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养生

中医怎样看待膝骨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症的?有哪些治疗方法?

2023-12-08养生

中医典籍中并没有「膝骨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症」的具体病名。

根据两者发病的症状、体征表现, 古代医家把KOA统归于「骨痹」「鹤膝风」等范畴,少数医家也有认为应归于「屡」病范畴,直至近代方统一命名为「膝痹」。

现代医家认为本病发病的关键病因病机为外感风寒湿邪侵驻,进而损伤气血,化为寒湿痰癖 ,滞阻经络而累及筋骨、关节、肌肉出现筋脉屈伸不利、关节疼痛等;或年老肝肾亏虚导致精血不足,经筋失养或气血津液运行无力,痰癖形成,痹阻筋脉而致肢体疼痛等。

【素问·痹论】中记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总结出该病发生的重要外因为风寒湿邪侵入。 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表达出「痹有癖血」的想法,认为癖血是痹症发生的病因。

「四肢百节走痛是也,他方谓之白虎历节风证,大率有痰、风热、风湿、血虚」,于【丹溪心法】中记载,开创痰湿致痹的观点。 【张氏医通】对本病描述为「膝痛无育不因肝肾虚者」,认为肝肾亏虚是本病发生的关键病机。

总结膝痹的发生以正虚为内在基础,感受外邪为外在关键。 病机为外邪侵袭肢体,邪气痹阻经络,累及筋骨、关节、肌肉,或脏腑肝肾气血阴阳不足,筋骨失养,进一步无以推动气血津液,导致痰癖形成,痹阻经络。本虚标实为KOA病机特点。

古代医家根据症状、体征把OP统归于「骨屡」「骨痹」「骨枯」等范畴,现代医家大多认为「骨屡」最为贴切。 「肾」与本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肾藏精,主一身之骨,化生髓液,’肾阴阳亏损,精髓无以化生,骨质无以充养,发为骨屡。

【素问·屡论】中记载:「’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屡」。 肝藏血,肝肾精血同源,血液不足,’肾精无以化生,骨不得养,发为骨屡。

【素问·屡论】指出 「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脾虚累及肾,先后天不足,气血亏虚、骨髓空虚,亦发为骨屡。

血癖也是OP发病的重要内在病机,肝肾精气不足,无以推动气血,导致癖血阻滞脉道、经络,发为骨痹。 故骨痹的发生也以正虚为基础,肝脾肾三脏亏虚互为因果,气血精髓不足,筋骨失养,或气血推动无力,癖血阻络发病。

本虚标实也为OP病机特点。目前各医家对KOA合并OP病因病机认识虽尚未统一 ,但因KOA,OP有极为相似病机及病证,都是本虚标实之证且表现为肢体疼痛。

故多数医家认为该病是以肝肾虚损为病变基础,以癖血或寒湿痰邪阻滞筋脉为内在病机变化的全身退行性疾病。 从治疗上补肾通络或可作为KOA合并OP的治疗原则。

膝骨关节炎伴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疗法

中医从临床表现方面将膝骨关节炎归为「痹症」范围,以「肾主骨」「肝主筋」等理论为支持 ,认为膝骨关节炎的发病原因可能与肝肾亏虚致筋骨失养或风寒湿侵袭,痹阻不通有关。

此外骨质疏松归为「骨屡」范畴, 【黄帝内经】中提出骨质疏松的发生与脾肾两脏病变关系密切,肾为先天化生骨髓,肾虚会致骨髓失于充养,脾为后天化生气血,脾虚则生化无源,骨失所养。

因此中医认为膝骨关节炎伴骨质疏松是以肾虚为本的全身退行性病变 ,治疗上多以补肾为基,方法有中药内服、外用疗法、针灸、推拿和联合疗法。

针灸治疗以经络系统为基础,以补肾壮骨为治疗原则, 兼以调畅气血,通过针灸达到肝肾补、寒湿去、经络通、关节活、痹痛消的疗效,临床以胃经、胆经、脾经、’肾经、任脉和督脉等脉经的穴位选择较多。

针灸方法主要以针刀、毫针、火针、电针、温针、灸法和穴位埋线为主。 以补益肝肾为治疗原则,选取肝经、胆经、神经关联穴位,针刺治疗45例膝骨性关节炎伴骨质疏松患者,通过对比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评分变化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表示针刺治疗KOA合并OP的效果更好,可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且安全性高。 有研究表明,针刺治疗对KOA患者的促炎细胞因子有明显降低作用,可提高软骨降解标志物。

运用俞募配穴法针刺治疗79例绝经后骨关节炎患者, 效果显著,明显降低了患者的疼痛,使其自理能力得到有效恢复。

将80例肝肾亏虚型绝经后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在接受基础教育治疗基础上,对比治疗前后USA评分、WOMAC评分及血清雌二醇变化,试验组总有效率达91.89%, 表明滋肝补肾祛痹针刺方效果更佳且可提高血清雌二醇水平及改善膝关节功能。

推拿治疗主要通过外力作用于膝关节周围茹连的肌肉,使局部血液循环恢复,从而达到止痛活血,改善关节活动度的效果。包括按、揉、点、拨等多种手法 。以股四头肌、胭绳肌为代表的膝关节屈伸肌群对维持膝关节的稳定及KOA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起着特殊作用。

在调节膝关节活动的肌肉中,以股四头肌最为关键, 恢复股四头肌等周围肌肉的力量对纠正下肢力线和调节关节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采用夹胫推肘牵膝推拿法治疗45例KOA继发滑膜炎患者,通过对疼痛评分等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结论表明该疗法可有效缓解KOA继发滑膜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在调节骨代谢水平与改善膝关节内环境上有明显的效果,提高了患者关节活动功能。

中医联合疗法是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予以内服中药汤剂, 联合外敷、针灸、推拿等疗法综合治疗疾病的一种方式,该联合应用法的可以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症状。

中医体质分类

体质分型在中医体质学说中属于基石地位,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从阴阳、五行、脏腑、神、气、津液等不同角度进行不同分类。不同医家有不同分类观点。 【内经】从阴阳五行方面划分成25种不同体质类型。

根据阴阳脏腑强弱偏向及饮食偏嗜将体质分为阴脏、阳脏及平脏型。温病大家通过对温热病患者的观察,总结出湿热病常见气壮质、阴虚质、阳虚质。 随现代医家不断总结探讨及结合临床实际,运用现代技术进行统计分类,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分类方法。

六分法包含正常、迟冷、倦眺、燥红、腻滞和晦涩质。 九分法包含平和、气虚、阳虚、阴虚、痰湿、湿热、癖血、气郁和特票质。

体质通过先天基础和后天多因素联合影响产生,表现为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在对外界的刺激及疾病病变倾向上有不同反应差异。 证是指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机反应,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证候的发生与体质类别存在着内在联系,体质是证形成的生理基础 ,体质决定着证的发生倾向和疾病的易感性。

对HP相关性胃炎患者进行体质和证型关系调查,从不同体质患者证型分布结果来分析, 气虚质多见气虚证,阳虚质多见虚寒证,阴虚质多见阴不足证,痰湿质、湿热质多见湿热证,血癖质多见癖阻证,气郁质多见气滞证,且不同证型患者体质倾向亦与之相应。

对200例高血压患者的体质、证型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体质类型是患者证型的相关危险因素。

痰湿质是痰湿奎盛证、痰癖互结证和痰热内阻证的危险影响因素,气郁质是肝阳上亢证和痰癖互结证的危险影响因素 ,血癖质是痰癖互结证和肝阳上亢证的危险影响因素,阴虚质是肝阳上亢证和气阴两虚证的危险影响因素。

中医体质与治未病

体质虽有一定稳定性,但其稳定是相对的,在各种外界因素作用下也可发生相应变化。 因不同体质倾向是对疾病内在病理变化的外在表现,故体质可调也反映了疾病的发生发展可被外在干预的特点。通过针对性的干预体质从而遏制疾病的发生或阻止其进展。

此治病原理与中医「治未病」观念是高度契合的。对100例阳虚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组,分别采用单纯碳酸钙及骨化三醇胶丸口服治疗与口服药物联合体质调节治疗 ,体质调节包括日常八段锦、当归生姜羊肉汤和金肾气丸。

观察统计两组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 ,表明体质调节治疗可改善患者体质偏颇、缓解腰背部疼痛,改善骨代谢及增加骨密度。

构建气虚质小鼠模型,用不同剂量参菩阿胶复方膏剂对小鼠进行治疗,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剂量越高干预效果越好,表明参菩阿胶复方膏剂能够改善气虚体质小鼠的免疫力。 因此,临床治疗上要全面利用体质可变的特点,与「治未病」充分融合。

平素关注体质,及时干预偏颇,疾病发生后除常规治疗外,应结合纠正体质来达到防止疾病进展及预后的目的。 阳虚体质以阳气不足为主要特征,阳气主温化卫外,一方面体内肾阳不足,骨髓无以生化充养,骨骼关节缺失磨损不能及时修复,故致骨质疏松、骨赘增生。

另一方面因阳气不足,易被风寒湿邪侵袭,阳气进一步受损,气机运行不利,气血阻滞筋脉发病 ;阴虚体质以阴液亏损、阴虚燥热为主要特征,阴液亏虚,筋脉骨髓无以充养,且虚火灼伤津血,化生痰癖,痹阻筋脉,发为痹症。

气虚体质以元气不足、机体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 ,肾气不足,生长发育迟缓,且脾胃无先天充养,气血精液化生无源,骨骼筋脉失养发为痹症。

气郁体质以气机郁滞为主要特征,与肝密切相关,肝调畅体内气血运行,肝功能失常 ,体内气血精液运行失司,痹阻筋脉肢节,不通则痛发为痹症。

对于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气郁质和痰湿质的人群在临床上要重视其发生KOA伴OP的可能性,着重加强对该类体质人群的防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对疾病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证型反映了疾病阴阳、气血、表里、虚实的变化, 通过证型可针对性调节机体偏向,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患者中以肝肾亏虚证、脾肾阳虚证、风寒湿痹证和气滞血癖证较为多见 ,其中肝肾亏虚证涉及77例,风寒湿痹证涉及53例,脾肾阳虚证涉及34例,气滞血癖证涉及21例,湿热痹阻证、气血虚弱证及痰癖痹阻证仅占极少数。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丈夫八岁,’肾气实……。」 肾气对机体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肾主骨,肝主筋,肝肾同源,肝肾精血的充足对筋骨生长起着决定性作用,故临床多见肝肾亏虚证。

脾统血为后天之本, 脾虚不能生化气血津液,肾虚不能藏精化血,筋脉无气血的濡养,不能正常维持功能,故见痹病。

另一方面,KOA合并OP患者素体正虚,气虚无以推动气血运行故致气滞血癖。 且如复感风寒湿邪凝滞筋骨关节,致筋脉痹阻,则关节肢体疼痛,亦发为痹病。

现代医学对于膝骨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未有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措施,目前中医在治疗及预防膝骨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方面具有一定的显著疗效,中医学对该病的治疗依据病证结合,体现了个体化治疗的特色,从而有效提升患者生活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