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生活

邱华栋:写出有趣的书是我们很多作家的梦想,李潇潇实现了

2024-01-13生活

1月11日15:50,探询数字时代的人性与情感——【现代生活手账】分享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8号馆河南展区举行。

参加分享会的有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邱华栋,评论家、【小说选刊】编辑部主任李云雷,作家、【现代生活手账】作者李潇潇,作家、【北京文学】编辑张哲等。活动主持人为评论家、【民族文学】编辑部主任安殿荣。

安殿荣: 首先有请本书的策划编辑杨莉老师介绍一下这本书。

杨莉: 有幸亲手出版了这么酷的小说,这本书给了我巨大的冲击: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李潇潇的小说在形式上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东西,极具创新和创意,甚至是极具革命性的东西。大家如果翻开这本书,一定能感受到它在形式上给你带来的这种巨大的冲击,你会有很汹涌、澎湃的触动。而且李潇潇在给我们带来这种极具创新性的形式的同时,也保持了小说的可读性、故事性和思想性,也同时能满足我们对小说的阅读期待。就是说它的形式和内容有完美的结合。

杨莉(左一)

关于书名,我跟李潇潇碰撞了很多回,想了几十个书名,最终觉得【现代生活手账】和小说的写法、主题非常契合。这本书的书名、设计跟一般的书是不一样的,它的封面采用了一种比较随意的手写体,很有手账的松弛感;封面颜色的印刷,体现一种晒后的褪色感。还有纸张和字体,一般的书里面,用纸和字体从头到尾都是一样的,但这本书因为里面有两篇是手账体的小说,这两篇换了一种纸张,也换了一种接近手写体的字体,使形式与内容的呈现更加地契合。

书里前面的几篇小说,一篇叫【朋友圈】,一篇叫【公众号】,一篇叫【直播间】。大家可以看一下【朋友圈】的叙事模式,这是一个朋友圈式的排版,下面还有一些读者的评论、点赞;【直播间】这篇则体现了直播间众生喧哗,有很嘈杂的即视感。非常有趣。

我们还配套设计了一个手账本,内含本书的精彩段落。手账本也可用作笔记本,是一个增值服务。书里还有RAYS二维码,读者扫码后可以跟作者进行交流,这是一种现代纸书的形式,相信一定会给读者带来很多的惊喜。

邱华栋

邱华栋: 我特别惊讶,这个小说的形式我是没见过的,是独一无二的。这本书叫【现代生活手账】,整个感觉就是一本手账。它最大的特点是有形式感,有一种前卫感、亲切感、年轻感,还有后现代的顽皮感,它是一本有趣的书。

我们当代作家能写有趣的书不容易,作家正襟危坐地写出一本严肃的书比较多,但是写出有趣的书,是我们很多作家的梦想,李潇潇实现了。她有创造性的自由的灵魂,不断在放飞。

除了有趣,这本书还体现了一种创造力,就是怎么去呈现已经跟我们前面的生活不太一样的当代生活。有一种说法:当代生活特别丰富,已经超越了作家的想象力。我不太赞同这种说法,因为这就相当于说这个世界上能做饭的材料太多了,以至于厨师都没用了,那不可能。这个世界再复杂,生活再丰富,对作家来讲,不过就是一种食材。作家是真正的厨师,要创造性地选择一些食材,做出一道精美的菜。

李潇潇做到了,她用【现代生活手账】的形式,把现在的碎片化日常生活呈现出来了。

李云雷

李云雷: 在80年代的先锋文学之后,已经很难再发明新的写作了,但是潇潇在这本书里面确实做到了。刚才提到的【朋友圈】【直播间】【公众号】这几篇特别突出,形式感特别强,但我认为它们同时也暗含着一种反讽,是对消费社会的一种深刻的反思,有批判的意思在里面,在有趣的背后是对当代社会的一些观察和思考,特别有意思。

李潇潇用一种超越的态度,用小说的形式、语言的形式把它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用一种观照的方式去看到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让我们有一种反思的视野。这种现代感不是所有人都有的,是特别珍贵的。

李潇潇: 我的创作方向是面向土地、面向人民,面向生活的。

李潇潇

安殿荣: 这本书用一种十分轻巧的方式展现了厚积薄发,字里行间体现了作家对大量文学书籍的阅读,以及传统文化的浸润。在这本书里,李潇潇对现实生活的审视、关切、批判的意识非常强烈,看起来酣畅淋漓。

李潇潇: 我在这本书里的创新包括三点。

第一是照搬手机页面,比如朋友圈的形式、公众号的形式、直播间的形式。形式创新不是乱来的,它是一个壳,人物、故事,包括景色描写、心理描写,传统小说里所有的元素都在里面。

第二是全对话小说。比如我写女孩买包,为什么要买这个牌子不买那个牌子?因为我们的表象就是我们的本质,买这个包的人就是某一类人,非常有意思。我找准了这个点,想写一个小说,大概四千多字。后来我又想是不是还可以试试类似于蒙太奇式的另起一行,以对话的形式打开另外一个空间。就这样写到了两万多字。这个创新过程也非常有意思。

第三就是所谓的「手账体」。手账体文字比较短,但里面可以有小说、散文、散文诗,有【故事新编】那种感觉;在风格上可以一会儿是轻快的,一会儿是枯燥的,比较多变。

张哲

张哲: 先从写作来谈,潇潇不像一般的写作者,有一个线性叙事,比如写一个故事要有人物、时间、地点,她不是这样的,兵法有一句话,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形容潇潇是非常合适的。她以全景观式的社会观察来记录她笔下的小说,不仅着眼于故事,还有作家对这个时代的认知,不遗余力地展示出来,这对于作家来说是非常难的,不仅要求她有非常丰富的阅读,而且还需要深入生活,才能写出泼辣、丰富、活泼的文字。

我觉得这个小说有一定的社会调查的性质,比如她写到MK包,其实不仅仅是一个包,更是一个要求,可以衡量婚配,可以标志阶级等等,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会觉得,作家不仅是作家,还有一种人类学家或者社会学家的视野,这让文本更加丰富。

另外,我个人最喜欢的是【大师】这个小说,这个不剧透了,读者可以自己看,因为有一个非常强烈的反转,这个反转很打动人。

安殿荣

安殿荣: 刚才张哲谈到她最喜欢的是这里面的【大师】,我想问一下邱华栋老师,这本书里面您最喜欢的作品是哪个?

邱华栋: 第一部分我挺喜欢的,超出我的阅读经验,形式感特别好,我一路读下去了。关键是我还体会到李潇潇有一个雄心,作为一个作家,怎么样把这么丰富的生活用更轻巧的方式撬动起来,李潇潇在第一章里面做到了,真的是不容易!90年代以前,每个中国作家背后好像站着一个西方作家,但看潇潇这部小说,我发现她的背后站着的一定是中国当代广阔的生活、复杂的生活。

刚才张哲讲得特别好,【大师】我也喜欢,小说最后那部分比较长的,涉及了很多文学青年阅读史,她的作品本身的就是她的成长史,也是一个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成长史,非常具有原创性,没有模仿某个作品的痕迹。

潇潇的作品充满了现代生活的质感:手机、微信、朋友圈、手账等等各种东西都有体现。怎么书写中国当代的这种生活,潇潇做出了极好的文本,也给很多作家带来了启示。就是我们怎么样创造性地去书写一个别人没有见过的、充满趣味的小说。

李云雷: 如果选一篇的话,我选【小男友】那篇,那个技术上比较难,完全用对话体的方式写一个两万字的小说,对一个作家来说太难了,但是潇潇能够做到这一点,确实不容易。

另外我说两句【朋友圈】,既有新的形式感,又把人物写得特别生动,给自己可见的,给同事可见的,给所有人可见的等等,她把塑造人物跟新的形式巧妙地联系起来了。

安殿荣: 我想谈谈印象比较深的作品。前两天拿到册子之后,我发现自己迷恋上了其中的【西海岸手账】,它是非常迷人的作品,由十个风格跟形式迥异的短章结合在一起,里面有非常唯美的爱情童话式的书写,也有历史人物对当下的点拨。读【西海岸手账】的时候像拿望远镜瞭望,每一章书写都像很鲜活的小画,每个文字都是摇曳生姿的,很值得品味。

这篇作品对永恒性和当下包括一般性人物关系的探讨是非常令我着迷的。它没有很突出的主角,就是写一个一个片段,但是又用永恒性制造出当下微妙的个人,以及他们微妙的心态,也用这些微妙的人物衬托出时代的永恒,时间的永恒。

李潇潇: 大家为什么要看短平快的东西,鲁迅也说莫名其妙的长是非常无聊的,所以我们转而看网上短的东西。我希望把短和碎片变成一种修辞,而不是短和碎片本身,短的东西也可以把它变成很优雅的东西。每一篇写作都要把现实浸透,这和传统的小说做的事情其实是一模一样的。

赵大河: 前几天刚读到李潇潇的一个小说,我感觉到很惊喜,这个小说是这么现代,这么锐利,这么有穿透力,这本书我虽然还没看,但光听介绍,就觉得它是如此有创意,如此有想法,如此有趣,这是文学的方向,所以以后要多读读潇潇的小说,向她学习。

注:本文为速记稿,未经嘉宾审阅。

责编 | 熊丰 责校 | 张丽

审核 | 方劲锐 排版 | 陈萱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