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育儿

手机带娃:利弊共存的育儿新方式

2024-10-18育儿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手机带娃已然成为一种趋势。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和工作的繁忙,家长们常常难以抽出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双职工家庭中,父母为了平衡工作与家庭,手机里的各种内容便成了安抚孩子的 「利器」。

据调查显示,在随机调查的小区里,10 岁以下孩子拥有自己手机的数量远超想象。例如上小学三年级的泽俊,起床、吃饭、做作业累了、睡觉前都离不开手机,手机填充着他的生活。在留守儿童家庭中,这种现象更为普遍。调研数据表明,在 12 至 16 周岁的留守儿童中,超过 77.3% 的孩子有手机,部分地区有超过 31% 的留守儿童暑假期间每天耗在手机上的时间超过两小时。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手机带娃省事又能解决孩子哭闹不止或不听话的问题。然而,这种方式虽然在短期内看似有效,却也带来了诸多隐患。一方面,手机画面跳动频率过快,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玩手机基本是单向互动,不利于孩子与家人的沟通,从而影响亲子关系。长时间玩手机,还极易导致视力下降、颈椎劳损,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总之,手机带娃在现代社会中虽然流行,但家长们应认识到其潜在的危害,不能过度依赖这种方式。

二、手机带娃之益处

(一)获取知识与技能

手机作为一种便捷的工具,为孩子们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据统计,目前市面上有众多的在线课程和教育应用程序,孩子们可以通过手机轻松接触到这些资源,为知识积累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例如,一些英语学习类的 APP,通过有趣的互动课程和游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词汇和语法。同时,使用手机还可以提升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当孩子在手机上玩游戏或者操作各种应用时,需要不断地用手指点击、滑动屏幕,这一过程锻炼了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此外,孩子还能通过手机学习一些基础的计算机技能和网络知识,为他们适应未来的数字化社会打下基础。

(二)培养兴趣爱好

手机丰富的内容确实能帮助孩子发现并培养兴趣。比如,音乐类的 APP 可以让孩子接触到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艺术方面,有许多绘画和手工教程的应用,引导孩子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编程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领域,一些专门为孩子设计的编程启蒙 APP,通过简单有趣的游戏方式,让孩子初步了解编程的概念和逻辑。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内容,从而培养出多样化的兴趣爱好。

(三)情绪调节作用

适当使用手机可以作为孩子情绪调节的一种方式。当孩子感到疲惫、压力大或者心情不好时,观看喜欢的动画片、玩喜欢的游戏能够让他们放松心情,缓解不良情绪。例如,一项针对 253 名 12 至 17 岁美国青少年的调查发现,使用智能手机后,他们的情绪会有所改善。平均而言,在使用手机时,这些参与者的情绪从使用前的略低于 5 分上升到略低于 5.5 分,这表明他们正在将手机作为一种情绪管理工具。然而,家长需要合理规定手机使用时间,监督孩子的手机使用行为,确保其在获取益处的同时,避免潜在的危害。

三、手机带娃之弊端

(一)影响注意力

手机上的游戏、短视频等娱乐项目反馈时间极短,孩子一玩游戏或看短视频就会迅速获得快乐。这种快乐会促使大脑分泌多巴胺,让孩子上瘾,难以自拔。时间一长,孩子的大脑就适应了这种快速反馈的快乐模式,即使想要好好学习,也难以忍受漫长的学习过程才能收获的快乐。例如,有研究表明,经常玩手机的孩子在学习时,注意力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平均只有正常孩子的一半左右。慢慢地,孩子的专注力越来越弱,可能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在做任何事情时都难以成功。

(二)导致情绪不稳定

手机上的各种娱乐产品给孩子带来的情绪刺激是频繁且多样的。它不一定都是快乐,孩子可能会因为看到某条消息而难过,遇到不靠谱队友而生气。孩子的情绪在短时间内多次被刺激,起伏不定,就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几乎每一个沉迷于 「垃圾快乐」 的孩子,都容易变得易怒、敏感脆弱。据统计,沉迷手机娱乐的孩子中,超过 70% 的孩子情绪波动较大,经常发脾气或突然哭泣。

(三)阻碍独立思考

在孩子三观还未建立的时候,他们接触大量的信息,接触了太多别人的思想,很容易被他人洗脑,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不愿意独立思考,遇到问题时,也希望他人帮忙解决。例如,一项针对 1000 名小学生的调查发现,经常玩手机的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只有不到 30% 的孩子会尝试自己思考解决办法,而其他孩子则更倾向于求助他人或直接上网搜索答案。

(四)影响语言发育

「手机带娃」 可能减少孩子听到的词汇量。家长看电视玩手机的时间过长,会减少同孩子的交流和接触。屏幕每开 1 个小时,孩子从家长那里听到的词汇量可减少 500 - 1000 个。2 岁前的婴儿若看太多电视手机,不仅导致语言表达迟缓,还会对认知产生一定影响。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的一项针对 3 - 6 岁托幼机构儿童的健康调查显示,城市孩童平均每天的电子屏幕使用时间为 1.36 小时,上海为 1.47 小时。在因语言发育迟缓前来就诊的 1 到 3 岁婴幼儿中,接近三分之二有屏幕暴露史。

四、正确引导是关键

(一)多陪伴孩子

家长应认识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许多时候,孩子沉迷手机是因为缺乏父母的陪伴。工作再忙,家长也要抽出时间陪伴孩子,一起进行户外活动、阅读、玩游戏等。例如,可以带孩子去公园散步、骑自行车,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一起阅读有趣的书籍,分享书中的故事和感悟;玩一些亲子游戏,增进亲子关系。这样不仅能减少孩子玩手机的时间,还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温暖。

(二)教导孩子把手机当学习工具

家长要以身作则,回家后少看或不看手机,尤其是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可以选择看书。同时,培养孩子的业余爱好,让孩子做一个精神富足的人。例如,孩子可以用手机或电脑查阅学习资料、听英语听力、观看教育视频等。家长还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引导孩子把手机当作学习工具,而不是 「游戏机」。

(三)给孩子报兴趣班

兴趣班可以帮助孩子适应长时间反馈机制。孩子在学习兴趣爱好的过程中,需要付出时间和努力才能看到成果,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耐心和毅力。例如,孩子学习绘画,需要不断地练习才能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学习舞蹈,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掌握优美的舞姿。通过兴趣班的学习,孩子可以将注意力从手机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同时也能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总之,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使用手机,多陪伴孩子,教导孩子把手机当学习工具,给孩子报兴趣班,让孩子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