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生活

年少轻狂执着;关于写作的一点记忆

2024-01-16生活

在头条上投稿还是挺好玩的。写就一篇稿子,经过头条君审核,听说审核稿件的头条君是机器人,它审稿很快,一篇稿子传上去没几分钟就审查通过了,就能够在【今日头条】上刊发了,哇塞!就是这么方便简单。自己刷头条,还能够经常看到自己的文章,觉得好新奇。人们说那是头条君在孜孜不倦地推送你的文章,也有的说自己能够看见自己的文章,说明头条君在有选择推送云云。总之,不管怎么说,在头条发自己的文章就是开心,因为,发文也太方便了。

以前,在视听设备不发达的年代,投稿不知道有多难。就那么些纸媒杂志,千军万马的文学爱好者要想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一篇作品真是堪比登天。四十年前,我们一帮喜欢鼓捣文字的家伙经常在一起谈论写稿、投稿,相互交流创作经验。谁的作品发了,大家都会千方百计的找来进行研究学习模仿,心里总是梦想在杂志上刊发一篇自己的小说或是一篇散文。虽然类投不中,但是从不气馁,还相互鼓励,继续埋头鼓捣,加班加点写作,累的像狗一样也在所不辞,大家都怀着梦想坚持创作,投稿——退稿——退稿——投稿,就这么循环往复,似乎都已经麻木了。

八十年代初,那个时候创作环境、杂志社的编发机制都是最健康、最阳光的,那些著名的杂志社不仅阅读自由来稿,在给作者退稿时,还亲笔附信给作者提出退稿原由,最后还不忘加上一句鼓励的话,让人看了心里暖暖的。

四十年前,部队司号员集中训练

后来看了作家余华的回忆方知我的感觉是对的。他说;「我一九八三年发表小说,两年以后,一九八五年再去几家文学杂志的编辑部时,发现已经没有这样的机会了,自由投稿拆都不拆就塞进麻袋让收废品的拉走,成名作家或者已经发表过作品的作家黑压压一大片,光这些作家的新作已让文学杂志的版面不够用了,这时候编辑们不需要寻找自由来稿,编发一下自己联系的作家的作品就够了。所以我很幸运,假如我晚两年写小说,现在我还在拔牙。这就是命运。」

余华说的拔牙,是指当时他是乡镇卫生院的一名牙医,他是由一名牙医转行成为了专业作家的,他在叙述自己的幸运。他这么说,我也算是幸运的,起码当时编辑还看过我的自由来稿,并且还写了退稿信,已经很不容易了哈。

当时,我们单位最厉害的「文豪」是宣传科的乔干事、柳干事,他们无论是写小说、诗歌还是散文、杂文都经常付梓发表,令我们文学爱好者羡慕不已,常常向他们两位老大哥学习一些创作经验,他们的话都被奉为经典,反复揣摩,好像得到了真传有了经验。但是每当信心十足投了稿却总是逃脱不了被退稿的命运,现在想起来还是水平问题,对于文学的悟性不高,对故事的把控能力不够,后来渐渐地失去了投稿动力,然而内心对于写作的爱好却挥之不去,欲罢不能。

乔干事近影(左)

乔干事看到我们一片丹心向写作,却被无情的退稿打击得情绪低落于心不忍,便对我们说,也罢!他们退稿我们用稿,咱们自己创办杂志写文章给别人看。他一说,我们以为只是说说而已,没想到乔干事真这么办了,他向政治部的领导申请油印机及纸张,自己给这份杂志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战地黄花】。柳干事也为这创刊号写了发刊词,乔干事用毛笔在扉页题词:春华秋实激扬天下文采,载歌载舞绝唱一代风流。好有那种大气磅礴的感觉。首批刊用翁天成、张小华以及我等文章,杂志里的插图全都是我画的,当时忙得不亦乐乎,小翁刻钢板手都刻肿了,但是大家都乐在其中。

【战地黄花】刊物印成后,乔干事还拿到政治部发给各个科室看,政治部余副主任连连用浓厚的陕北口音说:不错、不错!只是可惜,乔干事、柳干事不久都调走了,这份寄予我们希望的文学写作梦戛然而止,【战地黄花】留给我们的是一份美好记忆!

笔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