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育儿

杨绛提醒:不孝顺的子女,有这三种习惯,父母得为自己留后路

2024-05-30育儿

文/情感专家烟雨懿蝶

古语有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其实不孝顺的习性在孩子年幼时便有所显露,通常表现为三种习惯。

为了确保孩子的未来孝顺,让我们老有所依,父母们应当擦亮眼睛,提前加以引导和纠正。

一、不懂得感恩

杨绛在【走到人生边上】书中提醒我们:「无论什么关系,情分被消耗殆尽,缘分便走到了终点。没有谁对谁错,最后所有的错,都应该归咎在自己身上,然后礼貌地退场。」

长期在父母溺爱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过度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他往往忽视他人的付出,缺乏对父母难处的理解和体谅,过度关注个人的感受和需求,而忽视了父母的想法和感受。

这样的孩子习惯性地认为,接受父母的爱和关怀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无需去回报或珍惜。

他难以主动关心和爱护他人,缺乏对父母的责任感和同理心。

二、性格懦弱,没有担当

【杨绛传】中有这么一句话:「世间最好的人生,是你不索取,不攀附,不低眉,却能活得最贞静、最优雅,最安然。」

性格懦弱、缺乏担当的子女,在父母晚年时往往无法成为他们坚实的依靠,反而成为父母生活的额外负担。

这些子女在父母年老时,往往难以在物质和精神层面为父母提供必要的支持,甚至因自身的不足而给父母带来额外的压力和困扰。

前些日子,一名29岁的男子因起诉父母「不养之罪」而引发了全网的广泛讨论。

这名男子,虽已接近人生的而立之年,却仍未成家立业。他既未能稳定工作,也未能自力更生,即便找到工作也往往因觉得辛苦而迅速辞职。

他依赖于父母的供养,毫无靠自己能力赚钱的意愿,而是希望一辈子都能「啃老」。

他坚信,既然父母将他带到这个世界,即便自己一事无成,父母也有责任为他负责到底。

他甚至认为,既然父亲的收入高于自己,且自己能力有限,父母自然应当继续养育他。

这位男子,整天躺在床上玩手机和睡觉,对家中的大小事务漠不关心。

他以「混吃等死」的态度,心安理得地依赖父母。

谈及儿子如今的状态,老父亲深感悔恨:「小时候,妻子几乎从不让他干活,也不准批评他,现在他肩不能扛、手不能提,都是他母亲惯出来的。」

小时候如果未能学会承担责任,长大后就不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若年幼时逃避了必要的磨砺,一旦离开了父母,就会变得无所适从,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

三、自私自利,凡事只想着自己

【走到人生边上】中,杨绛告诉我们:「人总要咽下一些委屈,然后一字不提的擦干眼泪,继续往前走。」

知乎上有个话题:你遇到过最可怕的人是什么样的?

有个高赞回答写道:「将自私刻进骨子里的人,他们的一生中,没有真情可言,只有利益大小。」

在【人世间】中,周蓉是极度自私,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年轻时,她为了追求个人的爱情而毅然决然地前往贵州,数年未曾回家探望,对父母的担忧置若罔闻。

当她有了孩子后,又因个人的前程和理想,将抚养孩子的责任全部交给了弟弟秉昆。

她的爱情至上,甚至考虑过与家人决裂。

更为不幸的是,当她那颇具诗人气质的丈夫遭遇牢狱之灾时,周母因过度忧虑而陷入植物人状态,而周蓉却对此一无所知,置病重的母亲和年幼的女儿于不顾,继续执着于自己的学术追求——考研读博。

【古文观止.触詟说赵太后】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杨绛的父亲杨荫杭,对于购买家产持有坚定的反对立场,选择购买唯一的房子也实属无奈之举。

他反对置买家产并非仅仅出于图省事的心理,而是基于一套深思熟虑的原则:于他个人而言,管理家产会消耗大量精力,甚至使自己沦为家产的附庸;对于子女而言,家产更可能成为潜在的祸患。

他常说,某家少爷假如没有家产,可以有所作为,现成可「吃家当」,使他成了废物,也使他不图上进。

所以杨荫杭对杨绛这些儿女明明白白地说过:「我的子女没有遗产,我只教育你们能够自立。」

杨绛回忆道:「假如我们对某一件东西非常艳羡,父亲常常也只说一句话:‘世界上的好东西多着呢……’

意思是:得你自己去争取。

杨绛说,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有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未能培养出对父母的深深感激和孝顺之心,这往往源自于他们内心是以自我中心的。

虽然父母倾尽心血将他们养育成人,甚至提供了房子、车子等物质支持,但当父母面临生病困境,需要经济援助时,他们就会置之不理。

一个家庭真正的荣耀,不在于炫耀房子和车子这些物质财富,而在于培养出心怀感恩、品性厚道、善良正直的后代。

对于身为父母,最大的遗憾并不是遭遇疾病或困苦,而是倾尽所有心血,却养育出一个缺乏孝心、不懂感恩的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