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孙燕 通讯员 张弛 沈军
最近,你有乏力、嗜睡的问题吗?吃一点东西就感觉胃里胀胀的?早晨起来经常眼皮肿或有下眼袋?小腿水肿?舌苔厚腻……这些可能都跟「湿邪」相关!
随着梅雨季的到来,空气越来越潮湿,很多人的脾胃容易受到影响,从而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消化功能减退的症状,还常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体乏力、舌苔黄腻等症状,中医将这些症状称为「湿邪中阻」。俗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那么,我们在生活中怎样才能不让自己「发霉」呢?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的医师给大家支招。
中药祛湿
●薏苡仁
薏苡仁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其虽凉但不伤胃,健脾而不滋腻,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等功效,常用来治疗因脾胃虚弱、水湿内停而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胀满、泄泻水肿等症状。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过量食用,一般每人每天不宜超过50克;脾胃虚寒,大便稀溏不成形者少食或食用炒熟的薏苡仁;热病后津液耗损,或者平素阴虚、阴虚火旺的人群慎用;经期或孕妇慎食。
薏米姜茶
材料:薏苡仁10克,茯苓10克,生姜3片。
做法:茯苓、薏苡仁放一碗半清水,浸泡30分钟后,加入生姜,同置锅中,放炉灶上煮开后,转小火煎煮30分钟,水差不多只有一碗时,关火,待温时喝。
点评:可以健脾利湿,适合胃功能弱、胃寒的人饮用。
医院供图
●广藿香
广藿香味辛,性微温,归脾、胃、肺经,有芳香化湿、解暑发表、和中止呕之功。其既可化里之湿浊,又可解表之暑湿,用于暑湿症及湿温症初起,还能和中止呕,常用于呕吐,对脾胃湿浊引起的呕吐最为适宜。但需注意的是,阴虚火旺、舌绛光滑者不宜服用。
藿香红茶
材料:藿香3克,佩兰2克,红茶2克
做法:将红茶、藿香、佩兰放入杯中,加入500毫升沸水冲泡,加盖闷约5分钟,待温饮用即可。
点评:可以清暑辟浊,利湿醒脾。
医院供图
美食祛湿
●薏苡仁冬瓜猪肉汤
材料:薏苡仁10克,白扁豆10克,陈皮5克,冬瓜500克,猪肉400克,生姜适量。
做法:猪肉洗净切块、焯去血水备用。冬瓜洗净切块,生姜切片。上述用料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1.5小时,调入调料调味即成。
点评:可以健脾祛湿。
●三豆西瓜翠鸭汤
材料:绿豆、白扁豆、赤小豆各10克,西瓜皮200克,陈皮5克,鸭1只,调味品适量。
做法:将鸭洗净斩大块,焯去血水。西瓜皮刮净表层青皮及红瓤,洗净切大块。所有材料一齐放入砂锅内,加3000毫升清水,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熬2小时,调味即可。
点评:可以清热解暑、祛湿解毒、健脾益气、开胃消食。
医院供图
佩香防湿
佩香法是将芳香类中药如苍术、吴茱萸、艾叶、花椒、肉桂、砂仁、白芷等制成药末,装在特制的布袋中,佩戴在胸前、腰际、脐中、颈项、手腕等处,以健脾化湿、活血化瘀、宣畅营卫等。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种或数种中药材配伍制成香囊佩戴用以防病除湿。
按摩祛湿
●阴陵泉穴
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有排渗脾湿的功效,是常用的「祛湿大穴」。
按摩方法:以拇指点按为主,每次按摩3~5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
●丰隆穴
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主治脾经及胃经的疾病,有沉降胃浊、化痰湿的功效,是「祛湿化痰大穴」。
按摩方法:以拇指指面着力于穴位之上,向下按压,按而揉之,持续5~10分钟为宜。
养好4个健康习惯防湿邪
(1) 保证睡眠时间,不要熬夜,午饭后小憩一下。
(2) 少吃生冷食物,少吃油腻、过咸、过甜或过辣的食物,以免助湿伤脾。宜吃些利水祛湿类食物,如黄豆、冬瓜等;清热祛暑类食物如丝瓜、黄瓜、芹菜等;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茼蒿、茭白等;健脾利湿的食物如蚕豆、鲫鱼等。
(3) 坚持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从而顺畅气血祛湿邪。但要注意,不要在潮湿环境或者高温天运动,也切勿大汗淋漓。
(4) 过量饮酒会加重「湿毒」,因此不要贪杯。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