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养生

倪海厦经方小柴胡汤真实医案

2024-01-06养生

小柴胡汤在仲景方中是一个疗效显著,使用范围极为广泛的方剂,后人对此评价很高,而且在此方的基础上演绎出了不少的有效方剂,它的治疗范围直至今日还仍然在继续扩大中。本方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柴胡能解郁热,并和解少阳之经,」【神农本草经】载柴胡「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现代医学实验表明,柴胡有解热、镇静、镇痛之作用,并有抗炎、溶血等作用。黄能泻实火,除湿热治壮热烦渴,止血,安胎。

以柴胡为主,共7味组成的小柴胡汤,是仲景用以治疗少阳经病的主方。如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或小便不利,身有微热,或咳等一系列的少阳经病证

关于小柴胡汤所治之症,历代医家意见不一,众说纷纭。总的来说,它在中医的众方中是一个出类拔萃的方剂,具备了以下几个特点。

1.本方组织严格、扼要,是一个清热和解之剂。在中医治疗的八法中为和解剂的代表方剂。

2.仲景立此方剂是为和解少阳经之邪而设。少阳经在【伤寒论】的角度上概括了胆与三焦,并涉及表里关系的肝和心包。这些脏器不论在人体正常的生理情况下,还是反常的病理情况下,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牵涉的方面较为广泛,外感疾病如此,其他各科杂病也如此。所以小柴胡汤应用范围之广泛也根源于此。

3.「少阳为枢」,属半表半里。病邪侵袭到该经,根据条件的不同,随时都有出表为表证、入里为里证的可能。小柴胡汤中用人参大枣、甘草既可扶正祛邪,又能固里,使邪不得内犯。配伍之严密,真是天衣无缝。因而在和解剂中莫善于这样的治疗法则。

4.小柴胡汤在伤寒热病中是清热剂,在六经病中为和解剂,在治疗各科杂病中,又是理气解郁剂,如加入一些活血化瘀的药品,寓理血于行气药之中,它又是很理想的理血剂。

因有以上的特点,所以在临床上运用范围较为广泛,而疗效也甚可靠。

本方的应用范围,归纳古今中外的医家经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因少阳之气抑郁不舒而导致的两胁胀痛

2.疟疾而兼有少阳症者。

3。木气不舒而克脾土引起的吐酸不食

4.热入血室。

5.由胆热移于脑而导致的鼻渊。(【伤论译释】

6.用于外科可治凛疡、乳痛、便毒、下及肝经之一切疮疡。(【汉学】

7.治男女诸热出血、蕴隆(蕴隆者郁热之意)又伤暑、发大热头痛、自汗、咽疼、烦躁、腹中热,诸药治之无效者甚良。

8.刚痉有热。(【皇汉医学】

9.咽干、喉塞、亡血家、淋家、家、家、动气等应汗而不可汗者。(【汉医学】

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除治疗上述病证以外,还可以治疗以下诸病,而且有惊人的效果。

一、斜视(视物倾斜)、复视

斜视、复视症和少阳经的目眩以及发热病的幻视,皆为热邪侵犯少阳之经所造成的。肝胆相表里,【黄帝内经】谓「肝通气于目」「肝开窍于目」。因之肝胆之经和眼的关系至为密切。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肝胆经之气血充沛,必然是目睛和而视力佳,所谓「目得血而能视」。如果发生了肝血亏损,肝阴不足,目得不到足够的气血营养,就会出现眼目昏花,视力低下。若因邪热扰于经脉,肝胆之火上亢,熏蒸眼目,目中就会幻化百出,于是斜视、复视、视等症由此而产生斜视、复视在治疗方面必须是以清解少阳经之热邪为主,佐以清上焦明目之品,方以小柴胡汤加杭菊 30g,治疗由功能性病变引起的斜视复视效果甚好

[典型病例]

复视

李某,男,30 岁。患温病发高热,后遗双目复视,用过不少中西药治疗无效。内科医生曾怀疑是脑部疾患,患者也非常焦虑。诊断时除复视外,尚有头晕、口干、耳鸣等症,脉数,无苔。考虑是邪热久羁于少阳之经,损伤其阴液,肝胆之火又熏蒸于眼目,而产生复视试给予小柴胡汤加减2剂。

处方:柴胡 12g,黄苓15g,半夏 6g,党参15g,甘草 15g,加姜10片,枣5枚,杭菊花30g,元参 15g,麦冬15g,服2剂后目中所见两物的距离有明显的缩短。守方共服 6 剂,复视愈。

斜视

王某,女,50岁。患斜视已有 23 年,刚开始的时候,偶尔看见东西略微倾斜,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延续性,经常看见东西是倾斜的而且倾斜度越来越厉害。就诊时目中所见的东西,不论是人物,还是房屋皆为 40~50倾斜度,而且视力也大为降低。经多方面治疗,未能矫正。鉴于此病已日久,非朝夕可以见效,遂将小柴胡汤加桂枝、黄、菊花、当归、白芍制为散剂,日服 12g,共服了 3~4 个月痊愈。

二、头痛 属少阳经

少阳经头痛,主要由外感风寒之邪,郁于少阳之经,久羁不解,致使经气阻遏,血脉不得畅行,因而作痛。其部位以头的两侧为主,严重时可以波及前额及头顶部,或者兼有口苦、咽干、目眩的症状。据【冷庐医话】载:「少阳头痛在两头角或题部。用胡为引经药。此病虽在头部,但在治疗方面,仍应当以整体观念出发,应以头痛的部位和兼症辨证,以清解少阳经为主,止头痛为辅。以小柴胡汤为主方再加入川芦、白芷之辛香通气活血之品,以助消散外邪,疏通经脉的作用。

[典型病例]

刘某,女,27 岁。头痛 3 年,时轻时重,每因情志刺激而诱发痛的部位以头之两侧为重,伴有胸满善太息,躁闷易怒。月经不调月经前头痛加重,月经过后稍微减轻。曾服过不少祛风、止痛之剂及针灸治疗,效果总是不佳。舌苔厚,脉稍数。给予小柴胡汤加当归.川芦、白芷,3 剂以后头痛减半,共服十余剂痊愈。

三、腰腿痛 (属少阳经部位者 )

【灵枢·经脉】载:「胆,足少阳之脉······是主骨所生病者······胸胁肋碑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指次指不用。」腰腿痛属少阳经者,其疼痛部位是以臂部、大腿、小腿外侧和足部外侧放散痛为特征。这种病证中医学也名「腿股风」。据此症状和部位,颇似现代医学的坐骨神经痛。其病因大多由于气血不和,经脉空虚,寒湿之邪乘虚而入,或因闪挫之后瘀血凝滞经脉,血气雍阻而成。

少阳经既不在表,又不属里,居于半表半里之间。在治疗方面如用一般治疗痹痛之法,或发表攻里,其效果往往不佳。故仍需宗少阳经之治疗原则,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加以温阳通经的桂枝,再加活血化瘀之品,以通经散瘀活血,每治皆效

[典型病例]

刘某,男,50岁。患左腿外侧疼,经西医诊断为坐骨神经痛,2年多来,不断发作,严重时,彻夜难眠。曾用针灸、封闭等法治疗未愈。后以小柴胡汤加桃仁、当归、川芦、川军、桂枝等,服 1剂后痛减,服 4剂后疼痛痊愈。以后虽不免有小的发作,但照此方服 1-2 剂即止。

四、头晕痛 (因外伤引起者 )

由于外伤、震伤致昏迷者,苏醒后往往遗留头晕、目眩恶心、呕吐,缠绵不愈。这种病证的出现,大都是由于伤后瘀血阻滞,或震伤脑髓所引起的。这不是一般的治疗头疼、头晕之剂所能取效的,应以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方能取效。以小柴胡汤加当归、川芦等最为得当。日人汤本求真曰:「由头部打扑,发为外伤性神经证,与本方加石膏得速效。」

典型例

田某,男,40岁,教师。患者在建校时被橡木击伤头部,曾昏迷半个月之久,经抢救治疗苏醒后即遗留头晕症,不论坐、卧、行走,头不敢转动,否则即天旋地转,有摇摇欲仆之势,晕甚时耳鸣、恶心、呕吐,已达 4 年之久。经数处医院治疗未愈。患者面色恍白,神情呆钝,易于惊恐,间作失眠、心悸,有时因心悸而致夜不得眠,记忆、智慧锐减。经服小柴胡汤加当归、川芎、白芷等,共治疗2个月痊愈。

五、呕逆

呕逆一症,【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火郁之发,民病呕逆,火邪上冲则令人呕逆。」此症多属胆经疾患,胆属于肝,肝胆之气常宜疏达、条畅,而恶抑郁,条达则升降之机适宜,抑郁则升降之机失调【伤寒论】宋本第96 条「伤寒五六中风,往来寒热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小柴胡汤主之。」第 97 条日:「血弱气尽,腾理开,邪气因人,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邪正纷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又第 379 条日:「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从以上 3 条中可以看出,不论是心烦喜呕、胁下痛而呕呕而发热,多由于邪犯少阳,经气不利,气机不畅,升降失常,胆气影响于冒故上逆而为呕。从表现的症状看来,似乎为胃的功能失调,但实际上是胆气不得下降所引起的。若单纯用和胃止呕的治法,未必能获效需以小柴胡汤为主,和解胆经,或可加和胃理气的陈皮,重用清胃降逆的竹茹,即可治愈。

由少阳之邪引起的呕逆,必有心烦、胁下痛、发热等兼症,「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典型病例

王某,女,17 岁。患者患温病发热十数日,热退后,各种症状也相继消失,唯遗留下心烦不宁,呕逆频频,有声无物,欲吐不得,虽用中西止呕的药品皆无效。凡三日三夜无暂止时,痛苦异常。经诊断为胆气不得下降,引起胃气上逆,治以小柴胡汤加陈皮、竹茹、伏龙肝,以和解少阳,清利胆经,一剂而减轻,3 剂痊愈。

六、真心痛

真心痛见于【灵枢·厥病】:「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本病近似现代医学的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中医学对此病的致病因素,早有较准确和完整的认识,认为主要是内外合邪所致,其内因是患者阳气素虚,卫阳不足,寒气聚积于胸中,致胸阳衰微。外因则是受寒邪的侵袭,外寒与内寒相搏,致使血脉凝涩,寒凝血瘀,脉道不利,因之心痛猝然发作。症见患者骤然心痛,痛作时面色苍白,恶寒厥逆,心悸,喘息,冷汗出,或唇青面黑,指端青紫,脉微细无力,大有虚阳欲脱之势。治疗之法,在危急的时候,应当回阳救逆以救急。在一般情况下,应当温阳化瘀缓缓收功。治疗此病的温阳化瘀之法,必须掌握轻重缓急,恰合病情。本病虽主要为阳虚,但以整体考虑,阴血也属不足,所以在温阳的同时,还需顾及阴液。在用药方面,不宜过分燥热,否则会使阴血更为亏损。关于化瘀方面,宜缓不宜急,以性质平和之药,缓缓收功,方为万全之策。不能操之过急,安投峻烈之品。否则瘀未去而正已伤,不仅无益,反可促进病情恶化。在病不发作的时候,以小柴胡汤加附子理气温阳,加当归川芦寓理血药于理气之中,长期治疗常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典型病例]

王某,男,55 岁。患心胸痛半年多,经某医院诊断为心肌梗死从开始发病的 3 个月内,曾 2 次猝然发作,剧烈心痛而致昏,经及时救治,方获缓解。此后心胸不断轻微作痛,多在夜间发作,日夜约十余次,疼痛时间持续 1分钟左右。遇吸冷气以及气候酷寒时容易引起发作。治以小柴胡汤加当归、川芦、附子。服5剂后自觉疼痛明显减少,又服5剂疼痛更加减轻,一日一夜最多疼 2~3 次而且刹那即过。服 20 剂后,痛已减十之八九,有时竟一、二日不发作一次。后宗此方配制丸药继续服用,半年之间疼痛基本上未发作,此后病情直稳定。

七、胁 痛

胁痛出【素问·缪刺论】等篇,胁痛的发生,多与肝胆经之经气失调有关。因胁痛部位为两经之分野,即肝胆经络分布于两胁本症的致病因素虽有十数种之多,但大都为精神刺激,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滞不通,因而发生胁肋疼痛。如气郁日久不愈,必然因气滞而进一步造成血瘀,瘀血停着,经脉阻,此为气滞兼有瘀血。不论气滞或瘀血,皆以疏肝理气、解郁、活血化瘀为治疗之大法。如气滞明显,则以理气解郁为主,如瘀血明显,则理气兼化瘀活血。小柴胡汤加当归、川萝治疗胁痛,既可理气解郁,又可活血化瘀

[典型病例]

尤某,女,50岁。周身游走憋痛 3 年多了,但仍能支持一般家务,唯月经前较重。近1年多来日有发展,两胁部尤其疼得厉害,步履维艰,稍一行动即需家人扶持,咳嗽、吸气、翻身转侧疼得咬牙切齿。就诊时胃纳尚佳,大小便均属正常。脉弦数,舌质深红,两侧有瘀斑,两胁下痛不可触。治以小柴胡汤加当归、川、丹皮理气解郁,活血化瘀,加减化裁,先后共服 20 余剂两胁疼痛基本消失,唯四肢疼痛未愈,但已不足为患,仍能操持一般家务。

八、胸肋痛 (肋软骨炎)

胸肋痛属现代医学肋软骨炎者,其发病部位大都在胸膺部恰当少阳经脉分布之处,中医认为是湿热瘀血相凝滞于经脉为主要致病因素,其治疗原则,以疏解少阳之经,兼活血化瘀为治本之法。

[典型病例]

郭某,女,20岁。左胸鹰部疼痛数日,痛处日渐肿胀增高,肋骨突起。经用一般消炎药不能控制,数日后发展得更为厉害,痛处突起足有小桃子大,身热、脉数、口干欲饮、胸满气粗。急投小柴胡汤加当归、川芦、丹皮、青皮、陈皮、银花治之,日服一剂,共服十余剂,痛止肿消,突起的肋骨,于1个多月后逐渐平复。

半身麻木

牛某,女,51 岁。右上肢麻木半年,继续发展到右下肢也麻木不适,右肩以及右胸廓部疼痛、憋胀,日轻夜重,手指厥逆,上肢疫软无力,右胁下有剧烈压痛。服小柴胡汤加当归、川、桂枝 6 继而痊愈。

[典型病例]

半身疼痛

武某,男,25 岁。腰部左侧憋胀已三、四年,呈间歇性,白天重夜间轻,近 3 个多月以来,发展到整个左半身胀痛,特别是左侧髓骨左少腹及左侧肩部等部位剧烈疼痛。伴有乏力、易汗、倦息,食欲尚可,有时恶心。除此症以外,于腰部憋痛的同时,全身无定处的起疗肿,此起彼落。

投以小柴胡汤加当归、川芦,服 3 剂后左半身疼痛减去十之七八,疗子也再未发生。继服此方加减以巩固之。

此病属邪气留于浅表,使血脉不和,又兼湿热蕴结。用小柴胡汤和解血脉,疏通经络,气血畅通,所以疼痛治愈,蕴结之湿热也不治自愈。

结语

1.小柴胡汤加入当归、川用于治疗气滞血瘀的多种病证效果良好。以药物的组成看来似乎平易简单,但据笔者的临床经验,此方的活血化瘀作用较为可靠。因人身之气与血,两者之间是息息相关的,一旦发生病变,互为影响。在治疗方面,理血必先调气,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故理血不调气,非其治也。本方之妙处在于将理血之药纳入和解、行气、解郁剂中,从而加强了行血、活血的作用。正因为药性平和,即使多服久服以及在正虚的情况下服用,也不会造成你症的弊害,所以运用的范围也就因之更为广泛。

2.关于心脏疾患,根据中医学的辨证论治,凡属气滞血瘀或单纯瘀血为患者,用小柴胡汤加当归、川芦等药治疗,对缓解症状有一定的效验。如果多服久服或再作一些适当的加减,是否有改变器质性病变的作用,尚未可知,有待进一步探讨。

3,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斜视,仅是对功能性病变有效,如因器质性的改变引起的斜视,是否有效,有待进一步临床实践。

4.小柴胡汤在临床上运用非常广泛,治疗疾病甚多,而且效果可靠。诸如疟疾妇女经期发热,由气滞血瘀引起的半身麻木、半身肢体筋脉疼痛、偏身汗出(即半身出汗,半身无汗)等症,在本方的基础上适当加减,灵活运用,有其独特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