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冬天,记忆中非常冷。出了家门,必须全副武装。那时候最保暖的应该是「羊皮袄」,皮子在外毛朝里,穿上应该很暖和,但是那股羊皮羊毛散发的膻味是久久不去。
谁穿过谁知道,过去一件羊皮袄可以传辈,能穿上的已经是好家庭。可惜现在当年会做皮袄的「毛毛匠」已经失业,传统的皮毛手工业让新的羽绒服和貂皮类服装代替,羊皮袄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冬天的冷,上了年纪的人都有感触。30年前的冬天,在农村,出门骑个自行车,北风呼啸,年轻人爱抖个轻皮,戴着两层线手套,耳朵上戴个「耳插子」,脖子上围个马海毛围巾,里面穿个手工挑的毛衣,腿上穿个手工挑的毛裤,外面就是单衫单裤,这就是最大的保暖保障。如果能穿一件羽绒服,就是莫大的荣幸,让人当富家子弟看。
上年纪人的冬天就是大皮袄(大棉袄)、大棉裤、大棉帽、大手套,注重温度,不体现风度。体现风度永远是年轻人的误区,一代又一代,都抖过「轻皮」,无论城市农村,在别人的眼里,单衣薄衫,但在年轻人的眼里,穿衣永远不臃肿要体现风中的度。
那时候的人没有办法,只有用肉体抗冻。在户外锻炼的时间也多,对吃虽然有奢求但期望值不高,依据当地的食材能吃饱就是最大的满足。我在20岁以前没有吃过火锅,没有洗过澡,没有吃过早点,没有吃过大虾,没有……
冬天是一年当中的一个季节,冷是必须的,不冷反而不正常。现在各地都要举办冰雪节,不冻也要营造冻的氛围,城市里的年轻人和小孩哪能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冷」和「冻」,还要买上门票去体验,这是一种新时代的营销噱头,体验成了一种温暖的快乐。
我记起少年时的冬天,骑自行车上学,很多孩子手和耳朵都生了冻疮,骑自行车在白毛风的天气,蹬不动,捂了左耳朵,右耳朵冻得疼,顾了左手,右手几乎冻僵,耳朵冻得不敢拨拉怕掉了。那时候的「冷」成就了一代人意志的坚强。现在的孩子和年轻人大概没有这种体会了吧。
我小的时候,下了雪以后,世界一样美好,很喜欢走在雪上踩出嘎吱嘎吱的声音。在雪上打「出溜」,孩子们在一起打雪仗,瞄准了专往对方头上扔,那时候的人挺耐,用手捏紧的雪圪蛋扔到对方头上会激发强势反攻,好像疼和自己没有关系。
上了年纪的人已经体会过了这个世界的「冷」,「暖」还是一种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的心理感应。现在主要是自己心中有一片「暖」,人生处处是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