在的牡丹江机车工厂检修的蒸汽机车

后来,又从一位返城知青手中发现两本翻得破烂的书,问他什么书,他神兮兮地说是"黄书"。
"鸳鸯蝴蝶派"的书,他越这么说,我心越痒,总算以给买两张电影票的代价把书借来了。

这是部短篇小说集,没头没尾,纸张发黄,且翻得发粘.有几篇记忆最深的"春桃""商人妇""缀网劳蛛",看得我很悲伤,但终究不知这是本什么书。

图片为八十年代初笔者购得的许地山选集


改革开放后,这种书才得以再版,我方知此书的作者和书名,一本是许地山的小说集;一本是艾芜的<南行记>。

八十年代初笔者购得的艾芜【南行记】一书

我终于从新华书店买到了这两本"新书"。

翻开这散发着油墨气味的作品,心里又不泛想起当初读这些书的往事。

六十年代初的牡丹江市工人文化宫

在那令人窒息,翦断人们想象翅膀的年代里,正是这些发黄的作品给我美丽的想象和对生活的渴望,使我懂得了人生的艰辛,也给了我对人生的理解和同情。

图片为七十年代牡丹江人民公园内的湖泊

更使我感悟到进步的为大众所接受的文化在那个年代所释放出的热量。

牡丹江机车工厂检修完毕的蒸汽机车

作者 :王耀礼

2023年1月6日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