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养生

养生三部曲:动养、静养、富养,缺一不可

2024-05-24养生

朱自清先生曾有言:「一年之计在于春,此刻正崭新启程,满载的是无尽的时光与希望。」

阳春三月,恰逢大地苏醒、万物更新之际,亦是新一年蓄积力量、播种希望的开端。

在此盎然生机的季节里,若能精心践行以下三件要事,必将滋养出一整年的饱满精神状态!

动养身体

在【吕氏春秋】这部充满智慧的古代典籍中,有这样一句哲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这寓意着流淌的活水因其永不停息而避免了腐败变臭,门轴因频繁转动而不致遭受蛀虫侵蚀。这一生动的比喻同样适用于人类生活,告诫我们身体需保持经常性的活动,方能持久维持健康状态。

袁枚,这位历史上著名的长寿文人,以其璀璨的文学才华和矍铄的体魄被誉为「一代文星兼寿星」。

他深谙养生之道,即使步入晚年仍精神矍铄、牙齿坚固如磐石,声音洪亮似钟鸣,步伐轻盈矫健。他的足迹踏遍四海名山大川,被世人尊称为「地行仙」。

袁枚深知,要维系健康的体魄,最根本且有效的途径就是持之以恒的运动。

每当春意盎然之际,他会早早起身,漫步于山林之间,或打拳锻炼筋骨,或舞剑舒展身姿,尽情吸取大自然的清新气息。饭后,他常常登楼仰望星空,或悠然独步溪边,以此消解一日疲惫,滋养身心。

常闻人言:「运动与否,其间的差距,便是整个人生的质量。」

人的体质或许由先天因素决定,但健康的程度却可通过后天的努力去塑造与提升。在这个生机勃发的春天里,让我们一同唤醒沉睡的身体,让生命的活力流动起来。

通过积极运动,我们可以培养出一个强健的体魄,从而拥有足够的精力去追寻热爱的事物,享受人生的每一刻精彩。

静养情绪

【黄帝内经】这部中医经典巨著中曾有言:「静则神藏,躁则消亡」,揭示了宁静与健康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心脏被视为五脏之主宰,其稳定和谐的状态对整体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深谙此道的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不仅在科学殿堂上铸就卓越成就,在养生保健方面同样有着独树一帜的见解。

他强调:「内心之静,实乃养生延年、修身养性之至高法门。」这里的「静」,寓意一种超脱尘世纷扰、心境淡泊澄明的精神境界。

杨振宁推崇读书作为涵养心性的良方,视其为最佳的生命滋养品。

当生活遭遇困扰,情绪陷入烦闷之际,书籍如同一位睿智的慰藉者,帮助人们在变故面前保持从容不迫,以宁静致远的心态应对一切挑战。

而在平静的日子里,阅读不仅能积累知识、增进学问,更能陶冶情操,砥砺德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现实生活中,许多疾病往往源于不良的情绪波动和心理压力。面对生活的不如意时,人往往会沉溺于痛苦、迷茫或焦虑等负面情绪之中。

此时,效仿古人智慧,择一本钟爱之书,细细品味,让文字的力量引领内心回归宁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我调适之道。

唯有持之以恒地通过阅读来修心养性,才能真正抵达内心丰盈、情绪平稳的人生至境,实现身心健康的和谐统一。

富养灵魂

明朝文人张岱曾有言:「人若无癖,实难与其相交。」此言深意在于强调,一个人倘若缺乏对某种事物的执着热爱,生活往往如同静滞无波的死水,难以泛起涟漪。

久而久之,缺乏兴趣与热情的滋养,灵魂难免陷入贫瘠与枯燥。

这一理念生动体现在白岩松拜访艺术大师黄永玉先生时的一幕:

彼时黄老已届93岁高龄,却仍精神矍铄,正悠然清洗着他的红色法拉利跑车,准备出门体验速度与激情。面对白岩松的惊讶,黄永玉淡然一笑,挥手道:「我可不觉得自己是个老头。」

黄永玉的人生轨迹充满传奇色彩,他在50岁时才取得驾照,直至93岁依然保持着与年轻人竞速的豪情;

60岁时信手拈来的猴票设计,价值竟在数十年间飙升了三万倍之多;

80岁那年,他以时尚先锋的姿态登上杂志封面;

至90岁高龄仍举办个人画展,92岁时更是偏爱一身红装,且烟斗不离手,尽显洒脱本色。

蔡澜也曾感慨:「平淡如水的生活必然沉闷乏味,我无法忍受这样的沉闷,因此选择活出趣味。」黄永玉正是这样一位内心世界丰富、充满童趣的「老顽童」。

那些灵魂充盈的人,总能将看似平淡无奇的日子过得精彩纷呈,充满活力。故而,我们应积极培养个人爱好,以此丰润自己的精神世界,唯有如此,才能始终保持对世界的热忱,进而让生活焕发出从容潇洒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