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生活

「你把我的兴趣都赶跑了!」孩子一句话,让我警醒

2024-02-02生活

吃过早饭,九岁的小外孙兴致勃勃地说:「外婆,我们再做豆芽吧!」

我说:「好啊,今天写日记就写生豆芽的事。」外孙发光的脸一下子沉了下来,沮丧地地说:「外婆,你把我的兴趣都赶跑了!」

我猛然一惊,继而惭愧,继而害怕。教书三十多年,我漫不经心的一句话,到底赶走了多少孩子的兴趣呢?

本来兴趣盎然的一场实验,老师说:做完后,要写实验报告!同学们顿时索然无味。

本来是欢呼雀跃的一次春游,老师说:回来后,要写一篇文章,记一次春游或者与大自然的一次亲密接触!同学们的热情立刻冷了不少。

本来是津津有味的读书,老师说:读完这本书,我要做一次测试!好了,本来引人入胜的名著,也变得面目可憎……

想想自己这样的话不但说过,而且不止一次。更令人担忧的是,我们的老师,或者我们的家长,如果敢冷静地面对自己的话,我想,这样的话,这样的事也不会少,甚至习以为常,因为习以为常而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可能在这不知不觉中,我们就把孩子的兴趣扼杀掉了。

兴趣是孩子追求知识的动力,而功利是成人的标配。于是,在兴趣和功利的矛盾中,孩子的兴趣慢慢被消磨掉了。

小外孙对新生事物特别感兴趣,很喜欢动手做。昨天,自己看着说明书,花了一个多小时,拼了一辆小汽车,一百多个零件呢。还好,我没有以考试又不考乐高惟有去制止他。

我们家的豆芽机刚买不久,买回来拆了包装,他就急着看说明书,如何操作,是他教我的。每次做的时候,他都兴致很高,今天我一句话,一下子浇灭了他的兴致。

唉,想想大人也难做,现在学生读书这么卷,有些方法不急功近利地给孩子也不行啊!如何在兴趣和功利之间找到平衡点啊?这实在是令人头疼的事。多少家长和老师在苦苦寻找突破口,但这突破口又在哪里?

我在想,就以今天做豆芽为例,知道这个实践是很好的作文素材,心里有数,但不要跟孩子硬性要求,只是很有兴致地跟他一起做,在做的过程中有意引导他多观察。

比如,干豆泡过几个小时,变成什么样子了?放在培育盘里的豆子为什么不要放得那么厚?每个环节多引发他的联想,多来几个「像什么」,孩子在交谈中,不知不觉就熟悉了流程,学会了描述,不好吗?

哪天在写作时用到这个材料,他因为有实践,有联想,印象深刻,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何苦一做事,就要先列教学目标呢!

带过孩子的人都知道,教育孩子是很难的事,我也一直在摸索和总结中,但愿得到智者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