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拖拉不自律,内收不自信,应付学习没动力,很多父母无法「根治」……其实根源就在内驱力和心能量(点击)!
我是一名内驱力教练,用「五感内驱力」,将内驱力落地,消除「只知道但做不到」的通病,使孩子自主自信有动力。验证有效!(获取:培养方案)
当你看到孩子变得不自信了,不沟通了,拖拉磨蹭,学习没动力,甚至开始抑郁时,你要知道,孩子本质就是缺一个东西。
这个东西,不是我们父母没有提供, 只不过孩子没有感受到 !
如何让孩子感受到?这两大途径你必须去做。
01
用「自认为好」的方式在表达
不说100%,应该99%的父母,都在孩子身上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以及金钱,让孩子参加各种学习,将自己人生道理和处事经验苦口婆心地说给孩子……他们把自认为最好的、最宝贵的都给了孩子,天地良心,绝对地爱孩子呀!
在这样「爱的呵护」下,本以为孩子会健康茁壮地成长,越来越优秀,但是,令不少父母焦虑和不解的是,孩子成长进度与自己预想的似乎越来越远,有的孩子变得淡漠,有的不懂感恩,甚至还说父母不爱他!……
为什么?
想必都听过「 父母表达爱,跟孩子感受到爱,是两码事 」,没错,我绝对相信你爱孩子,也相信你一直都有表达爱,只不过,很可能你一直都在用「自认为好」的方式在表达 ,所以孩子根本接收不到,感受不到!
所以,根本问题在于:父母表达了爱,但是孩子感受不到爱!
萨提亚说: 沟通的意义在于对方的回应 。如果我们表达的东西,没有让对方接受,这种「一厢情愿」或者「自以为是」其实没什么意义。
02
「感觉被爱」,必不可少
6年以来,我见了许多不同性格、不同经济背景的孩子和家长,他们向我说过各种各样的问题,还有这些问题带来的焦虑、难受、伤感、抑郁等……
尽管面对的问题各有不同,但这些孩子有两个共同的特点: 他们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并且没有人感觉被他人所爱 (「爱」这个词内涵太大,往往理解上存在很大的片面性)。
事实上,我们日常中许多的愤怒、焦虑、孤独和悲伤等感觉,本质反映的就是我们因为无法感受到他人的爱时所产生的空虚感。
然而, 「感觉被爱」其实 是人的基本需求 , 就像空气和水一样,必不可少。一旦缺少,必然导致人的行为和状态产生偏差,或出现所谓的「问题」。
所以,当你看到孩子变得内向了,不自信,不沟通了,拖拉磨蹭,学习没动力,甚至开始抑郁等行为表象时,你就要知道,孩子很可能就是缺「爱」了,准确来说,是缺乏「 感受爱 」了 。
03
两大「杀手」
尽管「感觉被爱」是基本需求,但人们的一些习惯和做法却在妨碍对爱的感受。【感受爱】提到两大隐形杀手 ,成为我们感受爱的最大阻碍。
第一个,依赖电子设备,缺乏面对面沟通
手机、PAD、电脑等,即便社交软件一直在线,不断和人聊天,但反而会让人难以体察到自己的情绪,从而也就无法意识到自己需要改变。
虚拟的联系也会令人心情舒畅,甚至
感到兴奋,但那不是满足
,「兴奋」和「满足」之间有很大差别。满足感是一种幸福感,像是注入了一股快乐的泉水,它让人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充满生机和动力。
这里有一个结论: 想要感受到爱,必须面对面 。你会发现小孩子,面对面的时候可能有很多话讲,但电话里却没有那么大兴致,就是因为 电子设备把信息交流和情感交流 给分开了。
第二个,思考得太多
思考是一把双刃剑,适度的思考可以激励和提升自我,但如果长期进行思考,就会致钝化了感受意识,思维就会把我们封闭起来,甚至杀死我们。因为一旦大脑开始思考,就会停止心的感受 。
只沉浸于自己的思维里,很容易让人变得自私和自我中心,失去那些能够让你了解自己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感受。
04
生俱来的能力是感受,而非思考
太多人过于重视「思考」。
他们总在做计划、制定战略战术、完成多重任务,总在思考接下来要做什么要怎么做,总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总是一副深沉冷静的样子,他们很擅长安排,精于计算……这时候,我们就会被困在一种将自我与他人隔绝开的思维过程中。
只沉浸在自己的思维里,会错过与他人相互凝视的机会,无法看到他人脸上表现出的让我们感觉被爱的表情,还会错过一些微妙的「线索」。这些线索会向我们透露出对另一个人而言什么事情最重要,比如——
在我们专注于思考时,会不断错过当下。而正是这些当下,让我们有机会理解他人的感受、爱他人以及感受他人的爱。
思维是一份美丽的宝藏,但同时也有可能损害健康,让我们孤立于他人。事实上,我们与生俱来的是感受的能力,而不是思考。
05
感受爱,最好的 两大 做法
如果想让自己更多感受爱,想让孩子有更多能量,一定要做这两个方面:
第一,刻意增加面对面接触,而减少线上
关键在「面对面」。
话说「打一百次电话不如一次面谈 」,「线上聊千遍,不如线下见一面」,这些是有道理的,因为见面可以让信息交流和情感交流同时进行。
所以不要光靠线上工具去沟通传递,不要为了省事就发微信,不要为了效率只打电话,更不要觉得视频聊天跟「见了面」是一样的……NO,绝对不同!一定要亲身走访,去面对面接触,去和对方感受,那样的沟通才是既有收获又有感觉。
第二,刻意增加体验和感受,而减少思考
一个主要的方式:慢下来。
古有「三慢修行」,慢语、慢食和慢行,就是慢慢说话,慢慢吃饭,慢慢走路。慢下来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让你去品,让你去感受。
当然,还可以借助其他一些方式,比如冥想、运动、定期休息、打坐等。
当一个人的感受力被打开,就像水龙头被打开了一样,外界的能量之水就会源源不断流进来,让人越来越来越有能量,越来越有动力。
这些事情,顺序是 我们自己要先做,然后才是鼓励和影响孩子去做 。允许孩子慢一点,同时鼓励和带动孩子多走线下(和同学朋友玩,和老师聊,和自然链接)。
更多内驱力提升办法,请读下面文章,我用一对一跟进帮助你落地和「做到」(不只是「知道」)
【 这2篇必读 】
1. 内驱力培养三步骤,我是"过来人":接触2000多个孩子后,我总结出一套方法,确保提升孩子内驱力!
2.「五感内驱力」落地型 方案:我用「五感」法,帮你解决内驱力问题,让孩子自律有动力
/ END /
原创 | 一点老师
内驱力咨询师,健心教练。爱看本质、喜讲系统、力求实效。点个关注,一起共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