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育儿

让孩子从‘被逼’到‘狂热爱上学习’,父母必须知道的法宝

2024-08-17育儿

前几天,我看到一段奇葩说知名辩手席瑞的视频,他讲述了一个让人深思的故事。

席瑞曾以为,海淀区的孩子都是被逼着学习的,每天都过得很辛苦。

然而,当他与一位七八岁的海淀孩子聊天时,发现这个孩子不仅提前阅读了他要讲的书,还要上架子鼓、舞蹈和乒乓球课程。

孩子说:「这些都是我自己报的。」这样的自发性让席瑞大吃一惊。

席瑞还观察到,一些家长在孩子参加活动时并不强求完美,而是默默支持。

例如,有一位父亲在孩子钢琴比赛时,站在一旁拍照并分享喜悦,而不是紧张地施加压力。

这种支持让孩子能够保持对音乐的热爱,而不是将其变成一种沉重的负担。

1

儿童教育专家杨杰曾分享过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刚上一年级的男孩,妈妈每天都盯着他写作业。

由于这种强迫,男孩反而变得厌烦,不愿意完成作业。这种情况在家庭教育中并不少见。

「在教育中,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 尹建莉老师的这句话说明了强迫的弊端。

过度的催促不仅让孩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还剥夺了他们的自主感。这一点在作家冯唐的著作【万里走单骑】中得到了验证。

他提到,鼓励孩子的自主选择,而不是强制要求,可以让孩子保持内在动力。冯唐的教育理念强调,让孩子在选择中找到乐趣,而不是感到被束缚。

心理咨询师张德芬在其书籍【亲密关系】中也提到,孩子的内在驱动力来自于父母的尊重和支持。

过度的控制会抑制孩子的自主性,导致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这种观点在现实中同样适用。

举个例子,有一位父亲不强求孩子在考试中获得高分,而是鼓励孩子自主学习,这样的做法通常能帮助孩子保持学习的热情。

2

很多父母抱怨尽心尽力,却依旧无法培养出自律上进的孩子。

心理学作家凌想通过观察发现,有些孩子从小学开始就被各种兴趣班和补习班包围,结果他们变得疲惫不堪。

这种高强度的「鸡娃式」教育会提前透支孩子的活力,让他们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为了赢在起跑线上,很小的孩子就要卷进赛道,承受巨大的压力。」 儿童精神医生曹庆久的这句话反映了现代教育的压力。


纪录片【起跑线】中有一个例子,一位7岁的小女孩汤笑嫣,从小就与各种兴趣班为伴,结果她的脸上写满了疲惫和委屈。这种过早的压力,往往会使孩子的活力被压垮。

企业家李开复在书籍【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中提到,早期过度的竞争和功利教育会压垮孩子的内在动力。

他认为,孩子需要在适度的压力下成长,而不是在高强度的竞争中被耗尽活力。

演员黄磊也强调了这个观点,他认为过度的「鸡娃式」教育不仅有害于孩子的心理健康,还会让他们的学习兴趣下降。黄磊提倡在教育中保持适度的压力,让孩子在愉快的环境中成长。

3

对于那些优秀又自律的孩子,他们的家庭通常都有一个共同点——爱与自由。

学霸孟令昊的成长经历就是一个例子。他的父母没有强求他上辅导班,而是尊重他的兴趣。

孟令昊在高中阶段学业压力很大时,通过坚持练习大提琴得到了很好的放松,学习劲头也因此更加充足。

朱自清在其名作【背影】中提到,父亲对孩子的支持和理解远比强制的教育更能激发孩子的潜力。


他在其他文章中也强调,尊重孩子的兴趣,而不是施加压力,是培养孩子潜力的关键。

同样,来自浙江的学霸朱科航,尽管小时候爱玩,但他的父母不仅没有阻止他,还支持他多种兴趣,最终帮助他获得了全奖直博offer。

还有一个例子,杭州的15岁初二男生屠彦博从小就喜欢观鸟,他的父母甚至为了陪他去观鸟而自驾1万多公里。

这种支持不仅没有施加压力,反而让屠彦博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取得了卓越成就。

家庭教育专家王秋云说: 「父母的教育智慧里,藏着孩子未来20年后的样子。」

唯有做一对有松弛感的父母,情绪稳定、积极乐观,给孩子真正的关心和爱,才能照亮孩子前进的道路。

当孩子的心被爱充盈时,他们会变得快乐、自信,脚下的每一步也会更加坚定有力。

真正能够激发孩子学习热情的,往往不是逼迫,而是来自于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父母的「宠」才是孩子成长的最佳土壤,让孩子在自由和爱中自我成长,才能真正培养出有内在动力的孩子。

愿每个孩子都能在爱的陪伴下,飞跃山林,心驰原野,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