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养生

这才是「养阳」绝佳时机

2024-07-11养生

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日子就要来了,2024年7月15日入伏。骄阳似火,暑气蒸腾,大自然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示着力量。古人云:「顺四时而适寒暑」。三伏天养生,是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调适身心的智慧。遵循自然的规律,巧妙运用这些调养之法,或能在这酷热伴随下身心均有所收获。

三伏天,三伏贴

古代典籍对三伏天的记载颇为丰富。【史记·秦本纪】中就有「(秦)德公二年,初伏,以狗御蛊」的记载,这是关于「伏」的较早记录。而【汉书·郊祀志注】中云:「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名伏日。」这形象地描绘了三伏天中阴阳之气的变化。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最潮湿、闷热的时段。此时,天地间阳气旺盛,人体的阳气也随之升发,气血运行更为通畅。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三伏天是「养阳」的绝佳时机,中医强调应注意机体的调摄和保健,提倡未病先防、冬病夏治,使一些沉疴宿疾得以消除。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病症,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咳嗽、寒性胃肠病、关节冷痛僵硬等阳气不足所致虚寒性病证。夏治指在三伏时令、阳气最旺之时,借用自然之「温」「热」鼓舞正气、补益阳气。通过辨证施治,适当内服并结合外用灸刺贴敷等方法,从而祛除体内沉积之寒气,调整人体阴阳,达到阴平阳秘,以预防、治疗和调养冬季易发之病。

这是中医「天人合一」智慧的体现。三伏贴依托这种理念,借助天时,激活人体内在阳气,调和阴阳、扶正祛邪。这种疗法在清代名医张璐所作【张氏医通·卷四·诸气门下·喘】中就有详细记载:「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应有不应。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方用白芥子净末一两、延胡索一两、甘遂细辛各半两,共为细末,入麝香半钱,杵匀,姜汁调涂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涂后麻瞀疼痛,切勿便去,候三炷香足,方可去之。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

经络学说和穴位理论在三伏贴疗法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中医认为,人体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贯穿上下。在特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可以刺激经络气血的运行,调整脏腑的功能。在三伏天,人体毛孔张开,经络气血流通旺盛,药物更容易渗透吸收,直达病所,从而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

提起穴位,我省知名针灸专家牛凤菊告诉记者,人体穴位学名统称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中医理论认为,位于体表的穴位是与内部的五脏六腑有着密切联系、互相疏通的特殊部位。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它是「元气聚会之所」,具有濡养脏腑,平衡阴阳以及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在病理状态下,穴位变成病邪侵入机体的门户,同时又是内脏病变反应于体表的「反应点」。「医生依据这些特殊的反应点来治疗疾病,通过中医疗法来刺激这些穴位,可以治疗疾病或者减轻病痛。」牛凤菊说。

三伏贴常用的穴位,也是养生调理的关键部位。像大椎穴是人体阳气汇聚的要穴,具有振奋阳气、疏风散寒、清热解表的功效。三伏天贴敷大椎穴,有助于提升阳气,抵御外邪,对感冒、发热、颈椎病等有一定防治作用。肺俞穴是肺气输注之处,对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等具有良好的调理作用。在三伏贴的应用中,贴敷肺俞穴可以补肺益气、宣肺平喘,增强肺脏的功能,预防冬季呼吸系统疾病的发作。关元穴为元气之根,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贴敷关元穴能够温肾壮阳、调经止带,对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痛经等有一定的调理作用。穴位的选择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需要根据个人的体质、病情以及具体的症状进行辨证论治。例如,对于患有过敏性鼻炎的患者,贴敷时可能会增加迎香穴、印堂穴等穴位;对于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可能会选取阿是穴(疼痛部位)、阴陵泉穴等。

三伏贴选用的药物多为辛温发散、逐痰利气、通络平喘之品,如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等。这些药物经过精心炮制和调配,制成膏剂,贴敷于相应穴位。

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贴三伏贴。专家提醒,穴位贴敷主要适用于治疗慢性病及一些关节类疾病等。严重心、肝、肾、脑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严重过敏体质者,皮肤长有疱、疖或皮肤有破损者,处于疾病发作期(如发热、正在咳喘等)的患者,孕妇,体质壮实易上火之人等都不适合贴三伏贴。

吃伏羊,过半年

在我国多地,都有入了伏吃伏羊的传统。伏羊,顾名思义,即在三伏天食用的羊肉。古代农耕社会,人们经过春季的劳作和夏季初的繁忙,身体消耗较大。而羊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滋补身体的功效。伏天吃羊肉,成为人们补充体力、调养身心的选择。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范蠡就曾在夏日为越王勾践献上羊肉,以助其恢复体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吃伏羊的习俗逐渐在民间流传,并在一些地区形成了独特的传统。民间也有「六月(农历)羊肉赛人参」的说法。热乎乎、白生生的汤汁加上一勺红红的辣椒油,再配上一块烧饼,真是美滋滋。

在济南市章丘区官庄街道石匣村,还有吃伏羊过半年的习俗。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人们杀羊祭祀龙王神,祈求下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少爷们纷纷用石头搭灶,架起铁锅,用山里的泉水炖起自家的肥羊,再欢聚一处,美餐一顿。过去日子清苦,几户人家得凑钱买来一只全羊,才能尽情地享用一番。羊金贵,须文火清炖,保留其原有的鲜嫩,只撒上盐、胡椒等最简单的作料,连肉带汤一起,吃到满口留香,满头大汗,方才过瘾。如今,相聚吃伏羊,则是一种嘉年华式乡村文化。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三伏天炎热,人体阳气浮于外,体内多虚寒。羊肉性温,具有补虚祛寒、温补气血、益肾壮阳等功效。羊肉能够促进汗液排出,帮助身体排出湿气和毒素。这对于那些容易困倦乏力、肢体沉重、舌苔厚腻的湿气较重的人群,无疑是一种天然的调理方法。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就肯定了羊肉的药用价值。方剂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三两,生姜五两,羊肉一斤,上三味,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温中补虚,祛寒止痛,主治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产后腹中㽲痛,腹中寒疝,虚劳不足。换句话说,在夏季,气血不足之人,尤其是女性,若有宫寒、痛经等问题,夏季吃羊肉有助于改善体质,为秋冬季节的健康打下良好基础。

夏天吃羊需要注意适量,不可过度食用,以免引起上火等不适症状。同时,在烹饪方式上,应以清淡为主,避免使用过多辛辣、油腻的调料。可以选择清炖、煮汤等方式,既能保留羊肉的营养成分,又能减少燥热之性。

中医也强调饮食的适度和个体差异。对于体内有实热、阴虚火旺之人,夏季过多食用羊肉可能会加重燥热、上火等症状。因此,在决定夏天是否吃羊肉以及食用的量时,应结合自身的体质状况,并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合理选择。

中医的魅力就在于此,它以独特的视角看待生命与健康,从细微处入手,调和人体的机能。无论是三伏贴还是吃伏羊,都是中医文化源远流长的生动例证。珍视这些传统的养生方法,将中医的智慧融入日常生活,也是拥抱健康的一种积极生活状态。

TIPS:

如果平时就特别怕冷,手脚总是冰凉,即使在夏天也不怎么怕热,甚至需要穿长袖长裤,这类偏阳虚体质的人一般适合在夏天吃羊肉来温补阳气。相反,如果总是觉得燥热,容易口干舌燥,喜欢喝冷饮,身体经常发热,尤其在夏天感觉酷热难耐,那可能是偏阴虚或有内热的体质,不太适合夏天吃羊肉。

此外,面色苍白或萎黄,经常感到头晕、乏力,稍微活动就气喘吁吁,女性月经量少、色淡,这些往往是气血不足的表现,在夏天适量吃羊肉可以补养气血。而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唇红目赤,脉象有力,多提示气血旺盛,夏天吃羊肉需谨慎。

经常胃脘冷痛,吃点凉的就容易腹泻,消化不良,这类脾胃虚寒的人夏天适当吃羊肉有助于暖胃健脾。若平时容易口苦口臭,胃脘胀满,大便干结,多是脾胃有热,夏天吃羊肉可能不太适宜。

体质偏热的人在夏天如果想要温补身体,可以选择以下食物:

鸭肉:性凉,具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作用。可以做成老鸭汤,既能补充营养,又不会加重体内的热气。例如,冬瓜薏米老鸭汤,冬瓜和薏米能清热利湿,与老鸭搭配,相得益彰。

泥鳅:有补中益气、祛湿止泻的功效。可以炖汤或者煮粥食用。比如,泥鳅豆腐汤,豆腐的清淡能中和泥鳅的腥味,营养丰富又温和。

甲鱼:具有滋阴凉血、补肾健骨的作用。可炖汤食用,如甲鱼枸杞汤。

山药:健脾益胃、滋肾益精,性质平和。可以煮粥、炒菜或者蒸熟后直接食用.山药红枣粥,能健脾养血。

黑木耳:有补气养血、润肺止咳等功效。可凉拌、炒菜或者炖汤。

(大众新闻客户端 田可新)