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育儿

陪着「小蜗牛」一起成长

2024-09-10育儿

【来源:劳动报】

刘智芝(左)帮助学生戴绿领巾。

2014年到2024年,是刘智芝进入徐汇区董李凤美康健学校的十年,从课堂上被突发事件弄得措手不及,到发现特殊教育事业的伟大,这些年,她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定有力。

学着读懂孩子的需求

关心每一个同学情况的唐宝,舞姿妖娆、热衷交流的小胖,在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身体和智力情况各异,但在刘智芝与孩子们的相处回忆里,大多都是细碎的甜蜜瞬间。

幸福感与成就感是刘智芝在采访中反复提到的词语,不同于大众过往对于智力障碍儿童的刻板印象,单纯与善良的孩子们总是能给刘智芝最直接的反馈。

在满足感面前,许多教育上的困难都变得不值一提,刘智芝把更多时间留在了对教育的反思上。刘智芝说,曾在一节课上,一名患有自闭症的学生突然开始哭闹,「我不断安抚学生,但他还是不断打滚,用背在地上蹭。」后来她发现,孩子突然哭闹的原因,是背上被蚊子叮了一个包。

「这个孩子没有主动语言能力,他用了那么长的时间才让别人读懂他的需求。」这件事给刘智芝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开始反思,「老师该如何才能有更强的理解孩子的能力。」

领悟「教与学」的真正关系

爱心与善良是特殊教育的基础,但仅此,远远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只想着能按时上完既定环节。」刘智芝最初上课的节奏很快,但课堂上此起彼伏的特殊情况让她措手不及,「我那节课只上完了一个环节。」她意识到,教学不是老师想上什么,而是应该更多思考学生能学什么。

「学生在前,教学在后」,老师必须观察、评估孩子的状态,再定下课程的目标,刘智芝说,她慢慢领悟到「教与学」真正的关系,孩子们像是小小蜗牛,要根据孩子不同的情况,在教学上进行调整,陪小蜗牛们慢慢爬行,才能见证孩子们的进步。

为孩子们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目前,刘智芝带着四年级的小朋友们学习生活语文,还为学生提供言语沟通与交往训练。孩子们平常除了常规集体教学外,学校还开设潜能开发课等课程,融合教育是董李凤美康健学校正在努力实践的教育理念。

融合教育,即为所有学生提供公平、多元、优质且适宜的教育。「孩子以后也要进入社会,融入社会。」 董李凤美康健学校工会主席朱璟告诉记者,学校现有教师78名。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选择投身特殊教育事业。朱璟从事特殊教育近30年,见证了行业的发展,如今,从学校毕业的孩子们可以进一步选择就读对口的职业教育学校,学习专业技能。未来,他们也许会成为一名园艺师、一名面点师……

■劳动报记者 梁嘉蕾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