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育儿

央视宣传片引发生育焦虑热议:女性角色被工具化社会痼疾浮出水面

2024-05-31育儿

生育焦虑,一则宣传片点破社会痼疾

一则央视三胎宣传片近日在网上掀起热议。影片中,一个孕妇在家里忙前忙后做家务,而其他家人却视而不见,这番描绘引发网友强烈不满——这难道就是鼓励生育的正确方式吗?

生儿育女,本应是家庭的幸福源泉。但影片中被过度工具化的女性形象,却直戳当下社会对传统性别角色的固守。现实生活中,不少女性在经济独立后仍常常被家庭重负所困扰,这种不公正待遇扼杀了她们生育的热情。

生育焦虑,根植于性别不平等

婚育对女性的影响是深远的。统计数据显示,大多数女性在生育后职场发展将受阻,收入待遇也会大幅下降。 与此同时,家务劳动的重担几乎全部压在她们身上。

部分男性固守传统观念,对分担家务和育儿嗤之以鼻。即使是高学历家庭,家务分工仍常显示出明显的不平等现象。

在这种性别分工模式下,女性难免对生育产生焦虑。 一旦备孕或生育,家庭和事业的双重压力将让她们身心俱疲。这难怪会有不少职场女性选择"非婚非育"的生活方式。

教育理念滞后是祸根所在

影片中被诟病的场景,正是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教育理念滞后的写照。从小我们就被灌输僵化的性别分工观念,缺乏平等的家务和育儿意识。

事实上,已有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重视男女平等育儿的理念。 不少国外国家还将性别平等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但我国在这方面的改革步伐仍显滞后。

若想从源头扭转生育困境,政府和教育部门理应率先重视性别平等教育,从儿童阶段就树立正确观念。只有如此,方能培养出更多平等分工的新型家庭 。

政策支持,让生育不再是负担

除了观念的改变,政策层面也应为妇女生育创造良好条件。 很多国家已通过延长产假期限、工资补贴等措施,减轻了生育对女性职业的冲击。

我国在这方面虽然已有政策支持,但力度仍嫌不足。2023年颁布的新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虽然提出了相关要求,但在保障机制和落实细则上仍有欠缺。

相比之下,一些地区通过企业补贴、育儿假等方式来支持女性职工更有针对性 。未来,国家和地方出台相关政策时,应从女性视角出发,切实解决她们在生育过程中遭遇的各种实际困难。

只有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诉求,实现夫妻共同分担家务和育儿,生育才不再是女性的独角戏,女性也就不会对此产生太大的焦虑。

反思的起点,正视生育权力分配

这则宣传片虽然引发了热议,但值得欣慰的是,它已经将性别不平等、传统观念滞后等社会痼疾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正如网友们所调侃的,这或许正是当下人们不愿生育的深层次原因。

生育从来都不是个体的责任,而是整个社会的共同事业。唯有全社会都能正视并改变当前生育权力的不公平分配,形成良性循环,才能真正助推生育政策落地生根。

那些针对影片重新改编的幽默创作,反映出人们对更加平等和谐的生育环境的憧憬。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社会、家庭和每个个体都责无旁贷。让我们共同努力,用平等包容的理念去消解生育焦虑,用积极的政策和行动支持新生命的呱呱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