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养生

中医入门:脏与脏,肺与脾、肾与肺,肝与脾肺肾,中药功效总结

2024-06-21养生

中药学的功效总结

1. 透疹 —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紫草
又能炒炭止血的药物是: 荆芥
又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是: 薄荷
又能解毒散肿的药物是: 牛蒡子
又能明目退翳的药物是: 蝉蜕
又能升举阳气的药物是: 升麻
又能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药物是: 葛根
又能凉血解毒的药物是: 紫草
又能解毒的药物是: 牛蒡子、升麻、紫草

2. 通鼻窍 —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又能消肿排脓的药物是: 白芷
又能温肺化饮的药物是: 细辛
又能解表的药物是: 白芷 、 细辛、辛夷、苍耳子

3. 清肝明目 —羚羊角、熊胆、桑叶、菊花、秦皮、决明子、车前子、石决明、珍珠母
又能疏散风热的药物是: 桑叶、菊花
又能解表清肺润燥的药物是: 桑叶
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菊花、 羚羊角 、 熊胆
又能清热燥湿止痢止带的药物是: 秦皮
又能清热解毒、息风止痉的药物是: 羚羊角 、 熊胆
又能平抑肝阳、息风止痉的药物是: 羚羊角
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 决明子
又能利尿通淋、清肺化痰的药物是: 车前子
又能平肝潜阳的药物是: 石决明、珍珠母
又能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的药物是: 珍珠母

4. 清虚热 —知母、牡丹皮、秦艽、青蒿、地骨皮、胡黄连、鳖甲、银柴胡 (专清虚热的药物是: 银柴胡)
又能滋阴润燥的药物是: 知母
又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药物是: 牡丹皮
又能解暑截疟的药物是: 青蒿
又能清肺降火、凉血止血的药物是: 地骨皮
又能除疳热、清湿热的药物是: 胡黄连
又能祛风湿、清湿热的药物是: 秦艽
又能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的药物是: 鳖甲

5. 下乳 —关木通、穿山甲
又能利尿通淋的药物是: 关木通
又能活血消症、消肿排脓的药物是: 穿山甲

6. 截疟 —青蒿、生何首乌、槟榔、常山
又能清热解暑的药物是: 青蒿
又能润肠通便、解毒的药物是: 生何首乌
又能吐痰涎的药物是: 常山
又能驱虫消积、行气利水的药物是: 槟榔

7. 利咽开音 —蝉蜕、诃子、桔梗
又能宣肺化痰排脓的药物是: 桔梗
又能涩肠止泻、敛肺止咳的药物是: 诃子
又能疏散风热、止痉的药物是: 蝉蜕

8. 安胎 —紫苏、黄芩、砂仁、桑寄生、杜仲、断续、菟丝子、白术、 苎麻根、艾叶
又能解表、行气宽中的药物是: 紫苏
又能清热燥湿的药物是: 黄芩
又能化湿行气的药物是: 砂仁
又能补肝肾、强筋骨的药物是: 桑寄生 、杜仲 、断续
又能补肝肾、祛风湿、强筋骨的药物是: 桑寄生
又能凉血止血、解毒的药物是: 黄芩、 苎麻根
又能温经止血的药物是: 艾叶
又能补气、健脾、止汗的药物是: 白术
又能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的药物是: 菟丝子

9. 开窍 —郁金、皂荚、麝香、冰片、蟾蜍、苏合香、石菖蒲、牛黄、远志
又能活血通经的药物是: 麝香
又能外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冰片
又能宁神化湿和胃的药物是: 石菖蒲
又能解毒止痛的药物是: 蟾蜍
又能熄风止痉、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牛黄
又能宁心安神、祛痰、消散痈肿的药物是: 远志

10. 杀虫 —苦参、贯众、芦荟、牵牛子、花椒、川楝子、苦楝皮、槟榔、百部
又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药物是: 贯众
又能泻下清肝的药物是: 芦荟
又能逐水去积的药物是: 牵牛子
又能温中止痛的药物是: 花椒
又能疗癣的药物是: 川楝子、苦楝皮
又能行气止痛的药物是: 川楝子
又能消积行气的药物是: 槟榔
又能润肺止咳的药物是: 百部

11. 润肠通便 —郁李仁、火麻仁、桃仁、当归、瓜蒌(仁)、决明子、(苦)杏仁、苏子、肉豆蔻、生首乌、硫黄、柏子仁、知母、虎杖
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物是: 郁李仁
又能清肝明目的药物是: 决明子
又能活血祛瘀的药物是: 当归、桃仁
又能清热化痰、宽胸散结的药物是: 瓜蒌
又能止咳平喘的药物是: 杏仁、苏子
又能补肾阳、益精血的药物是: 肉苁蓉
又能补血调经的药物是: 当归
又能解毒截疟的药物是: 生首乌
又能补阳的药物是: 肉苁蓉、硫黄
又能补血的药物是: 当归、桃仁
又能养心安神的药物是: 柏子仁
又能养阴的药物是: 麦冬

12. 温中止呕 —生姜、沉香、砂仁、白豆蔻、吴茱萸、丁香、高良姜
又能解生半夏、生天南星及鱼蟹毒的药物是: 生姜
又能行气止痛、纳气平喘的药物是: 沉香
又能化湿行气的药物是: 砂仁、白豆蔻
又能化湿行气安胎的药物是: 砂仁
又能散寒止痛、助阳止泻的药物是: 吴茱萸

13. 纳气平喘 —沉香、补骨脂、磁石
又能温中止呕、行气止痛的药物是: 沉香
又能补肾助阳、固精缩尿的药物是: 补骨脂
又能镇惊安神、聪耳明目的药物是: 磁石

14. 续筋接骨 —庶虫、自然铜、骨碎补、断续
又能破血逐瘀的药物是: 庶虫
又能活血补肾的药物是: 骨碎补
又能散瘀止痛的药物是: 自然铜
又能补肝肾、止血安胎的药物是: 断续

按照脏腑的生理功能特点,可分为脏、腑、奇恒之腑三类:

  • 脏,心、肺、脾、肝、肾合称为「五脏」;
  • 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合称为「六腑」;
  • 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子宫)。
  • 中医里的五脏

    1. 心: 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 生理功能:①主血脉;②主神志;心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心与小肠为表里。
    2. 肺: 肺为魄之处、气之主,在五行属金。 生理功能:①主气,司呼吸;②主宣发肃降;③通调水道;④朝百脉主治节;辅心调节气血运行;肺上通喉咙,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肺与大肠相表里。
    3. 脾: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藏意,在五行属土。 生理功能:①主运化;②主升清;③主统血;开窍于口,在体合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与胃相表里。
    4. 肝: 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在五行属木,主升主动。 生理功能:①生疏泄;②主藏血;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里。
    5. 肾: 肾为先天之本,藏志,腰为肾之腑,在五行属水。 生理功能:①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②主水;③主纳气;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相表里。

    中医里的六腑

      1. 胆: 生理功能:贮存和排泄胆汁,胆主决断。
      2. 胃: 生理功能:受纳腐熟水谷,胃以降为和。
      3. 小肠: 生理功能:主受盛和化物,是泌别清浊,小肠主液。
      4. 大肠: 生理功能:传化糟粕,大肠主津。
      5. 膀胱: 生理功能;贮尿和排尿,依赖肾的气化功能。

    「老师,早上好!」小王推开门,一脸笑容地迎上前去。

    「早上好,小王,来,坐。」谢老师和蔼地笑着招呼他坐下。

    肺与脾、肾与肺

    小王拿出笔记本,准备记录下今天的教诲。「老师,我今天想请教一下肺与脾、肾与肺、脾的关系,这方面的知识我还不太清楚。」

    谢老师点了点头,微笑着说:「很好,这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你要好好听哦。」

    谢老师开始向小王解释起来。「 肺与脾(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脾主运化水谷精气,而这些精气的输送则依赖于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只有肺气的宣发才能使得脾气的水谷精气得以布达全身。所以,肺与脾对于人体宗气的生成和维持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王认真地记录着:「肺与脾之间的关系,肺气宣发,脾气运化水谷精气。」

    「对,你说得没错。」谢老师点头赞许。「另外, 如果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可能会聚而成痰饮,导致肺失肃降、宣散,从而产生咳嗽、喘促等症状。反过来,肺病也可能影响到脾,例如肺气宣降失职,导致水液不能下行,脾会受湿困扰,出现倦怠、腹胀、食少、便溏甚至水肿等症状。

    小王聚精会神地听着,感觉自己在谢老师的指导下对中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接下来是脾与肾的关系。」谢老师继续解释道。「 肾藏精,需要依赖水谷精气的不断滋养。而脾气的健运则需要肾阳的温暖资助。如果肾阳不能温暖脾阳,脾阳就会虚衰,运化功能失职,出现食少、腹泻、腹胀、浮肿、神疲、肢倦等症状。反之,如果脾不健运,不能运化水谷,就会导致肾精滋养不足,可能发展为肾阳衰,出现腰膝痠冷、尿少或尿清长、夜尿、肿胀、形寒肢冷等脾肾阳虚的证候。

    小王一边记录着,一边思考着这些知识的关联。他不禁感叹中医学的博大精深。

    最后,谢老师解释了肺与肾之间的关系。「 肺与肾在人体中有着两个方面的体现。首先,肺气主肃降,通调水道,使水液下输于肾;而肾主水,能司开合,使水液有升有降。如果肾阳衰弱,不能开合升清降浊,可能导致水液停蓄体内,上迫于肺,产生咳嗽、气逆、喘息不能平卧等肺失宣降的症状,临床上称之为‘水寒射肺’。其次,肾有纳气的功能,肾精充足,由肺吸入的清气才能通过肺气的肃降而由肾摄纳。如果肾精不足,摄纳无权,气浮于上,会出现呼多吸少、喘息、短气不足以息等‘肾不纳气’的病变。

    肝与脾、肺、肾

    小王又问:「肝与脾、肺、肾之间的关系呢?」

    谢老师慢慢说道:「 肝的疏泄正常,脾胃升降适度,血液的生化才会有源。如果情志抑郁,肝气无法疏泄,就会影响到脾胃的升降功能,从而在临床上出现肝脾不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肝胃不和证。除了胸胁胀痛的症状外,还会有厌食、腹胀、腹痛、腹泻以及口干口苦、吞酸、恶心、呕吐等症状。

    小王专心地记录下这些重要信息,继续问道:「那如果脾气不足,运化不健,会对肝有什么影响呢?」

    谢老师耐心解释道:「 脾气不足,运化功能不健全,会导致气血化源不足,进而影响到肝的血液供应,使得肝血不足,从而出现藏血虚少的情况。同时,脾胃的受纳和腐熟功能也受到影响,这也可能导致肝失去疏泄功能。

    小王思考着,接着问道:「肝与肺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谢老师继续讲解:「 肝气主升发,而肺气主肃降。如果肝气郁结,转化为火热,可能会上灼肺阴,导致肝火犯肺的情况,症状会有胸胁胀痛、咳逆、气急,甚至出现咯血等。另一方面,肺失去肃降功能,也会导致肝的升发太过,例如在咳嗽和喘息时,可能会伴随着胸胁牵引疼痛、胀满、头晕、头痛等症状。

    小王对这些理论充满兴趣,再次请教:「肝与肾之间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呢?」

    谢老师微笑着解释:「 肝主藏血,而肾主藏精。肝需要依赖肾精的滋养,才能保证肝血的充足。只有当肝血充盛并得到充分化源,肾精才能充实。但如果肾精不足,会导致肝血不足,而肝血虚少又会进一步导致肾精的亏损。此外,肝肾之间的阴阳关系也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例如,如果肾阴不足,往往肝阴也不足,从而导致肝阳上亢。反之,肝火亢盛,也会消耗肾阴,形成所谓的‘肾阴不足’。

    小王听得津津有味,一边记录着,一边感叹道:「谢老师,您的解释真是通俗易懂,让我对中医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老师,在学习腑与腑关系论,我还有一些疑惑。能否请老师给予指点?」谢老师点点头,表示同意。

    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是受纳、腐熟、运化水谷之所,把饮食物消化并分别出精微与糟粕,起着管理五味的摄纳、转化和排泄作用。在此过程中,六腑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小王清晰地复述着自己所学的知识。

    「很好,继续。」谢老师鼓励地点头。

    小王继续说道:「 如胆通过疏泄作用,分泌胆汁注之于胃肠,帮助腐熟水谷。小肠则受盛从胃输来的化物,并分别清浊,其清者由脾气上输,其浊者中的水液渗入膀胱成为尿液,浊者中的糟粕传入大肠成为粪便。三焦则是气机和水液运行的通道。

    谢老师点赞地笑了笑,「不错,你对腑与腑之间的关系有很好的理解。这些腑脏的功能的确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小王听到老师的肯定,心中感到非常欣慰,他继续说道:「 由于六腑的功能主要是主受纳和传送水谷,故必须虚实更替,不能阻滞,保持通畅才能发挥正常职能。六腑中的任何一腑都不能阻滞,一旦邪滞于腑,气化不利都会发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