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养生

身体出现这5种情况,说明你湿气过重,3个穴位帮你轻松「排湿」

2024-08-10养生

梁女士是一位保洁员,1个多月前她突然感觉浑身发烫,额头冒汗,平时随便一活动就大汗淋漓,且时常心慌,浑身无力,嗓子干痒,吃不下也睡不好,有时候早上想吃几个包子,结果一个包子没下肚就想吐,本就体形消瘦的她一个月下来瘦了十几斤,家人担心她的健康出了状况,陪她前往中医院就诊。

就诊时,门诊医生发现梁女士坐立不安、神色焦虑,时而走来走去,时而捂住胸口大口喘气。

询问病情时了解到,梁女士存在发热、咳嗽,食欲不振,口苦、恶心呕吐,胸痛闷热,大便溏薄黏滞,尿短且呈黄色等症状,医生为其脉诊提示,梁女士属于 三焦湿热 ,上、中、下三焦皆有湿热之郁。

随后,医生针对梁女士的病症为其开具利湿化浊、清热解毒等药方进行调理。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梁女士的不适症状得到缓解,食欲也得到了改善。

医生提醒,夏季天气炎热且多雨,很多人习惯用喝冷饮、吹空调来降热,却不知这些习惯使湿气很容易侵入人体。

在中医里称湿气为「万恶之邪」,湿气侵入人体,可能让多个部位受伤害。

01

湿气的分类

从中医学角度来讲, 湿气重可能是脾气亏虚、脾阳虚衰等因素所致,有内湿、外湿之分。

内湿: 一般是因 脾失健运、津液不布 等导致,如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常吃寒凉食物等,或者肥肉、奶油、巧克力等油腻食物,致使脏腑运行失常,不能运化水湿,故形成内湿。

外湿: 主要是由 淋雨涉水、气候潮湿 等因素导致,此时体内湿气滞留,从而导致胃气上移。

02

身体出现这5种情况,说明你湿气过重

01 水肿或虚胖

中医认为, 胖人多痰湿,体型偏胖、动作迟缓的人多有内湿。

而体内湿气重的患者形成肥胖的原因多与 脾虚 有着明显的关系。

脾是人体一个非常重要的脏器,主运化,脾虚的人不能把水谷精微很好的输布到全身,而且容易生痰生湿,在外在表现多为体重增加、肥胖、肢体水肿等。

02 舌苔白腻或黄厚腻

湿气重的舌头一般会表现为 舌体胖大、苔白厚腻以及舌头边缘有明显的齿痕 ,多伴有肢体困重、食欲下降、痰液增多、犯困、精神不振等症状。

中医认为 舌苔为胃气所生 ,而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若胃气被水湿困阻,舌苔中水湿增加,就会出现苔白厚腻的症状,此时湿气滞留还会导致舌体胖大,同时舌体胖大,由于牙齿的挤压,舌头边缘会有明显的齿痕。

如果 舌苔厚黄 ,同时出现咽喉疼痛,咳嗽黄痰的症状,大多是 肺火痰热

如果舌苔厚黄又伴有恶心、呕吐、胃胀、便溏、纳差,则可能是 胃肠湿热比较重

03 皮肤油腻

湿气弥漫到皮肤,水液代谢不好,湿气重的人比较容易出汗,常会感觉 皮肤油腻 ,部分会出现面容笼罩一层水汽的感觉,还可能导致 毛孔粗大、痤疮、湿疹等症状。

04 长期便溏

如果体内湿气过重 可导致大便不成形,便溏的状态, 因为胃肠道内多余的水分不能及时向下排泄,滞留于体内而成为湿气产生的重要来源。

湿气重除了会影响大便,次数多、不成形外,还会伴有一系列脾虚的症状表现,如乏力、倦怠、面色萎黄、不思饮食等。

05 早上起来无精打采

如果早晨起床时,依然觉得 困倦、不清醒、起不来,没有精神或饭后易犯困 ,有可能是湿气过重的一种体现。

因为 湿气属于重浊黏滞的邪气 ,会在体内下沉,容易困于肾、脾胃、膀胱等脏器,影响脏腑升清降浊的功能,出现清气不能上升的现象,从而引发犯困、精神不佳的症状。

另外,当体内湿气过多可能会导致 经脉堵塞,影响阳气生发 ,有可能会出现精神状态差、犯困、全身无力等症状。

03

身体7个部位最怕湿

1. 头部: 湿热如果上行到头部,容易使人 犯困、头晕、头沉、头痛 等,头部像裹着一层棉布感。

2. 皮肤: 湿气太重如果表现在皮肤上,容易导致 皮肤油腻、肤色暗黄 ,易诱发皮炎、湿疹、荨麻疹、粉刺、痤疮、皮肤疮疡、肿毒等。

3. 消化道: 湿气如果侵入消化道,会引起肠胃不适,出现 食欲不佳 ,不想吃东西,还可能会出现 口苦、口臭,大便溏薄黏滞 ,易粘马桶壁。

4. 胸腹部: 湿气如果滞留胸腹部,会出现 胸闷、胃胀 等不适。

5. 泌尿系统: 当体内湿气重而且喝水较少时,小便排量会减少,易导致泌尿系统 感染

6. 关节: 当湿邪进入体关节与寒气相相遇,就会形成寒湿,导致 关节酸痛、沉重、活动不利等

7. 下肢: 湿气侵犯下肢,可出现 下肢水肿、脚气 等症状。

04

每人身上都有3个「排湿口」

湿是万病之源 ,而且每个人身上都有湿气存在。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可见湿气并不容易除去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祛除的,这是一个长久坚持的过程,还需要采取正确的祛湿方法。

每个人的身体上都有三个天然的「排湿口」,中医推荐平时多按按这些穴位来祛湿。

1

委中穴

委中穴位于人体大腿和小腿的连接处,处于人的膝窝之处,具体位置在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中间。

委中穴 属足太阳膀胱经 ,是合穴,膀胱经属水,水性寒凉,故具有舒筋活络,泻热清暑,息风止痉的作用。

膀胱经是人体排毒祛湿的通道之一, 委中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泄口,同时也是 腰脊保养要穴

建议经常拍打或按摩委中穴,每次30次左右,可以起到帮助去除体内湿气的作用。

2

曲池穴

曲池穴位于肘区,在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的凹陷处;取穴时,屈肘呈90度,在肘关节外侧,肘横纹头处,即为曲池穴。

曲池穴 归属手阳明大肠经 ,有疏风清热、通络止痛、和胃降逆的功效,主治急性咽炎、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急性胃炎、急性肠炎、荨麻疹、皮炎、湿疹等病症。

该穴位属于湿气的排出口,经常拍打能够有效地疏通人体的经络 ,同时能够使湿气有效地排出体外,起到清热解毒的效果。

平时可以用拇指对曲池穴进行按揉,以局部酸胀为度,时长3~5分钟。

3

阴陵泉穴

阴陵泉穴 属于足太阴脾经 ,位于小腿内侧,在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具有健脾益肾、利水渗湿、通经活络、益肾养阴、通利中下二焦等作用, 湿气较重的患者可以通过此穴位进行治疗。

临床常用于水肿、腹痛、泄泻、尿潴留、黄疸、睾丸炎等。

平时可用手指按揉此穴,用拇指点按,一次按摩1~3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以穴位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有来医生,掌握更多健康、情感心理科普知识,有健康,享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