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新生儿数量骤降,我国的年轻人为何选择「 宁缺毋滥 」?在高压的生活环境和不断攀升的生活成本下,生育观念悄然转变。你是否也在猜想,现代年轻人对生育的抵触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变迁?继续往下看,揭开这个话题的真相!
东方大国
在2017年,我国新生儿数量首次下滑,2018年后, 新生儿数量更是出现了「断崖式」下降 ,一路跌宕到2023年的最新数据,新生儿数量跌破了 1000万 。
这样的数据让人不禁产生深思,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随着社会的发展, 现代年轻人面临的工作竞争激烈、生活成本高等压力也是不言而喻的 ,这些压力的存在,也导致了现代年轻人对生育的热情大大降低。
不仅仅是中国,如今全球范围内也普遍存在着生育率下降的现象。
可以说,人口问题的产生,其实反映了社会的生存压力和生活质量。
在中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而年轻人却对生育热情不高,如何扭转这一趋势呢?
解决新生儿出生数量的问题,要从源头解决,也就是要关注年轻人的生活状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观念中养儿防老是根深蒂固的观念,很多人认为养儿有助于壮大家庭的竞争力,但在现代社会中, 经济压力却是摆在了年轻人面前的硬骨头 。
面对这样的困境,许多年轻人选择放弃生育或者推迟生育计划,并不难理解。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有专家提出过一些解决方案, 比如华裔经济学家黄有光提出过的「一妻多夫制」,还有丁长发提出过的引进外国女性等等 。
但这些看似可行的建议,在深入分析之后,都是杯水车薪,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国新生儿数量的下降呢?
其实要追溯到根源,还得从几十年前说起。
早在1962年之后,东方大国的人口数量就开始逐年上升,在1979年当局实施「计划生育」以控制人口数量之后,1980年东方大国总人口数量才刚刚突破 9.87亿 。
之后又是一路减速前行,直到2017年我国新生儿数量出现负增长。
其实我国的人口,在历史上就经历过多次波动。
从西汉时期的 5950多万 人口开始算起,一直到清朝时期也就 1400多万 ,再到清朝乾隆时期居然出现了井喷式增长。
在当时乾隆时期的养儿观念中,是有着一定关系的。
当时乾隆皇帝实行「赈灾养老」的政策, 给每个老人发放钱粮,并规定每个家庭要生育至少两个孩子来维持家庭和社会的发展。
乾隆皇帝制定这样的政策,并不是想当然的制定出来的。
而是基于当时社会风气以及实际情况下制定出来的,当时百姓们都普遍认为养儿防老是一个好办法,并且这样做对于壮大社会和国家实力也是有帮助的。
而如今年轻人之所以对生育产生抵触情绪,并不完全是因为传统观念对他们的影响。
现在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爆炸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很多人都不再局限于传统观念中所给予他们的设定。
他们开始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并通过自己去感受和认识这个世界。
甚至在某些方面,现代社会中已经产生了「反哺」到老人身上去的倾向,并不是每个老人都愿意被「反哺」的。
甚至有一些老人还抱怨自己养了几个孩子还没等享福就先走了,所以养儿防老这样想法很难再有用武之地。
那么既然如今已经进入了信息爆炸时代,那么年轻人对于生育抵触情绪是否真的需要我们来解决呢?
或许这只不过是一个转变而已,并不需要我们过度操心。解决生育问题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并不仅仅是政策层面的调整。
结语
这篇深刻地反映了现代社会中年轻人的生育困境,经济压力、生活成本都在无形中影响着他们的选择。面对这样复杂的局面,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审视传统观念的价值?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别忘了点赞支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